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困问题是各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难题,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减贫工作的结束,而是代表着围绕贫困问题的治理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陕西省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因此,本文以陕西省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村相对贫困治理中面临的人口、经济、教育和社会等困境。对此,要从社会保障、经济持续增收、教育文化、扶贫政策长效性等方面,建立陕西省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所形成的社会结构中,参与社会生产和分配的能力较弱,经济收入较少的社会阶层。弱势群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与高收入群体相比较而存在。农村弱势群体是农村绝对贫困户和低收入贫困户的集合。云南省现行农村绝对贫困户和低收入贫困户的标准是,人均纯收入在668元以下的户是绝对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在668—924元之间的户是低收入贫困户。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深入了解巍山县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科学判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地方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对巍山县农村低收入居民的特征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不仅能及时有效地保障农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而且也是能否尽快建立与完善农村保障制度的关键。目前这一制度在大部分地区仍未真正建立起来。因此,尽快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4.
1994年我国有绝对贫困人口9200万人。其中农村绝对贫困人口8000万人。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具有三大特征:一是经济结构特征,表现为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总  相似文献   

5.
依法维护农民的基本权益,保障农展这种弱势群体的权益,是我们中国民主社会建立的需要。可想而知经济利益是农民的生存命脉,而农村财务管理又是在许许多多的农村基础性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不可小觑的环节。因为农村财务管理如何高效、科学和健康运作,关乎着农村机体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现代法制民主的制度在中国社会主义农村中的建设,对农村中干部和农民间的各种矛盾进行化解,维护农民权益,避免集体资产的流失等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好的农村财务管理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但是在农村财务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此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某些问题进些计论分析,进而作出相应的对策来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将就农村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依靠,其在带动相对贫困人口就业、解决农村各种问题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文章研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相对贫困人口就业的情况,探究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带动相对贫困人口就业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的相关会计核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按照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设置的,用于保障收入难以维持最基本生活的农村贫困人口的社会救济性资金。主要目的在于使农村中的贫困弱势群体有衣穿、有饭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各级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在建立完善新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研究制定与其配套的管理办法,以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会计管理则是这个监督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行政体系中最基本的社会单位,村庄大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是存在于小城镇这个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空间范围内。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村是弱势地区,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问题不能局限在农业内部解决,农村问题不能局限在农村内部解决,农民问题不能局限在农民内部解决。本文就临泉县陈集镇为样本,进行调研和考察,分析发展现状以及取得的成果,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临泉的美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水旱灾害与中国农村贫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康晓光(1995)认为,中国贫困问题表现为三个特征:第一,从社会经济结构看,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绝大多数分布在农村。有人进一步认为,中国的绝对贫困几乎完全发生在资源贫乏的偏僻山区。(世界银行,1993)这一特征是农村长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现代化水平相对落后于城市的产物,更是由社会经济制度安排造成的,即长期以来农村和城市人口在就业、收入、社会福利、社会保障、人力资本流动等方面种种不平等政策造成的。第二,中国的贫困人口相对集中于几个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即西南喀斯特山…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中国社会最具悖论的现象就是:人口最多的农民却是中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目前中国农村面临着主要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粮食生产能力不足、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落后、农民的权益维护困难等,都与农民组织化程度太低有关。发展大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一方面可将分散的单个的村用一张“网”紧密地联合起来,互通有无、相互促进,另一方面又是我国农民面临农业竞争国际化,改变其在市场竞争中弱势地位的现实选择。建设农民合作组织,对于农民而言,可以帮助其进入产业化生产,有利于其对于市…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探索和选择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漏洞。在农村有一部分老、弱、病、残的农民,由于经济困难无力缴纳个人养老保险金,而被排斥在社会养老保险的范围之外。对于这部分弱势群体,应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和科学的制度设计:实行由政府资助、社会援助的非纳费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与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农村经济》2002,(3):49-51
当前 ,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我国进入WTO后 ,中国农民将面临国际强有力商业集团的无情竞争。我国农业生产者相对分散 ,势单力薄 ,无组织的农民 ,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被动的不利地位 ,是没有竞争力的弱势群体 ,更经受不起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带来的冲击。因此 ,从某种意义上讲 ,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高低 ,决定着农民在市场中的地位 ,决定着农民的切身利益 ,影响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 ,要大力支持农民的联合与合作。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积极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组织 ,加快与国际农业…  相似文献   

13.
朱爱萍 《农业经济》2001,(11):22-24
一、问题的提出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的全面进步,其中包括劳动者自身素质及在劳动力市场中参与竞争能力的提高。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以及地区间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女性作为劳动者,在不同的群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的女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她们在劳动就业中的处境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毫无疑问,经过千百年的斗争与进步,尤其是最近半个世纪的突飞猛进,妇女的生存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即使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广大妇女的物质生活和健康教育水平也经历了极大的提高过程。但这种绝对的进步不是本文所…  相似文献   

14.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顺德市农村经济高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处处呈现兴旺发达的景象。但是,在社会大好形势和绝大多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情况下,客观上仍存在着各种社会问题,少数人也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诸如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征地过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基于一个中部村庄的研究发现:农民征地中的阶层结构表现出两头固化、中间分化的总体特征,优势群体优势更为突出,而弱势群体的弱势地位更为明显,甚至是陷入了巨大的生存风险之中,他们与顶层群体之间的差距拉大,中间阶层出现了一定的分化,但相对有限。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在机制有征地前村庄原有的职业分化机制、征地中的制度作用机制以及征地后市场的固化机制等,为此应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失地农民阶层的合理重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测定刘福成一、确定农村居民贫困线的意义使我国现有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彻底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九五”时期的一项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看,贫困问题主要是在农村,农村的绝对贫困人口约...  相似文献   

17.
民族地区及偏远山区反贫困的措施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还是一个政治问题、社会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并从生存状态上表现出来。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反贫困实际上就是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上,通过政府扶持、社会救助和贫困户自身努力相结合的一系列生产生活活动,主要目标是消除不同社会群体中的绝对贫困。四川省有63个国定和省定贫困县,其中31个在民族地区。到1999年底,全省已有52个贫困县基本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即达到人均收入500元,人均粮食占有量800斤越温标准),贫困人口从1993年的673万人下降到1999年的211万人,今年还将解决80万贫困人口的…  相似文献   

18.
农民走向市场的前景分析把农民推向市场或让农民走向市场,前景如何?这种分析可把握三个基本方面,即农民分层分析、分地区分析和分业分析。 1.农民分层分析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经济类型及经济成份的多元化发展,社会结构的演进,农民分离为多个社会经济阶层在所难免,这也是农民行为人格化、职业专门化发展的客观要求。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陆学艺等人的研究,一般  相似文献   

19.
论供销合作社的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多世纪来,合作制在世界各国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在社会主义各国的农村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供销合作社,确切地说,流通合作社(包括采购、仓贮、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以及产前、产后的其它服务)是农业合作社的主要类型。不论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还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也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供销合作社最容易为农户和家庭农场所接受,也是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所必需。因此,从合作运动一开始,供销合作社就以压倒的优势发展着,西方国家的农业合作社主要或者基本上就是供销合作社。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农村信用社定位于农村,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扶持农民致富是农村信用社最基本的服务方向。这种定位,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党和政府为农村信用社划定了一块栖身之地,而是由农村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民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市场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