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区域经济战略是为一个地区或国家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规划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以及实现总目标、总任务的关键性对策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方向性的谋划.它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内容,也包括社会发展的内容,涉及到经济增长、结构变化、社会进步三方面,具有全局性(宏观性)、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政策性等特点.由于不同区域具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经济发展基础,又存在着不同的资源禀赋差异,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无统一的内容模式.然而,完整的经济发展战略一般由五个主要内容构成,即战略思想、战略制定原则、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措施.本文拟从这五个方面阐述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一般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国政府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问题提出多项区域经济政策,致力于打造区域经济新格局,构建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体系。本文简要阐述了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与问题,分析了不同区域经济政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就如何充分利用区域经济政策、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泛珠三角”的热浪几乎席卷了全国,“区域经济”一下子成了财经媒体曝光最多的词语。多年以来,初具规模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一直在影响和鼓舞着人们,“泛珠三角”这一具有国家战略层面的区域协作启动,无疑让“区域经济”对人们的鼓动程度到了白热化。日本、德国、加拿大等经济发达国家先后走过了一条由区域经济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路。在我国,以深圳、广州城市群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板块和以上海城市群为主体的区域经济板块率先发展了起来,其它如温州经济板块、青岛经济板块等小区域的经济板块,也形成了可观的经…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我国参与到全球经济竞争的力度不断加强。区域经济的合作已经成为了在二十一世纪的重要经济发展趋势。从东北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东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笔者就当前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途径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找出了适合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速公路与区域经济耦合发展面临着空间逻辑与时间逻辑的不一致,提升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力需要路域经济的中间视角,路域经济视角下高速公路对区域经济的作用机制由被动溢出向主动辐射转变,高速公路路域经济发展也面临路径转型。中国应继续完善中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网络,重新体现高速公路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框架,整合激活高速公路闲置资源,全面提升高速公路开放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我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领导者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首先,结合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区域经济问题的实际,确定了区域经济领导者的概念.其次,通过中外的大量案例,实证了领导者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最后,利用多个相关理论对领导者促进区域经济的作用进行了机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于博 《活力》2022,(20):76-78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受到区域文化、经济特点、地理位置和人才数量及质量的影响,而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息息相关,地方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区域高等教育的水平。基于此,如何利用高校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探索高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历了初步摸索、萌芽形成、持续推进、加速提升到全域深化的演进历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强点不强、弱点较弱、先发不足、后发难发等突出问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按照"点轴带动、组团融合、分类指导、整体提升"的思路,强化规划引领、分类调控、区别施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由低水平协调向高水平协调提升,打造河南经济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0.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克修 《经济界》2014,(4):76-90
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建立在地缘经济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内部的优势互补,效应集聚,成本降低和整体利益提高,从而有效提高外部竞争能力。在我国,因地制宜地选择一些地区实施“两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效应正逐步显现。  相似文献   

12.
BT模型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列军 《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7(3):105-106,109
BT是一种常用的网络下载软件的名称,它能够实现多点同步传输,针对同一个文件,参与下载的人越多,下载的速度越快。笔者发现这种模式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格局存在极大的相似性,将这种模式应用到我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中能够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做出很有说服力的解释,即各个区域之间通过不断地学习、借鉴和赶超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和跨越发展,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的格局。因此,本文的主要宗旨就是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中建立这样一种模型,在解释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就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主要针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相互依存关系展开讨论,指出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战略决策,还是在市场分析、货物周转量等方面,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又将会反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春梅 《物流技术》2012,(21):88-89,111
主要针对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相互依存关系展开讨论,指出无论是在资金投入、战略决策,还是在市场分析、货物周转量等方面,区域经济对区域物流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区域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又将会反哺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军工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现机制和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军工企业具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但长期以来我国军工企业的发展均处于军民分割状态,没有有效参与到区域经济发展中来。有鉴于此,中国军工企业和地方政府需要从市场机制、产学研结合、军民结合、政府政策投入等多个机制入手,促进和支持军工企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并通过以下有效的路径选择来确保军工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加大各级政府政策推导力度;支持军工企业和地方企业相互参股;推进军民结合产业集群化发展;依靠产业链拉动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经历了从非均衡发展战略逐步过渡到均衡发展战略,伴随区域发展战略的改变,区域发展政策也经历了五种类型,即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支持五个民族自治区发展,支持其他省区发展,支持跨区域发展,支持重点区域发展,最终形成了全方位的区域政策体系。在不同政策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新格局。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中西部地区要实现赶超的跨越式发展,要在转型发展中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重点实施"四大战略",即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强基固本战略,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富民为本战略。  相似文献   

17.
后经济危机仍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背景,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将由失衡向均衡模式转型,低碳经济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研究表明,该时期京津冀区域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成为该区域发展的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为推进京津冀产业结构整合与升级的重要契机,低碳城市建设将引领京津冀区域发展新趋势。探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问题,对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定位及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国内其他经济区的科学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全球化和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来看,山东半岛在当前的国际社会重新洗牌之际,战略地位凸显,是我国拓展国际空间的重要节点和战略突围点,设立自由贸易区、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打造成国际先导产业示范区、蓝色经济试水区和区域性国际磋商总部,是未来我国参与东亚及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了简要评论。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应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0.
关爱萍 《企业世界》2006,(11):40-41
产业群(industrial cluster)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大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这些企业同处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群不仅包括某一区域内大量企业的空间集聚,而且也包括相关支撑机构(金融、保险、中介机构等)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从我国以及其它国家产业群的发展实际来看,产业群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相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走区域专业化的道路,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有利于培养效率更高、创新能力更强、更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主体——区域企业群体;有利于发挥中小企业和特色产业的比较优势,使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