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资助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大学生资助体系已经建立,但是在资助育人工作实践中依然存着诸如对受助学生的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不够,认定模式说服力不够,育人方式简单,资助信息的对称性等问题.在"微时代"的背景下,高校要充分利用好"微平台",实现资助育人功能更加便捷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发展型资助育人任务的重要性,肯定其在学生心理疏导、专业学习、道德素质等多个方面的价值.本文讨论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内容与现存问题,最后提出完善高校资助育人机制、明确资助育人观念、创新资助育人模式、营造高校资助育人文化四点建议,完善高校治理规划,以期完善发展型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未利 《当代经济》2021,(5):118-121
强化资助育人,推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是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国家战略实施、社会稳定、高校素质教育发展以及学生个人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短板;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不强;资助育人与就业指导机制不够完善,提出高校应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工作,加强资助育人和就业指导的建议:一是建立健全资助育人与就业指导机制;二是打造素质过硬的资助育人与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三是营造积极的育人氛围;四是提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资助政策的不断深化改革,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对幸福教育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意义和必要性进行探究。因此,针对广州新华学院资助工作尚未建构全面资助育人体系,存在重视经济资助、对精神育人不足的问题,提出将幸福教育融入资助育人工作中,通过发挥高校思政课幸福教育功能、在资助育人体系中引入幸福教育理念、打造发展性资助育人模式等,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李真军  韩毅 《大陆桥视野》2016,(16):233-23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覆盖率持续上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不断增加,要切实做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资助和育人的直接结合,根据资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注重新形势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与工作机制的创新.构建资助工作新模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从资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刘红波 《时代经贸》2020,(25):47-48
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高校资助育人已经成为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重要举措。精准扶贫政策的系统化,高校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资助力度也逐步加大,但如何有效发挥精准扶贫在高校资助育人过程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旨在将精准扶贫模式与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相结合,运用精准扶贫的思路指导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以促进高校家庭经济困难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周波  徐榕 《经济师》2023,(5):168-170
“十四五”规划纲要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十四五”规划里,对高校资助育人体系建设、实现“三个全覆盖”、建立学生资助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高校资助工作体系作为高校行为文化养成教育工程之一备受关注,对资助工作队伍建设的研究也成为一项重点课题。文章以广西医科大学为例,结合“十四五”时期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环境特点,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郑丽群 《大陆桥视野》2022,(12):118-120+123
一直以来,国家对高校资助工作高度重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强调,要把“扶困”与“扶志”,“扶困”与“扶智”相结合起来,构建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建立国家资助、学校奖助、社会捐助、学生自助“四位一体”的发展型资助体系,实现无偿和有偿资助、显性和隐性资助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9.
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整合资助资源、充实资助工作的内涵,建立经济资助和思想育人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我们做好新时期资助工作所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0.
农科类院校资助育人工作面临着工作量大,工作深度不足,工作难度大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农业院校贫困大学生特点进行分析,对农业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常见问题进行概述,提出应重视资助育人体系的构建,对资助育人工作提出一些个人想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伟忠 《经济师》2007,(4):59-60
爱心是育人之本。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是爱心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重要实践平台,通过培育、实践和发展爱心文化,有助于完善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体系和促进贫困学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校贫困生问题已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普通关注的社会问题,并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社会、高校、家庭已基本形成合力,共同关注高校中的这一特殊群体。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职责、职能也在不断改进,学生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助学育人"更是高校对贫困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的最好平台?文章通过文献法和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从资助、育人角度,对当代部分大学生责任意识淡化的现状进行描述,并就如何培养构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资助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三全育人”立足全员全程全方位导向,为资助育人提供了新思路,拓展了资助育人的边界和路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至今,育人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机制局限、主体受限、形式有限的现实情况阻碍了育人成效的发挥,唯有推陈出新,以“互联网+”技术平台为依托、聚合“家校企”多元力量、推进物质精神双向激励、协同打造“授人以渔”的长效发展体系,才是提升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新时代路径。  相似文献   

14.
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不仅是完善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应然要求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现实需要,还是培育贫困学生健全人格的有效途径以及提升社会资助意愿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普遍存在重资助轻育人、教育内容片面、教育形式单一、长效机制缺失等问题,亟需将经济扶贫与精神扶志相结合、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统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衔接,推动资助由无偿型转向反馈型,健全感恩的伦理道德体系,营造和谐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构建起“四位一体”制度体系,以强化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5.
当前,中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包括奖、贷、补、助、减等多种形式的资助措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帮助贫困学生有学上,家庭困难学生有资助,入学后学生有奖贷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社会功效,同时也是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资助工作,尤其是在新媒体高速普及和利用的今天,高校要不断探索发挥资助工作育人功能的途径,利用好新媒体,发挥好新媒体在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的作用,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在逆境中磨砺自我,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16.
包月辉 《经济师》2012,(5):103-104,106
阐述国家对高校学生的资助政策,分析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通过客观认定资助对象、改善资助信息管理、处理好高校内学生勤工助学岗位设置的资助与育人关系;有针对性进行受助的相关教育,以提高资助效益。  相似文献   

17.
精准资助是我国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资助转型的重要体现。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行从粗放型资助向精细型的转变。高校推行精准资助存在难以确立精准资助对象、评估监督体系不够完善、资助育人过程简单化等问题。高校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工作部署及出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常瑜 《时代经贸》2010,(4):94-95
高校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整合资助资源、充实资助工作的内涵,建立经济资助和思想育人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体系,是我们做好新时期资助工作所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促进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期,资助工作作为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一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家采取多种措施确保研究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但是在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过程中还存在针对性不够、经费投入有限、队伍不健全、缺乏长效跟踪与评估机制、资助育人效果有待提高等问题。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结合高校资助工作的实际,可以采用健全管理机构、拓宽资金渠道、实行分类资助、实施动态管理、增强育人实效等措施,有效推进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的资助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庞馥珊 《时代经贸》2013,(22):198-198,200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普遍推进,受教育平等性成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国家不断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但当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如:注重经济支持,缺乏思想教育;资助形式多样,缺乏信用保障;成长环境各异,造成心理问题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健全高校资助育人机制,制定科学的实施策略十分重要。也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