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私营经济业已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然而,约有四分之一私营企业不愿示人以真面目,仍戴着“红帽子”。所谓“红帽子”企业,指的是以集体名义注册,但企业的产权全部或主要属于私人,或由私人控制绝大部分股份的企业。私人承包者或挂靠方向被挂靠方定期缴纳“管理费”,同时享受集体所有制的优惠政策。目前,绝大部分“红帽子”隐身于街道所属企业。乡镇所属企业和区县各委、办、局兴办的经济实体中。据上海私营企业协会统计,截止1998年7月底,上海全市经工商注册的私营企业总数为86464户,但加上戴“红帽子”的约有27500户…  相似文献   

2.
迂回曲折的民营经济发展之路--"红帽子"企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我国“红帽子”企业产生的历史背景、类型、作用、功过以及“摘帽”中的曲折,提出要历史地看待和处理“红帽子”企业,最后对这一现象进行反思,分析了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3.
“红帽子”是一个形象的说法,指的是民营企业挂靠国家单位,但实质是自主经营的现象,这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民营企业不得已而为之的折衷办法。然而,河北省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河北冀光技术开发公司却因戴“红帽子”而戴出麻烦来了,创办人被莫名其妙地在一审中被判刑,该企业也因此名存实亡,最终破产。(一)“红帽子”变成了“黑帼子”1984年7月,还是吃大锅饭的年代,年届五旬的金慧绚女士辞去河北省供销社的公职,自筹资金,创办了当时河北省第一家民营科技企业──河北冀光技术开发公司。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家民营科技企业的…  相似文献   

4.
戴“红帽子”是人们对时下一些个体户挂集体牌子经营的称呼。改革开放以来,不知有多少个体户靠戴“红帽子”发了财,也不知有多少个体户因戴“红帽子”吃了亏。“红帽子”现象已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热点”。目前,山东威海有一起“红帽子”纠纷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为了通过解剖这起经济纠纷案逶视“红帽子”现象。记者前往威海实地进行了采访。 纠纷的起因 1990年10月,威海市科技馆馆长阮熙昌经人介绍,找到了从事个体经营的王忠安,欲将王经营的风  相似文献   

5.
一个已经被法院裁定严禁变卖的“红帽子”企业,是如何离奇被卖的?上百名企业原职工将当地官方告上法庭。企业和职工能否夺回属于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一个特定历史背景和条件下戴了“红帽子”的企业,在经营红火之时被扫地出了门,申诉7年竟得不到公正解决,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在大办“三产”的热潮中,许多个体、私营企业顶上了“红帽子”——假集体现象,而且呈扩张、蔓延之势。本文揭开了“红帽子”现象的面纱。  相似文献   

8.
关于私营企业挂靠问题的分析及对策思路刘鸣争私营企业戴“红帽子”现象,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产生的,由于政策滞后和法制不健全,使这一现象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实践证明,“红帽子”现象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消极因素,它严重地扭曲了我国的...  相似文献   

9.
《华东经济管理》2004,18(1):204-204
乡镇企业中的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利用挂靠经营、租用转接营业执照或产权转移等手法以集体企业的名义登记注册,就形成了“假集体”乡镇企业,也称为“红帽子”企业。“假集体”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复杂、而又奇特的一种经济现象。产权问题是“假集体”乡镇企业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还那些自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的“私”挂“公”的假集体企业以本来面目?在建立产权关系明晰化、依法自主经营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浪潮中,这个说旧不旧,说新不新的问题又一次浮上了水面。 最近,记者在重庆,就此进行了采访。 究竟有多少“红帽子” “私”挂“公”的假集体企业,俗称戴“红帽子”。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个体、私营经济管理处副处长姜顺开告诉记者:根据该处的调查,名义上由乡镇、街道、学校、民政等单位开办的集体企业中,约有20%至30%实为个体、私营企业。照此比例概算,全市约有戴“红帽子”的假集体企业3500户左右。 去年5月至9月,璧山县对全县1238户乡镇(包括民政、校办企业)中的1178户进行了产权关系调查,发现集体企业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有251户,占调查数的21.3%,集体未作任何投入属个人的有167户,占调查数的14.18%。 可以说,“红帽子”之多,已经接近于漫天飞舞了。  相似文献   

11.
摘掉“红帽子”的乡镇企业产权如何界定●焦淑敏吴桂静乡镇企业,是指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农民投资为主,在乡镇(包括所辖村)举办的承担支援农业义务的各类企业。我国乡镇企业的产生可追溯到60年代兴办的一些集体性质的小工厂。1990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  相似文献   

12.
《现代乡镇》2004,(9):36-37
从民营企业的形成来看,我国目前的民营企业大致有如下几种形式:一种是从个体户起家,逐渐积累发展起来,或直接由家庭成员投资兴办的家族式企业:一种是朋友、同事参股合资开办的合伙式企业;还有通过组建、承包、买断乡镇或国有企业转型过程的“红帽子”企业等,其共同特点是,企业的所有权归一个或一些投资者所有。其中,家族式企业又因为具有合作、决策的优势而更  相似文献   

