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周杨 《时代经贸》2010,(1):34-35
十年前,同时拥有电视、PC、手机对国人而言终于不再奢侈;十年后,“三屏融合”的趋势业已蔚然成风。十年前,移动业务从中国电信分离出来,中国移动成立;十年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同时获得了信息产业部颁发的3G牌照——中国移动业务领域首度确立三足鼎立之势,而3G元年的到来同时也加速推动了三屏融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3G,即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随着中国电信“天翼”、中国移动“G3”、中国联通“沃·WO”等移动数据业务品牌的陆续推出,我国3G正式进入商用,国内移动市场进入“三国演义”时代.目前电信业的发展已呈现出语音业务逐渐饱和,多媒体业务快速发展的特点,增值业务迅猛发展.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移动数据业务成为3G普及的重要推手,将吸收更多的用户体验3G.不少分析机构和专家表示,未来移动通信行业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来自增值服务,即移动数据业务.3G移动业务将成为运营商争夺市场的一个新机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我国电信业已正式进入3G时代,而3G业务应用的成败是发展3G的关键.本文阐述了3G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电信运营商开展3G业务应用的风险.并通过对3G业务内容和业务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了3G业务应用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移动狂奔     
宋爽劲 《新经济》2014,(15):32-33
从加建4G网络,到布局4G终端,中国移动正在积极推动一场4G变革,而这场变革有望弥补中国移动3G战略上的失利。  相似文献   

5.
随着NGN、3G、IPTV、FMC、IMS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兴起和电信运营商重组的进行,通过IP网络来承载多业务已成为网络发展的趋势。业界普遍认为:IP是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因此针对运营商来说,IP承载网网络的融合和统一是技术发展的趋势,也是运营商业务转型和网络转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彦荣 《时代经贸》2008,6(8):31-36
近期,美国国际经济问题研究所伯根斯滕在《外交》杂志上发表《平等伙伴关系——华盛顿如何应对中国经济挑战》一文,再次公开提出“两国集团”(G2)观念。“G2”观念的提出,将中国由国际经济体系的“参与者”提升到“领导者”地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国部分人士对中美经济关系的重视,但从实质上来讲,“G2”与前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的“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移动通信的发展逐步趋向于网络业务的数据化、分组化,网络技术的宽带化、智能化,以及利用更高的频段、更有效地利用频率。使各种网络趋于融合。本文介绍了移动数据的概念及特点和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的应用,并提出了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策略及对中国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NGN是“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或“新一代网络(New Generation Network)”的缩写。NGN已经提出多年,随着3G临近,数据、IP多媒体内容的日益丰富,NGN的发展也步人了快车道。NGN是基于分组的网络,能够提供电信业务;利用多种宽带能力和Qos保证的传送技术;其业务相关功能与其传送技术相独立。NGN使用户可以自由接人到不同的业务提供商;NGN支持通用移动性。NGN是以软交换为核心,能够提供话音、视频、数据等多媒体综合业务,采用开放、标准体系结构,能够提供丰富业务的下一代网络。它是电信史一块里程碑,标志着新一代电信网络时代的到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NGN是从传统的以电路交换为主的PSTN网络中逐渐迈向以分组交换为主,它承载了原有PSTN网络的所有业务,把大量的数据传输卸载到IP网络中以减轻PSTN网络的重荷,又以IP技术的新特性增加和增强了许多新老业务。从这个意义上讲,NGN是基于TDM的PSTN语音网络和基于IP/ATM的分组网络融合的产物,它使得在新一代网络上语音、视频、数据等综合业务成为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3G时代电信运营商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发放3G牌照,我国电信业正式进入3G时代,而移动商务的成败是发展3G的关键.本文阐述了3G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3G时代移动商务的业务内容,分别分析了三家电信运营商在当前阶段发展移动商务的市场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10.
《经济视角》2006,(11):F0003-F0003
吉林联通建成并正式开通了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被誉为绿色环保、保密性强、话音清晰、业务功能齐全的CDMA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为吉林电信消费者提供了通信的新享受、新选择、新时尚。在CDMA 1X网络高速数据技术的支持下,用户可以使用“彩e”、“互动视界”、“掌中宽带”、“神奇宝典”、“定位之星”等功能,实现多媒体邮件、软件下载、定位服务、WAP浏览、高速无线互联网接入(手机、笔记本上网)等丰富多彩的数据业务。特别是吉林联通CDMA 1X网络具备向3G过渡的技术优势与业务优势,通过后期CDMA 1X EV-DO→CDMA 1X EV-DV…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中俄友好关系不断加强,中俄贸易迅速发展,对经贸俄语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中国俄语经贸人才培养正面临着发展与挑战。经贸俄语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国家间的经济往来服务,而俄贸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要求大量的经贸俄语人才。当前,国内高校俄语专业重点发展语言文学而忽视经贸俄语人才的培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贸俄语翻译人才的缺失。高校俄语人才培养应注重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商业模式是以创业机会开发和创业机会利用为中心的价值创造模式。根据效果推理理论,新企业面对高度不确定性,需要通过战略试验这种低成本试验方式开展商业模式创新。针对战略试验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同时,检验创业学习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战略试验对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积极影响,创业学习是促进创业机会识别的关键路径,因此在战略试验和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生存和成长与创业机会类型及开发方式密切相关,但对于如何进行创业机会开发以促进企业成长的研究甚少。通过对4家企业跨案例分析,探索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识别方式匹配如何影响新企业成长,研究发现: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设计能够通过发挥新企业优势、克服劣势提升创业绩效;商业模式设计与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有显著影响,不同匹配方式对绩效的影响不同;新颖型商业模式与发现型创业机会或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均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效率型商业模式与创造型创业机会匹配能产生较好的创业绩效,但其与发现型创业机会匹配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不确定。  相似文献   

