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城乡发展差别的根源追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乡不合理的公共服务不仅加剧了城乡收入差别,而且客观上大大固化了城乡发展差别。在某一特定历史发展时期,城乡发展差别缩小的最终决定力量还在于公共服务的完善与优化。综观我国城乡发展及其发展差别,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经济的、体制的原因,其根源在于我国农村公共服务远远落后于城市,远远落后于农村的发展要求,农村的公共服务在相当程度上已经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在农村严重匮乏,根本无法与城市相比。不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解决"三农"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南省城市935份、农村852份有效调查问卷,对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城乡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处一般水平,城市略高于农村;公共文化体育、基础教育等差异型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满意度差异较大;医疗卫生、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在政府政策大力推动下城乡满意度差异有所减小;公共安全、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普受型基本公共服务城乡满意度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3.
正低保的城乡一体化是实现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要求,它必然要经历城乡分治、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三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低保制度正在超越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阶段迈进。当前,要着力解决影响低保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制度、体制、机制等问题,改革公共财税制度,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服务的投入,改善农村低保管理体制。1.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经济发展滞后是我国农村地区公共服务不  相似文献   

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阐释与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了公平正义的社会价值诉求,它包含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本文分析了财政支出、城镇化、居民收入三个因素与城乡基本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四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在关系,对2006~2013年的样本数据进行面板检验。研究表明:增加公共卫生领域财政支出并不能立即改善城乡间公共卫生服务的巨大差距,单纯提高人均社会保障经费对缩小社会保障服务城乡差距也没有明显作用。因此,应该遵循"基本公共服务最低公平"的原则,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建立稳固有效的农村公共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城市和农村统一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已经具备条件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促进城乡共同繁荣。通过对河南的农民以及农民工的访问,通过对河南农村的实地调查,文章认为河南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农民的受教育水平是关键,各级政府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中给农民以平等权利,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环境,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的政府投入,是河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2003年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试点改革以来,在农村公共服务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来看,当前成都农村公共服务仍然存在体制转轨不到位、供给总量不足与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进一步推进成都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必须站在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反思其存在问题,探索逐步构建农村公共服务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力度,重点建设人力资本积累型公共服务项目。  相似文献   

7.
拓志超 《经济论坛》2011,(11):180-183
本文通过对众多关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文献进行综述,得出形成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既可以从理论角度解释,又可以从历史实践中找到答案。本文得出的理论解释:首先,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其突出表现为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所导致的公共服务供给的二元化;其次,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方面存在失灵问题,这也是解释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形成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因。从我国长期实践来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偏向性政策,使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将直接导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其次是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不健全,这也将使得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供求发生偏差,从而造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通过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原因的深层次探析,可以更好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清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城镇化是人类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复杂工程,迫切需要总结吸收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积极经验和反面教训.国际城镇化公共服务、形态布局、产业支撑、城市发展、城乡关系等方面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政府应为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城镇居民提供充足公共服务,城市群正成为各国引导空间发展的重要方向,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推进绿色城市建设是化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有效手段,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鼓励社会主体参与是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融资难题的重要举措,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和对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农村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等问题,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热点。加大财政公共服务投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山东城乡公共服务体系现状进行分析后认为,山东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的状况仍十分明显。今后,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0.
重庆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典型地区之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现象明显。文章从重庆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效应入手,分析了重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的原因,提出了建立重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已经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但与城市的收入差距还在保持,在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方面差距仍然巨大。本文从解决农民的"温饱陷阱",探讨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我国落后地区破除经济赶超下城乡“二元”困局的现实背景,在从理论概念上比较了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一体化异同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构建一个理论框架论证并揭示了我国现有模式下落后地区地方政府经济赶超驱动将导致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陷入困局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构建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机制以保证在落后地区地方政府在既有经济赶超驱动下实现对农村居民公共服务供给变“被动扶持”为“主动支持”的破局构想;其次以实际数据分析加以佐证。研究表明:(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与一体化的本质区别将直接决定地方政府利益的不同侧重点及其由此产生的不同后果。(2)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核心是将地方政府利益重心从城市转向城乡,重点促使落后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收益提升和支出成本下降,地方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由“被动扶持”转化为“主动支持”,彻底走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路径下的“二元”困局,实现落后地区地方政府经济赶超与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利益相容。  相似文献   