13.
人生总是有那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 2001年11月9 日,对赵启华来说是个终身难忘的日子,那顶带了10年的“红帽子”,随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终于在企业改制的大潮中摘掉了。于是── 原“北京市朝阳区京津印刷厂”改为“北京市京津彩印有限公司”; 原企业属性为“集体”改为“有限责任”; 原企业法人“马德兵(梆子乡党支部书记)”改为“赵启华。 一夜之间,一个从黄土高原走出来打工的土汉子,竟成了京城拥有上千万资产的私营企业主。望着那张崭新的营业执照,赵启华的内心充满了喜悦、激动,近二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  相似文献   

14.
王飞 《当代陕西》2004,(3):49-49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为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制定了向纳税大户“奖励官帽”的土政策,这一土政策成功地促进了当地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一批头戴“红帽子”的“红顶官商”也造就而成了。这种频繁上演的“官商之变”已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论点摘编     
●关于“乡镇‘假集体’企业的演变与规范” ,东北财金大学孟韬认为 :一、乡镇“假集体”企业及其演变乡镇企业中的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利用挂靠经营、租用转接营业执照或产权转移等手法以集体企业的名义登记注册 ,就形成了“假集体”乡镇企业 ,也称为“红帽子”企业。“假集体”乡镇企业是中国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复杂、而又奇特的一种经济现象。产权问题是“假集体”乡镇企业的核心问题。“假集体”乡镇企业是中国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下的产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乡镇个体私营企业以集体的名义注册 ,采取模糊的产权安排正是对这种不…  相似文献   

16.
所谓管理层收购(MBO),是指公司的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或股权交易收购本公司的一种行为,通过收购使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企业的所有者。近年来,在国有产权转让浪潮中,MBO突然在全国风生水起,主要缘于两大背景:一是民营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创业者及其团队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加深和产权逐步明晰,要摘掉“红帽子”,实现企业所有者真正的回归;二是一些国有企业经营者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地方政府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实际也就是民营经济的成长与发展过程。 实际上,我国对民营经济的发展政策,一直是逐步放松、放宽;从限制、到允许、到鼓励;从“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从“地下”到“地上”;从戴“红帽子”假面具做人。到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做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最大的变化和取得最大的成就是什么?当推民营经济的突起和发展。世界上公认中国改革开放走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即“新体制增量式改革”的道路,而这个增量主要就是指民营经济。在新的世纪我国经济体制将进一步进入“深水区”。那么,在即将到来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聚焦     
信息大王沉浮记曾在武汉乃至全国掀起“旋凤”的“信息大王”吴敏,1992年走出武汉,成为中国第一个在美国硅谷创办公司的民营科技实业家。然而,家族武的管理给他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请看──(见39-40页)摘去“红帽子”复杂官司来(见47-48页)近日湖北省公安县法院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难题:一老总被告贪污受贿12万多元,构成犯罪;而县工商局核定该公司应由集体企业业改为私营企业,于是,这位老总构不构成犯罪,各有各的说法。请看──社会聚焦@李新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不断出台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和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措施,一些从事农业产业的加工、经销、物流企业为了套取政府优惠政策,纷纷戴上“红帽子”,翻牌为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些“翻牌”合作社大多由企业兴办,相对由农民兴办的真正合作社,往往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有标准化的生产基地,有自己的品牌和产品。与此对比鲜明的另一现象是,一些成员主体真正是农民的专业合作社,由于没有农村能人、涉农机构或企业带头,或只是当地基层政府为摆门面而办,缺乏真正合作的基础与条件,登记成立后沦为“三无”合作社:无经营服务和办公设施,无产品品牌和销售市场,无经营收入。哪些新举措和思路可以弥合两者,本土力量与外促资本如何对接,理应加以盘点。  相似文献   

20.
董辅礽同志于6月5日在《经济日报》第六版发表的《股份合作企业向何处去》一文,表述了关于股份合作制的观点.为了能正确对待股份合作制,使其健康发展,现围绕董辅礽同志提出的几个观点,谈谈自己一些看法.不能误认在农村发展股份合作企业是农民为了“有一顶‘红帽子’”.农民为了脱贫致富,在自力更生精神下,自我积累办企业,但由于各自资金有限,有的又缺乏门路和经营管理经验,于是他们自愿结合在一起,但他们又不愿重复过去那种一合作就改变所有权的沉痛教训,经过反复探索,终于创出了在不改变所有权前提下能发挥各自优势并进行一定规模经营、既按劳分配又按资分配的股份合作制.在农民创造这种经济形式时,考虑的并不是什么“红帽子”、“白帽子”,并不是*想找一把‘集体经济’的保护伞,并能享受集体经济的优惠政策.”由于这种股份合作制刚被农民创造出来,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