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被称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沦陷之年。先是"郭美美的炫富事件"令中国红十字会遭遇信任危机,继而"卢美美事件"让中非希望工程背后的青年发展基金会变成了另一个被网友"人肉"揭黑的对象,近日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先后被人曝以善款房贷炒房以及制定天价雕像、国内三大公积金遭全民公审。慈善应怎样做?国内一时无人能够给出答案,但学者们早已认同慈善组织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慈善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成发展,它是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是一种优良的道德传统。作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将慈善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在实践中,应对影响慈善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整合,即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进行努力,构建新的慈善价值观,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想成功的人一定要突破所有的心理障碍,天下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你用心去做。  相似文献   

3.
管理心得     
《中外管理》2014,(6):19-19
北京时尚动力品牌营销咨询总监宫照馥 【施善与人,惠及自身】慈济的理念和行动颠覆了我对慈善的认识,学习之后,我得到了三点启发。一是做慈善应该平等、用心地去做,绝不是施舍,而是爱。二是做慈善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孙雅男 《中国企业家》2009,(14):110-113
又一个"中国式慈善"的样本。中国版的捐股做慈善仍然没进入实际操作层面,它更多是个关于财富和信仰的故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富豪能发自内心做慈善还差十万八千里。按照我的思路,我要在未来十年内把中国打造成世界最具爱心慈善大国"  相似文献   

6.
马云 《英才》2013,(3):26-26
慈善是个人的,公益是Public,把慈善做Public就会味道做差,把公益做Private的时候,就没有影响力。慈善和公益是不同的。慈善是什么?慈善是给予,慈善是个人行为,是善心。背后捐多少,那是我个人的隐私,我不希望告诉别人。慈善是个人的,公益是Public,把慈善做Public就会味道做差,把公益做Private的时候,就没有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晓真 《上海质量》2012,(9):38-40
"企业即人,成也在人,败也在人。"一个企业热切投入工作的敬业员工越多,这个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就越高,企业也更具有竞争力。正因如此,新版《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将"人力资源"的评分标准增加了20分。那么,我们企业的"人力资源"工作做得怎样?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需要决策。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不是老板,也不是企业的管理者,所以不需要决策,只要按照上级的意思去做就行了。实际上,决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一个领导的问题,而是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我们从早上起床开始就已经在做决策,要不要起床?早餐吃什么?穿什么衣服?今天要做什么……就算是执行上级分派的任务,你也得决策用什么方式和途径。所以,人人都需要决策。  相似文献   

9.
王育琨 《中外管理》2011,(6):125-125
除了财富还能分享什么?曹德旺是个本分人。在过去一年内以45.8亿元慈善捐款获评中国首善。各种盛事邀请应接不暇。4月底“第七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请他做演讲。我去机场接他,他一个人拖着个旧拉杆箱,孤零零地走r出来。第一次见面,我问他:“您除了与人分享你的财富外,还能分享什么?”  相似文献   

10.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10,(23):62-62,64,65
如果在古代,他更愿意当一个威风的将军,而不是得道的高僧。"我觉得做真人做苦行僧没劲吧。"但在现实中,他是商业不动产领域的最大富豪、慈善界的苦行僧。他马上将成立几百亿的个人慈善基金,他随时在响应国家的召唤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不是这次"裸捐风波",陈光标可能还不会进入我这种普通人的视野。我看到互联网上各类人群对陈光标这次"裸捐"的评价,有支持有赞誉也有担忧质疑甚至诋毁。我个人认为不论陈光标的动机是什么,不管这种善款的运作方式是否可持续,不管这种行为能不能推动中国慈善机制的健全和成熟,陈光标拿出的真金白银都是值得肯定的,这种企业家关注慈善、热心慈善的行为都是值得倡导的。  相似文献   

12.
马云 《企业家信息》2012,(7):123-123
慈善不应该被放在荧光灯下。慈善不应该被放在闪光灯底下,而应该是默默无闻的去做。  相似文献   

13.
真善的力量     
近来,"暴力慈善""喊杀式捐款"等论调,将"中国首善"陈光标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也让中国慈善业成为了关注焦点。有媒体报道说,面对诸多舆论质疑的目光,陈光标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传统慈善制度的挑战,并表示"要将暴力慈善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
CSR不是慈善     
何鼎弘  孙兆鹏 《经营者》2013,(9):146-147
一个企业家可能会做很多慈善,同时带领公司做社会责任,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范畴对企业而言,企业社会责任到底意味着什么?社会公众对企业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其产品、品牌形象、品牌口号以及其他一些东西。随着社会发展和商业进化,企业是谁、有什么个性、在人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这些问题会越发重要,企业越来越人性化,公众会把企业当作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头条     
《数据》2011,(8):6-6
郭美美戳破了什么《三联生活周刊》2011年第28期一个小女生的炫富行为,迅速引发公众对中国红十字会慈善信用的质疑,这或许是中国现阶段所特有的"典型事件"。那么,郭美美究竟跟红十字会有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公益≠慈善     
慈善和公益的区别在哪里?如何看待公益与慈善?随着企业的发展,在越来越多参与和参加的社会活动中,这类问题一直成为困惑的话题,清晰一下它们的概念,对于企业家们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公益不等于慈善,慈善产生公益,公益源于慈善。我们很多人接触公益、做公益,是从自己的一颗善心、慈悲之心开始的。当我们因某种因素有所触动之时,这个触动就化为一种想法,然后产生行动。这种行动会促使我们去做善事,产生利他、利我之行为。刚开始的行为可以是简单的捐款,也可以是简单的付出自己的一点时间帮助他人的行为。当然这个阶段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个人性,这些行为表现的是个人行为。当我们做慈善久了的时候,就会认识很多和我们志同道合的朋友,渐渐地我们会想到如何一起做事,如何发挥团队的力  相似文献   

17.
我支持大学生创业,毕业之后只要想创业,就去创业。不过,不要期待在打工中学创业,要在创业中学创业。 有人说不熟不做一一你什么都不知道,做什么呢。其实,道理应该反过来,你不做不熟——你不做怎么能熟呢。有人说,你找个地方打工,然后创业就在这个领域创业,不久就熟了。我一直有个观点,打工学不到创业的本事,必须亲自去干,在创业中学创业。  相似文献   

18.
有钱者生     
有钱者生某乡有个爱钱如命的人种茄子时,总是种不活,他去请教一位老农,老农告诉他,只要在每一颗茄子旁边,埋一块人民币,那茄子就会活。"这是什么道理?"老农答道:"你难道没有听说'有钱者生,无钱者死'这句俗话吗?"(肥土) 有钱者生@肥土...  相似文献   

19.
沸点人声     
陈发树:当慈善遭遇质疑 新华都慈善基金会遇到的麻烦,并非陈发树一个人的麻烦,而是中国企业象想做慈善却无从实现的集体麻烦.  相似文献   

20.
峙冰 《房地产导刊》2008,(7):103-103
回过头来,掌握话语权的人能不能自问一下,这座城市是什么,我们在这里做什么,我们将要把她变成什么样子?假如她是一个女人,我们把她当作祖母,当作母亲,当作恋人,当作妻子,还是当作可以蹂躏的对象,当作发泄我们现实冲动的玩物?我们更不应该扮演这座城市的“妈咪”,而把城市当做小姐,只要能赚钱,就逼着她去接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