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随着国家大力减贫的同时,少数民族地区贫困问题呈现新情况。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和政治问题,关涉到社会稳定与和谐,所以分析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并提出些许反思对民族地区的反贫困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反贫困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长德 《经济地理》1998,18(3):8-13
本文分析了民族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和民族地区反贫困的特殊战略意义,提出了区域性瞄准和人群瞄准的双目标反贫困战略.并提出了以制度创新、人力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为重点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从扶贫看少数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自然成为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如何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从经济、社会、政治、生态、文化、传统等方面,而不是仅仅从"物"的经济层面,也不是单纯 .地将汉族地区的反贫困经验简单地搬到少数民族地区,从而多方面综合,真正卓有成效地进行反贫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花大力气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是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些思考.其中,一些思考比较成熟,而另一些思考则还在思索之中,现一并提出,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以求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4.
柏威  李红伦 《广东经济》2016,(12):266-267
贫困问题不仅是全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共同面对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在反贫困方面的努力,我国的反贫困取得了有目共睹成绩.但是,与较发达城市相比,一些民族自治县的贫困依然严峻.人力资源投资、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各种卫生保健制度的完善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民族自治县顺利脱贫的关键.应该把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完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好的公共服务作为民族自治县偏远山区反贫困的重点.重视教育,加强各种技术人员的培养,改善交通线路,完善保障体系,控制人口增长等等,是民族自治县实现反贫困、顺利脱贫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国家民委公布的《2007年民族自治地方农村贫困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剩余贫困人口越来越集中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以少数民族贫困县最为集中。因此,从制定新的扶贫规划、重新确定少数民族贫困县、创新和调整反贫困模式及建立贫困监测系统等的角度看,必须构建包括贫困识别指标和贫困程度综合评估指标在内的贫困评估指标体系,以科学、系统、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少数民族贫困县的贫困程度,为反贫困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施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农村扶贫攻坚任务趋紧形势下,市场化反贫困被认为是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为探究市场化反贫困思路是否符合实践需要,基于广西和陕西两省(区)连片特困地区419份农户调查数据,应用拓展的AF方法对农户多维贫困进行测量。研究结果显示:(1)多维贫困问题在连片特困地区广泛存在,且多维贫困发生率和多维贫困指数较高。不同维度的贫困程度差异较大,各维度按MPI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市场参与贫困、收入贫困、教育贫困、基础设施贫困。(2)市场参与维度各环节贫困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产后环节、产中环节、产前环节。因此,要深入推进市场化减贫战略,通过促进农户稳定融入农产品供应链、完善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加强收入及教育常规扶贫手段等推进反贫困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中国社会贫困问题的类型判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分和判定贫困类型 ,是制定反贫困策略的前提。贫困问题的错综复杂性 ,可从贫困定义的系统分类中得到证明。从层次角度分析、研究贫困的外延问题 ,按照传统的分类法 ,可将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两种类型 ;按照 2 0世纪 90年代新发展的外延理论 ,可将贫困划分为三个层次或三种类型 ,即“维持生存”、“基本需求”和“相对遗缺”或绝对性贫穷、基本性贫穷和相对性贫穷。正确判断转型期中国贫困问题的具体类型 ,对于中国的反贫困理论和反贫困实践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易艳玲 《经济师》2009,(1):242-243
在全国农村贫困普遍缓解,农民收入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的同时,西部地区农村的贫困问题却相对越来越突出。基于西部农村贫困的特点,目前西部农村反贫困政策的重点,就应该是救助性反贫困政策——农村低保制度;在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基础上,再通过开发式扶贫项目等的实施,提高贫困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发展中实现绝对贫困问题的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尤为严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反贫困各种措施和力度逐步加大,产生了积极的扶贫效果。然而,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数据表明,我国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所以就要通过分析农村贫困的特征,找出阻碍农村脱贫的各种因素。在众多的反贫困政策中,提出财政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手段在反贫困的过程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民族地区建设现代化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民族地区反贫困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和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模式创新等提出了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2.
贫困现象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是世界所面临的人类生存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地理位置和资源问题,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主导型的农村扶贫开发战略也在大力促进贫困人口的脱贫进度。长期以来,政府对于农村反贫困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种政策和各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对边疆地区明确贫困的功能定位,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调整反贫困战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缓解直至最终消除农村贫困、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贫困原因最复杂的少数民族地区,反贫困自然成为这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在实地调研基础上,总结出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当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问题日益显现 ,城市贫困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广泛存在着。本文从我国城市反贫困的现实入手 ,建构了一个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的制度框架。作者认为 :我国城市反贫困行动体系的制度建构 ,对于缓解乃至消除贫困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脱贫需求成本的厘清、计量与补偿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的审计与披露机制,以期对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反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性话题。从2011年开始,国家建设进入了"十二五"阶段,也同时迎来了扶贫开发国家战略的新阶段。中央明确地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我们的调查以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为对象,通过定点对湖北宜昌长阳县、恩施州几县扶贫开发情况的实境考察,通过随机性的问卷调查与针对性的深度访谈,了解农民对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际感受,重点描绘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执行状况、减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获取地方志、民族志、扶贫开发志、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部门汇报材料、扶贫开发规划等大量第一手文件资料。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这些年由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行动成绩斐然,但武陵山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以及造成贫困的因素是复杂的,调查发现当地扶贫开发政策还有诸多堪忧的地方。为此,我们希望政府要做好扶贫开发统计监测这一"基石"性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扶贫政策的执行力,抓住国家在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机遇,解决当地贫困问题。国家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更大力度地赋予武陵山民族地区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促进武陵山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缓解和消除贫困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中国更是如此。中国的反贫困形式仍然很严峻,加强对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非常紧迫。黑龙江省的贫困问题值得关注,探讨贫困县的现状及原因,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反贫困对策,对于黑龙江省反贫困问题具有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反贫困机制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脱贫需求成本的厘清、计量与补偿机制,建立“政府——市场”双导向反贫困机制,完善扶贫资金的审计与披露机制,以期对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姜昱洲  张瑞敏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189-197,275
反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性话题。从2011年开始,国家建设进入了“十二五”阶段,也同时迎来了扶贫开发国家战略的新阶段。中央明确地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主战场。我们的调查以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为对象,通过定点对湖北宜昌长阳县、恩施州几县扶贫开发情况的实境考察,通过随机性的问卷调查与针对性的深度访谈,了解农民对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际感受,重点描绘湖北省武陵山民族地区政府扶贫开发政策的执行状况、减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采取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典型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进行调查。通过调查,获取地方志、民族志、扶贫开发志、统计年鉴、政府工作报告、部门汇报材料、扶贫开发规划等大量第一手文件资料。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虽然这些年由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行动成绩斐然,但武陵山民族地区贫困状况以及造成贫困的因素是复杂的,调查发现当地扶贫开发政策还有诸多堪忧的地方。为此,我们希望政府要做好扶贫开发统计监测这一“基石”性工作,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提高扶贫政策的执行力,抓住国家在武陵山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试点的大好机遇,解决当地贫困问题。国家应该加强顶层设计,更大力度地赋予武陵山民族地区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促进武陵山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关于贫困问题的分析,是从制度角度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导致无产者贫困根源及对剥削秘密的科学揭示、无产者贫困积累规律及改变贫困命运的途径分析和关于未来社会消灭贫困、实现人类共同富裕的构想。尽管在不同历史阶段、贫困性质存在着差异,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对我国转型期贫困理论与反贫困实践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