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者至少于年终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计量.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跌价准备.并按比例结转当期已售存货的跌价准备.其存货清查的范围既包括从集团外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也包括从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当企业本期计提或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中包括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计提或结转的跌价准备时.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就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抵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二是抵销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  相似文献   

2.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者至少于年终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计量,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跌价准备,并按比例结转当期已售存货的跌价准备。其存货清查的范围既包括从集团外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也包括从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当企业本期计提或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中包括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计提或结转的跌价准备时,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对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就应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抵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二是抵销结转的存货跌价准备。然而,2005年全国注册会计师考试教材《会计》(以…  相似文献   

3.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使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符合资产要素的定义,体现了客观性原则,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企业会计期间资产的价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也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随着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纳入了企业会计核算范围。笔者就如何做好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工作谈一些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4.
<小企业会计制度>从简化会计核算的角度出发,规定只对流动资产计提准备,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坏账准备".而不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计提准备.本文拟就小企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的方法选择、可变现净值的确定、跌价准备的账务处理、结转、披露等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5.
存货进入企业后可能发生毁损、陈旧或者价格下跌等情况,因此《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二者孰低计量。当存货成本低于可变净现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存货成本高于可变净现值时,表明存货可能发生损失,应在销售前确认损失并计入当期损益,并调减存货账面价值。跌价存货销售发生时:借: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销售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库存商品。另外,应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存货跌价准备;贷:主营业务成本。  相似文献   

6.
倒挤法就是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与其期初贷方余额倒挤出本期应计提(或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用公式表示为:本期应计提(或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期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公式的计算结果若为正数,表示本期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存货跌价准备”;计算结果若为负  相似文献   

7.
存货审计的关键是存货价值列报的真实性,而存货价值又与存货跌价准备有直接联系。本文拟谈谈有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使用、转销、转回和纳税及报表调整的审计方法。一、对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合规性的审计1.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企业范围的审计。根据现行会计  相似文献   

8.
存货审计的关键是存货价值列报的真实性,而存货价值又与存货跌价准备有直接联系。本文拟谈谈有关存货跌价准备计提、使用、转销、转回和纳税及报表调整的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何世文 《财会通讯》2005,(11):60-60
《企业会计准则——存货》中第18条规定,存货在会计期末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同时该准则中第25条规定,在结转存货成本时,应当将存货减记至可变现净值而形成的减记金额,在减记的当期确认为费用。究竟如何确认为费用,不同情形应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集团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在存在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相对复杂。首先可在完全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对内部存货交易进行抵销,然后再单独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一方面抵销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数,另一方面抵销其本期计提数,但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数必须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  相似文献   

11.
王帅 《财会月刊》2010,(10):55-56
集团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在存在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相对复杂。首先可在完全不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情况下对内部存货交易进行抵销,然后再单独对存货跌价准备进行抵销。一方面抵销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数,另一方面抵销其本期计提数,但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数必须以存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为限。  相似文献   

12.
朱海嘉  郭炜  曹霞 《会计之友》2012,(24):96-100
文章针对我国ST类公司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影响存货跌价准备的主要因素除了存货原值之外",盈余平稳化"指标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影响最大,这进一步证实了盈余管理观的正确性;"企业经营因素"指标对存货跌价的影响紧随其后,意味着经济价值毁损观也不无道理。另外,准则变更和金融危机因素均影响显著,说明金融环境变化和准则变更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企业的存货跌价行为。  相似文献   

13.
卓毅 《电子财会》2004,(10):52-54
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一直是国内企业会计实务中的一个难题。尽管《中国会计准则——存货》和《企业会计制度》对如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仍然问题不少。我们不妨观察一下美国同行是如何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或许可引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必须定期或者至少于年度终了时,对存货进行全面清查,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进行期末计价,按单个存货项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其存货清查的范围既包括从企业集团外部购进形成的存货,也包括从企业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期末计价的范围,也包括从企业集团内部购进形成的期末存货。当企业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中包括对内部交易形成的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时,则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就涉及到如何将对内部购进的存货计提的跌价准备进行抵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新准则与税法对存货跌价准备处理的差异对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新准则对企业提取存货跌价准备主要是从谨慎性原则考虑的,  相似文献   

16.
倒挤法就是通过“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与其期初贷方余额倒挤出本期应计提(或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的方法。用公式表示为:本期应计提(或冲减)的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余额-期初“存货跌价准备”科目贷方  相似文献   

17.
谨慎原则在会计业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存货跌价准备实施存货跌价准备是基于企业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对存货的期末计价,我国“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规定)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即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按可变现净值计价;存货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按成本计价。该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基于存货应符合资产定义的考虑,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下跌到其成本价以下时,所产生的损失已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从企业稳健性生产经营的角度来考虑,应将该部分损失从存货价值中抵销,计入当期损益。目前通行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单项比较…  相似文献   

18.
企业集团发生内部存货交易时,由于内部销售价格R与内部销售成本C往往不一致,从而产生内部销售损益P(P=R-C)。每期期末,内部购入企业将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N与其成本(即该存货内部销售价格R)进行比较,确定存货跌价准备(以下简称“已提准备”);而对企业集团而言,应将该存货可变现净值N与其内部销售成本C进行比较,确定该存货跌价准备(以下简称“应有准备”)。显然,二者往往不一致而产生差异。因此,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不仅要编制内部损益抵销分录以消除内部销售损益及其影响,而且要编制存货跌价准备抵销分录来消除上述差异。以下如无特殊说明,内部存货交易抵销均包括内部损益抵销和存货跌价准备抵销两部分。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的存货应当在期末时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对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成本的差额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请问: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何进行所得税处理?  相似文献   

20.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当企业集团成员对因内部存货交易而产生的存货确认存货跌价准备时,所计提跌价准备的金额应当是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该成员企业取得成本的差额。成员企业因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从而应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集团作为一个整体同样需要对该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并同时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对于整个企业集团而言,所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应当是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对企业集团而言的取得成本的差额;确认的相应的递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