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私犯罪是刑法第191条洗钱罪所规定的七类上游犯罪之一。应准确界定上游走私“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内涵,在区分相邻概念和明确范围基础上,根据对象能否为典型洗钱手法所“清洗”,对上游犯罪所得作出类型化的判断。对涉走私洗钱罪“明知”要件的把握应限制于对上游犯罪客观行为的认知,而不要求其对上游犯罪法律后果有明确知晓,在行为人拒绝供述情况下,运用基础事实和推定原则破解证明困境。自洗钱入罪后,以实施洗钱行为帮助走私行为的法律认定标准出现变化,需从主客观一致原则出发,厘清洗钱行为和走私共犯之间的界限,并准确区分共同犯罪分赃与洗钱犯罪行为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信息犯罪主要是大专院校学生和青少年、公司工作人员、竞争雇佣的职业窃贼或工业间谍、计算机地下组织的侵袭或袭击、毒品走私犯或Mafia组织中的犯罪分子等。他们的犯罪目的分别为:信息窃取和盗用、信息欺诈和勒索、信息攻击和破坏、信息污染和滥用。这些信息犯罪的主要特征是犯罪人员的智能性、犯罪手法的隐蔽性、犯罪手段的多样性、犯罪后果的严重性、犯罪行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黄自强  田华 《商业科技》2008,(28):252-253
为预防和打击公司、企业犯罪,许多学者提出增设公司、企业刑罚种类,并以此解决理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适用于公司、企业的罚金确实存在某种缺陷,但其法律责任体系不存在问题。我国犯罪界定模式也决定了不能借鉴外国的立法模式,即所谓的设置多种刑罚来惩治公司、企业的犯罪行为,而应该运用各种法律责任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为预防和打击公司、企业犯罪,许多学者提出增设公司、企业刑罚种类,并以此解决理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适用于公司、企业的罚金确实存在某种缺陷,但其法律责任体系不存在问题。我国犯罪界定模式也决定了不能借鉴外国的立法模式,即所谓的设置多种刑罚来惩治公司、企业的犯罪行为,而应该运用各种法律责任来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5.
贪污罪的犯罪行为主要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贪污罪属于复杂客体,在所有的贪污行为侵犯同一不能量化的客体时,我们需要一个可以量化的标准作为定罪量刑的参照物,进而使贪污犯罪有一个错落有致的阶梯状体系,也可以称之为针对于贪污犯罪的犯罪梯度。  相似文献   

6.
石学敏 《消费导刊》2014,(10):236-237
运用法经济学成本收益分析方法,以犯罪和刑罚为两个基本视点,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特征及其成本收益,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提高其犯罪成本、降低其犯罪收益来较少犯罪;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刑罚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评析《刑法修正案(八)》对其刑罚调整的理论和现实支撑,并分析其刑罚的最优威慑问题。  相似文献   

7.
马春军 《北方经贸》2002,(12):53-55
对牟利型犯罪的经济分析是以成本收益为工具 ,着重对牟利型犯罪的个人成本、社会成本、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进行分析 ,并建立了衡量牟利型犯罪的个人成本、社会成本、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模式 ,在此基础上得出对牟利犯罪应优先适用财产刑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高欣  赵丹枫 《现代商业》2007,(26):260-261
商业贿赂犯罪是因商业贿赂行为触犯了刑法的禁止性规定而构成的犯罪,是一类犯罪行为的概括称谓,本身并非规范的法律术语。商业贿赂犯罪严重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的形成和发展,破坏公平竞争,平等有序的市场行为准则商业贿赂犯罪与贿赂犯罪在外延,主体范围及犯罪目的等方面均有不同。准确界定商业贿赂犯罪的界限范围,厘清商业贿赂犯罪的构成特征和贿赂的内容是认定商业贿赂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洗钱是一种对经济、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危害极大的犯罪行为。从洗钱犯罪的起源、过程及危害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强化对洗钱犯罪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0.
杨路锦 《商》2013,(22):261-262
“犯罪所得”的界定直接决定着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构成与否,除了主观明知肯定是犯罪的所得除外,一旦有合法行为介入,可阻却“犯罪所得”的认定。在数额犯及次数犯中,“犯罪所得”应可溯及整个犯罪行为的每一次所得。而在部分销赃的情况下,只要前罪构成,分开销赃的行为不应阻却“犯罪所得”的认定。  相似文献   

11.
网络金融犯罪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制度不严和法律控制不力。因此,提出通过加强构建严密的金融防护法律体系,并完善当前的立法与司法制度来防范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犯罪为何屡禁不止,犯罪现象为何层出不穷,犯罪率为何居高不下,犯罪心理是如何产生的。本文认为,犯罪心理的形成以及犯罪行为的发生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这两方面因素中,内因起着决定性作用,外因是促使内因变化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李玲 《消费导刊》2009,(12):155-155
现代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增多,犯罪案件也渐趋增多,但因社会防卫力量加强,单个人进行犯罪行为困难,全体犯罪在整个刑事案件中的比重也因此有所上升,并不断产生新的特点。刑事司法界和犯罪学界对群体犯罪问题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不仅与市场、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还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犯罪的不断增多,从法律上对相关犯罪行为进行准确的定性,无论对制裁相关犯罪还是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都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对基层公务员廉政教育的最基本功能在于防止腐败犯罪行为决策的做出。根据犯罪心理学决策理论,如果在对基层公务员进行廉政教育的过程中,能对引起腐败犯罪决策的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则能够降低基层公务员做出腐败犯罪行为的可能性,从而提高廉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刑事责任被普遍认为是犯罪与刑罚的中介。犯罪的本质特征就是应受刑罚处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法律特征是刑事违法性。[1]具备犯罪本质特征和法律特征的行为就必然受到刑罚处罚吗?作为犯罪与刑罚间纽带的刑事责任是否真起到了桥梁作用,即是否所有的犯罪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是否所有的犯罪行为都承担了刑事责任?本文以大义灭亲为引,试分析在这类案例中,刑事责任的归属和轻重,以明示目前我国法治建设缺陷,促进公民法治意识进步,达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贺克宏 《中国市场》2014,(48):211-212
网络犯罪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犯罪形态,从犯罪数量到影响范围均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然而,我国的刑法立法却不甚完善,无法实现对此类犯罪行为的有效规制。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网络犯罪刑法立法当中所存在的缺陷,并立足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提出若干对策:选择适宜立法模式;确立刑事管辖原则;扩大网络保护范围;完善刑罚体系设置。  相似文献   

18.
洗钱,特指犯罪分子通过一系列掩饰、隐瞒行为,对通过犯罪活动取得的犯罪收益进行清洗,使之合法化,从而逃避法律追究。通俗地说,洗钱就是将“黑钱”清洗为“白钱”的犯罪行为,在国际上被纳为洗钱范围的还有:把合法资金变成黑钱用于非法用途;把一种合法资金变成另一种表面上也合法的资金以侵占;把合法收入通过洗钱以逃避监管和税收。  相似文献   

19.
资讯     
《中国市场》2012,(12):8-11
<正>政策三部门地沟油犯罪主犯累犯可判死刑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通知》强调,对"地沟油"犯罪定罪量刑时,要充分考虑犯罪数额、犯罪分子主观恶性及其犯罪手段、犯罪行为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20.
凌保平 《中国市场》2011,(19):140-141
分析当前索马里海盗劫持犯罪的特点,找出海盗犯罪日益猖獗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打击海盗犯罪行为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