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振宇 《大经贸》2007,(3):10-14
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扩大服务贸易。改善服务贸易结构,是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的新举措。“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中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要由2005年的158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  相似文献   

2.
黄树辉 《大经贸》2007,(2):10-14
2006年7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就每年下半年工作提出了六点建议.其中特别强调了促进外贸进出口平衡的重要性。 10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100届广交会开幕式暨庆祝大会上宣布,从第101届开始.广交会的正式名称将由“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 日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07年经济工作的原则和主要任务时特别提出。 在保持出口和利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应积极扩大进口。  相似文献   

3.
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2013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这是我国对外开放历史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牢牢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又迈出了坚实一步。成就来之不易,前路并不平坦。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惟有加快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中国成为全球资本、技术和生产的新亮点,也是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激情燃烧的岁月,机电产品进出口突破3000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比重创历史新高,达48.2%,直逼50%,而在1985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仅6.8%,17年来,机电产品出口增长了92倍,机电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年均递增33%,与此同时,机电产品进口到2002年末的占比过半,达53%,为机械、电子、信息、汽车等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以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  相似文献   

5.
正自2009年首届漫博会在东莞举办,如今东莞已成功举行了五届。据展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届展会以来,累计参展企业2031家,参展面积32.7万平方米,参与人数超过271万人次。除了展会规模不断扩大外,从最近几届漫博会来看,其办展思路正越来越重视版权交易和保护,突出产业对接功能。从第四届漫博会举办品牌授权展以来,两届漫博会共促成大型动漫品牌授权合作项目24个,成交金额29亿元。  相似文献   

6.
今年在波兰境内发现的大型页岩气矿藏,其规模可以同俄罗斯南坦别伊气田相比,波兰可能因此成为欧洲大型天然气供应国并实现能源自给。有专家认为,未来十年欧洲页岩气开采项目的发展将严重威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  相似文献   

7.
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1978年,我国实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之前,我们的对外贸易规模只有206.4亿美元,其中,出口97.5亿美元,进口108.9亿美元,而当年世界贸易的规模已经达到26573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额占世界贸易额的比重还不到一个百分点,为0.78%,名列世界34位,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和地区,也落后于亚洲的四小龙,中国的台湾省和香港特区也排列在中国大陆之前,分别为19位和25位。我国的出口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5.6%,在世界上30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中名列最后一名,既低于发达国家的美国、日本和欧洲,美国比重为6.4%,日本比重10%,西德、英国和法国的比重均超过2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巴西、墨西哥等。上述两国的比重分别为6.1%和5.9%。这就是我们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的基础。上述数据表明,在二十多年前,中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贸易额的比重是微不足道的,我国的出口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是微乎其微的,这些也证明了当时中国的经济对于什么样的封闭状态。  相似文献   

9.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总额首次突破万亿美元大关, 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国。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迅猛发展,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4221.2亿美元,全年贸易顺差历史性的突破千亿美元大关,高达1018.8亿美元。我国是一个贸易大国,但并不是一个贸易强国,其实在巨额贸易额的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隐忧。  相似文献   

10.
如何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明确要求,指出“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鼓励国内企业充分利用扩大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强开拓市场、技术创新和培育  相似文献   

11.
贸易大国的FTA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全球第三大贸易体,中国FTA战略的走向,不仅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平发展道路与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实现,还将深刻影响区域及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无疑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1日起,中国钢铁业被迫接受国际矿业巨头2005/06年度(2005年4月1日。2006年3月31日)“每吨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71.5%”的天价,创下了破亚洲铁矿石价格史上的最高纪录,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目前看来,这个价格高位似乎还不是峰值,诸多的海外铁矿石供应商仍然坚持2006/07年度继续涨价的信条。尽管作为全球第三大进口国,但在大宗商品的“中国定价权”问题上却拿捏乏力。如此被动的局面只能说明一点:尽管中国在全球贸易领域位列三甲,但我们对于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大宗商品进口缺乏战略考虑。总而言之,我们尚未建立成熟的外贸进口战略。  相似文献   

13.
贸易强国的目标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国家应该为传统制造业的生存保留适当空间。 2013年,中国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作为一个发展中周家,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实属不易。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4.16万亿,从全球排名第32位跃居到第一,对外开放带给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贸易反映了各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依赖关系,对一国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数据整合,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提出发展中的问题,并据此分析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我国对外贸易额突破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贸易国,但与世界贸易强国相比较.我国贸易增长方式相对粗放,质量和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距离贸易强国的地位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应采取措施逐步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争取早日成为世界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16.
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贸易大国地位的确立2004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15万亿美元,超过了日本居世界第三位(次于美国与德国),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均列世界第三位。我国在实施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政策以后,外贸总额一直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快速的增长。在1980-2003年期间,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14.5%、出口贸易额14.9%、进口贸易额14.1%,均大大高于世界的贸易增长速度。其主要动力来自(1)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为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我国拥有的比较优势(特别是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3)外资投资与贸易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面对现在及将来的困难,我们更要拿出足够的勇气和充分的自信,相信我们的大国能力,也相信我们的大国潜力。虽不是铁杆NBA球迷,但笔者清楚地记着10年前的一幕:1998年6月l4日,NBA总决赛,公牛队与犹他爵士队的争夺动人心魄。还剩最后5.2秒,公牛队85:86落后,这时,飞人乔丹从卡尔·马龙手中抢断成功,这可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相似文献   

18.
今年的3月和4月,同去年的此时此刻相比,有许多相似之处.美国和欧盟又重新使用反倾销和逼迫人民币升值的伎俩,对我国施压.不同的是,去年美国和欧盟都对我国的纺织品发难,美国则利用舒默-格雷厄姆提案要求我国人民币升值.今年则是鞋、彩电、人民币.欧盟从2006年3月31日起对我国7家彩电企业恢复征收44.6%的反倾销税;从4月7日开始对我国鞋制品征收反倾销税,税率在6个月内将从4.8%增加到19.4%.3月19日,美国参议员舒默和格蕾厄姆来到我国,与我国领导人探讨中美经贸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巨大的发展,2007年我国外贸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三,然而外贸总量的激增并未使我国成为真正的贸易强国.通过从服务贸易、外贸竞争力、高技术贸易等角度分析,得出了我国现阶段只是贸易大国的原因,进而提出建立贸易强国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出口贸易大国和世界第二进口贸易大国。从2010年到2011年,我国的出口额增长了7.13倍,而进口额增长了7.16倍,至此,2011年中国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达到10%左右,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我国已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贸易大国并不等于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