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贝贝 《当代经济》2002,(12):37-3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环境资源正不断进入市场领域。然而种种现实表明,环境资源在进入市场运营后的状况却令人堪忧。这种后果无疑是与环境资源的产权制度密切相关的。 我国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具有“一元制”的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国家,根据法律规定我国的自然资源属于国家和集体所有,个人和其他组织不能成为自然资源的所有者,这构成了我国环境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有效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必须进行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政策的创新,而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构建就是有效的手段之一。根据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制约因素和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当前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构建主要可以采取两种可行的模式: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构建森林资源环境产权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功能是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对整个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的作用,是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内在的并与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内在属性相联系,适当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安排可以更为充分地发挥其内在功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功能主要包括:有效的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可以促进环境资源合理定价和有效配置、激励环境治理技术创新、促进经济持续有效增长和收入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4.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结合空间脆弱性模型对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结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较高,主要分布在普洱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可作为资源环境巩固发展区;低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在普洱市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可作为重点治理区;(2)基于空间脆弱性模型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环境产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从环境资源的产权的角度出发也已经成为研究和分析环境问题的新方法。通过对环境产权的性质分析可以看出,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强烈的外部性,环境产权也就具有了排他性和竞争性。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存在的诸多问题都与产权制度安排或制度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6.
随着自然资源的旅游或休闲功能及其巨大经济价值的凸现,自然资源的旅游开发利用与传统管理体制之间呈现出巨大的矛盾.这必然要求推进我国自然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本文在深入分析自然旅游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的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共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制度目标,以及包括国有所有权、分层集中管理、租赁与特许、政府管制和法律化等多种工具在内的一个混合型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自然资源价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自然资源价格刍议姜百臣自然资源合理定阶和完善资源产权制度是我国资源管理的两个重大问题。采用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资源价格形成机制。而价格不合理又势必增加管理的难度和产权制度运行中的摩擦。一、资源合理定价势在必行我国长期以来资源定阶...  相似文献   

8.
现今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环境资源消耗严重,在解决资源浪费、使用不合理以及自然资源的污染和破坏问题上产权制度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对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加以分析,并提出些许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用大量的资源消耗实现工业化,随着我国进入重化工业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日益密集化,导致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一、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1.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供应压力较大。我国绝大多数自然资源人均量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水资源、土地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2/5;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和铝土矿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42%、18%和7.3%。且随着自然资源消耗快速增长,人均占有量下降趋势明显,主要战略性资源供给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系统的支持。深入分析福建社会经济系统的资源环境状况与潜力,对推动福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稀缺性和外部性的环境资源产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资源的稀缺和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凸现,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环境资源产权界定不清是产生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主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对环境资源产权进行明确界定,建立适当的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实现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环境资源合理定价是实现环境资源合理配置的关键,而产权明晰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前提,产权交易是环境资源合理定价的重要途径。建立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是实现市场机制对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条件和根本要求,环境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资源环境产权制度及其在中国的现实启动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作者将自己长期从事的“产权理论研究”拓展到资源环境领域。文中先对中国资源环境状况及其中国创建“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作一简要分析,然后着重探讨建立资源环境产权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是界定、配置、行使和保护环境资源产权的一系列规则,主要包括:一是环境资源产权界定和配置制度,包括环境资源所有权、环境资源使用权、环境资源收益权三种权利归谁所有、如何分配以及具体的执行方式;二是环境资源产权交易制度,包括环境资源使用权交易的设置原则和主要内容;三是环境资源产权保护制度,包括环境资源所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三个层面的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川西山区是四川最大的用材林基地,也是我国主要木材产区之一,由于过去森林过伐,采伐量高于森林生长量,使川西山区森林生态系统发生明显退化,林区禁伐后,种西山区尤其是以林业财政为主的县区,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已显得十分必要,特别是让丰富的自然资源有效增值对带动林区经济发展显得更为迫切,本文用生态经济, 自然资源增值的本质,分析了川西山区资源增值的基础,提出了环境资产保护,资源产业化和环境资产管理等资源有效增值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是稀缺的,并能给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因而是一种资产。合理的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对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立完善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应该基于可持续发展原则、分层分类所有原则、资源配置市场化原则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与完善我国绿色税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桂香 《经济师》2003,(11):266-267
绿色税制从广义上讲是指税收体系中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税税种和税目及税收优惠的总称。随着人们资源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绿色税制的征收使用范围将日益国际化。文章在对我国当前资源与环境状况以及现行有关节约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的税费政策评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与完善我国绿色税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权理论及其在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产权利益分配关系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约束条件,更是研究的基本视角之一。分权型政府主导下的、有限制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在实践上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利分配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区域竞争,这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革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一个从分权到合作的M型分权模型,可以解释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政府间分权关系的演进趋势。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自然资源治理体制和资源科学领域的主要问题发生深刻变化。资源科学学者需要针对自然资源治理改革与科技创新的前沿热点和关键科学问题加强研究,提升对自然资源治理实践的支撑作用。一些既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又是自然资源部新职责的重大课题,如生态修复与国土综合整治、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空间规划,以及整合乡村多种资源、推进乡村振兴等尤其需要引起资源科学学者的关注。通过聚焦主要科学问题,文章分析资源科学研究的新趋势,并结合自然资源治理的新问题,提出未来开展资源科学研究的建议,期望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治理领域的协调化、科学化,不断完善资源科学理论体系,推动资源科学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环境约束已上升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县域经济更易受其影响。文章以武安市为例,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资源约束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自然资源资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的主题。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从自然资源和管理的现状出发,认真分析国情,改变现在的资源利用和管理方式,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同时为实现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必须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资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