14.
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村镇银行是农村金融改革的新生事物,是弥补农村金融中介不足和促进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新尝试。以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学的视角,首先从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村镇银行的机遇与挑战,然后从消费群、企业和产品定位三个方面探讨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目的是寻找适合村镇银行的经营模式并开发适合"三农"的创新型金融产品。  相似文献   

15.
蒽明  平民 《经济前沿》2010,(3):86-95
两岸三通全面实施,给澳台的经贸合作带来了挑战,也为提升澳台经贸合作层次提供了良好契机。本文通过回顾澳台经贸关系的发展,对澳台合作的优劣势进行比较,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澳台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定位,以及提升澳台经贸合作层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的崛起改变了企业和消费者的权力话语,因此对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赢利模式取得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利益要求和对抗竞争对手的挑战,就显得蔚为重要。目前电子商务的四种赢利模式即B to B、B to C、C to C和C to B都不可避免忽视了政府的经济功能。本文即针对这些模式的缺陷提出B G TO C的盈利模式,以充分发挥政府“有形的手”的作用共同获得企业和政府的双赢。  相似文献   

17.
资源作为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资本,需要管理者有效地获取、整合和利用资源,通过“巧”配资源,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基于资源编排理论,探讨由资源组配形成的创业机会识别模式,采用fsQCA3.0对组合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资源结构化与能力化相匹配产生杠杆化作用发挥资源优势,创造资源价值;对资源要素采取组合且突出核心的构型模式,可以从多个层面综合解释创业机会识别的模式特征,其中,冗余、网络与合法性资源为核心资源要素,资源拼凑作为能力利用作用于这些资源要素从而创造资源价值;存在3种识别创业机会的资源巧配机制,分别为制度响应型、意义建构型以及积淀开发型。  相似文献   

18.
The ability to assess the threat and opportunity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pose to an organisation's profitability, growth and survival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innovation strategies. Central to this process of assessing technological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is the need to analyze various aspects of identifie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A range of analysis techniques exists, and a number of these are discussed and simultaneously applied to a specific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While threat and opportunity assessment is relevant to almost any company in any industry, it is especially relevant to industries characterised by high rates of volatility such as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chosen to apply these analysis techniques to, is the offering of 2.5/3G wireless data services, which is current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The point of view that is taken is that of a European mobile network operator (MNO) that needs to assess the threats and opportunities that this development poses to its busines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nalysis process leads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ot only the identified developments, their driving forces and enablers, but also their possible impacts on the organisation. This greatly enables the extent to which developments represent a threat or opportunity for a specific organisation to be assess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overall technological threat and opportunity assessment methodology,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process will feed into the strategy formulation process where possible organisational responses can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9.
数字经济下,传统制造企业需要通过数字化转型促进机会开发,进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现有研究多以结果为导向,较少从过程视角研究数字化转型下的机会开发过程。本文以公牛集团为案例,从动态能力视角研究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下的机会开发过程。结果表明:渠道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驱动的网络效应,提升组织外部环境感知能力,通过资源构造行动,实现机会识别;生产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驱动的产销协同效应,提升组织资源获取能力,通过资源激活行动,实现机会利用;商业模式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驱动的利益共生效应,提升组织价值重构能力,通过资源撬动行为,实现机会迭代。本研究揭示了数字化转型下的机会开发过程,有助于丰富数字化转型和机会开发相关研究,也为我国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彭淑嫔 《时代经贸》2006,4(10):43-44
网络经济的出现是市场经济和网络的相互融合,它使信息替代资本成为在经济中的主导,由于互联网具有跨越地域和快速传播的特性,从而能够使产品的交易变得低成本和高效率,并通过这些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文章分析了网络经济对经济理论以及企业管理带来的挑战和影响,探讨如何结合网络经济的发展和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找出我国企业适应网络经济发展的创新机制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