13.
刘晓英 《当代经济》2009,(17):32-34
农村所形成的人力资本表现为强烈的对城市的外溢效应.就个体而言,具体表现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向城市流动.我国巨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城市潜在的个人发展机会和良好的公共设施和环境都是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域市转移的重要诱因,即城市中存在人力资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姜鑫  罗佳 《经济与管理》2012,26(5):39-43
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路径。然而,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在城市和农村之间仍旧处于非均衡发展的状态。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城乡之间在公共服务的经费投入、人力资源、设施设备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切实保障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平等接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努力实现我国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投入明显偏向城市的政策使城乡基本公共福利存在着巨大差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农村公共福利供给有所改善,但城乡在教育、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基础公共设施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在我国公共福利分配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的前提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财力大小的不同等因素是导致我国城乡公共福利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赵伟  普雁翔 《技术经济》2006,25(7):105-110
本文基于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集聚不足之现实,以城市集聚经济的相关理论为基础引入城乡分割的约束条件实证分析了城市与农村工业活动的集聚效应。结果显示,城乡分割导致工业活动在农村与城市的“集聚二元性”,而集聚程度及其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城乡差异。提高外国地区集聚程度能改善生产效率,这预示不仅要关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也要重视促进城乡经济的一体化,提高经济活动集聚程度,以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相似文献   

17.
重庆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现状与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晓玲 《经济论坛》2009,(22):64-67
重庆是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典型地区之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衡供给现象明显。本文从重庆城乡公共基础教育差异、公共基础设施差异、社会保障差异和公共卫生资源差异入手,从二元制度、财政体制、基层政府职能以及公共服务体制方面分析了重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传统城镇化的弊端日益显现,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非常明朗的发展趋势。河南省新型城镇化以郑汴都市区为增长极,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着力构建由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省级区域中心城市、县(市)域中心城市、特色城镇和农村新社区构成的新型城镇体系,坚持紧凑型城市布局方针,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城乡统筹、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个性鲜明的城镇化道路,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率达50%以上,郑汴都市区人口集聚规模800—1 000万,中原城市群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在中西部地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配套完善,建设城市立体交通系统,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城乡一体化程度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逐步缩小,城乡社会和谐局面初步形成,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人口红利机会窗口逐步缩窄背景下,需要对新一轮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进行评估。通过构建一个劳动力多元化流动决策的分析框架,阐释户籍改革影响劳动力城乡再配置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新一轮户籍改革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与未放开户籍管制的城市相比,放开落户限制城市持有农业户口且在农村地区就业的劳动力减少了3.4%,该效应可进一步分解为持有非农户口劳动力比重增加1.9%,流动人口比重增加1.5%;户籍改革引致的落户门槛降低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降低迁徙成本的同时提高了迁徙收益,促进了劳动力城乡间的再配置;城市财政压力、户籍所在地的农地价值、迁徙的心理与社会融入成本以及不稳定就业均会对户籍改革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效应形成制约。拓展性分析表明,城市间落户政策差异引致的劳动力城乡再配置会进一步扩大特大城市与其他城市人力资本差距。因此,应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降低一线城市落户门槛,同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充分释放劳动力城乡再配置潜力。  相似文献   

20.
陈健生 《财经科学》2010,(2):107-115
面对日趋扩大的城乡差距,改变原来缩小城乡差距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既有思路,代之以还应包括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新认识。通过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治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平等发展。本文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例,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治理与制度创新作出分析探讨,认为应从完善地方立法、改革地方财政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调整政府政绩评价方法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