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客运专线车站与城市交通换乘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运专线车站建设将会成为城市的一个重要客流集散点,通过对车站换乘流线的分析,说明旅客换乘流线应与车站规划及形式相适应,以保障旅客安全迅速疏散。通过对车站换乘系统的分析,说明在考虑各种类型的换乘需求条件下,应发展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长途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私家车为补充的换乘系统,优化旅客换乘流线,完善换乘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换乘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与公交线路车站的衔接设施按其规模和等级可分为3种类型:综合枢纽站、大型接驳站和一般换乘站。乘客换乘的主要问题可概括为设备接续和组织协调两大类,合理规划换乘设施可提高乘客的换乘方便程度及整个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转效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公交换乘问题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以常规公交换乘为主的现状,提出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关系定位,以及利用常规公交提高轨道交通辐射范围的观点。针对我国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客流预测的影响,为解决一般方法存在的问题,在合理假设条件下,构建了常规公交影响下轨道交通站点吸引区域模型,并给出模型求解的算法步骤。  相似文献   

4.
作为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是继北京T3停车楼、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之后,国内又一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涵盖了航空、城际铁路、地铁、出租车、长途车、公交、社会车辆等七种交通形式的无缝换乘衔接。介绍武汉天河机场交通中心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陆侧区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理念,完善的区域交通网络体系、便捷的流线设计、智慧旅客导引系统、绿色生态设计理念,保证了该交通中心的高效无缝换乘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赛时旅客出行特点,建立面向冬奥赛区平峰期和高峰期客流分布模型,描述赛事日单赛区客流疏散过程;基于公交直达和站站达2类开行模式,设计面向客流需求的公交开行方案。基于客流时变特征和“先到先服务”原则,建立综合考虑旅客出行时间与企业运营成本的公铁接驳疏散模型,协同优化基于公铁接驳的疏散乘车方案。设计初始运营时刻表的生成方法和邻域解的搜索方法,并据此设计求解模型的模拟退火算法,实现公铁接驳疏散系统时刻表协同优化。结合崇礼赛区赛程及场馆设计容量构造算例,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和算法求解的公铁运输接驳方案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可以在时空区域上较好地满足冬奥赛区客流的出行时变需求,模型和算法具有良好的优化效率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客运枢纽内换乘周转层缓冲设施、导向标识的布局、客流流线的安排直接影响到行人的换乘效率,对其进行优化可以更好地服务旅客。为改善兰州地铁1号线建成之后兰州西站内换乘衔接问题,在阐述兰州西站客运枢纽概况的基础上,针对该站换乘存在的问题建立Anylogic仿真模型,找到当前换乘瓶颈,确定客流出行目的比例,提出改善措施,并以区域客流密度、换乘疏散时间为统计指标,对比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改善措施可有效减少拥挤程度,最高变化量达到53.26%,疏散时间减少17.02min,达到优化目的,对于改善枢纽内乘客的换乘现状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7.
客流拥堵、换乘效率低下是当前地铁换乘站在高峰期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Any Logic行人仿真技术,以客流密度作为瓶颈识别准则,识别出各站台层、站厅层存在的拥堵瓶颈区域,通过分析客流流线、结合行人自组织效应对瓶颈区域进行优化,以客流密度和区域平均逗留时间作为优化效果的评估指标,提出将瓶颈区域的直角拐角改为弧形拐角、引导客流压力大的流线分摊出部分客流前往客流压力较小的流线、调整列车到达时间以确保双向列车错峰到达的优化措施。结果表明,优化措施可以使各瓶颈区域的平均逗留时间降低约7.1%到35%,能有效缓解既有的拥堵瓶颈区域,为地铁站内瓶颈区域的识别与缓解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屈鹏飞 《交通财会》2011,(10):72-76
以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来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系统的"有效接驳、无缝换乘",在全国仍处于探索阶段,交通运输部将重庆作为试点城市,围绕重庆主城区内环快速干道沿线建设九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综合交通换乘枢纽建设投资大,建设期长,涉及建设单位和轨道、公交、长途等多个营运单位,在数年内陆续建成投入使用,给资金监管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本文针对交通基本建设资金监督和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切实加强综合交通换乘建设资金监督和管理、建立跟踪审计责任问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4年7月16日,青岛市交运集团在高新区内开通4条接驳公交,这些接驳公交线路全程免费、线路合理、招手即停、预约乘车、全域覆盖,能满足区内外企事业单位员工和居民的出行需求。4条线路全线免赞,开创了青岛市免费公交的先河。为让群众乘车更加方便、快捷,交运即墨汽车总站通过民意调查和实地考察,推出了站点少、里程短、速度快的“快速公交”。  相似文献   

10.
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路径特征研究,对提升轨道交通承担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百度时空大数据API,运用空间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视觉语义分割法,以天津市营口道站点为例,构建城市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步行接驳路径特征分析方法,挖掘步行接驳路径特征并揭示成因,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研究表明,目标站点步行接驳效率南部高于北部,具体表现在路段重复率分布均匀度南部大于北部,差异路径分布数量北部多于南部,超过3/4路径的非直线系数偏高;除站点周边区域外,接驳路径品质西北部优于东南部,具体表现在西北部视觉出行环境建设最优,区域整体设施服务水平良好。根据步行接驳路径特征,提出路网结构调整、道路断面优化、出入口调整、绿化品质提升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交换乘系统是一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如果各种交通方式的管理部门不能做到有效的协调与沟通,公交换乘系统的效率将得不到发挥。因此,针对公交换乘这一个复杂的体系,城市交通各相关部门的协调管理成为城市交通各方式顺利换乘衔接的关键因素。而公交换乘枢纽是公交换乘系统的核心部分,在通常情况下,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复杂网络的研究方法,以线路和站点数据库为基础,对成都市公交建立了公交线路、公交换乘和邻近站点3种复杂网络,以Delphi软件为辅助工具,对不同网络进行网络特性分析。并根据成都市轨道交通建设,论述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关系,以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对沿线常规公交线网的布局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方便、经济、安全、人性化等角度,提出了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耦合换乘概念,分析了耦合换乘的特点、原则、种类及方法.研究表明,耦合换乘模式能解决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换乘便利性问题,可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14.
铁路到达客流衔接换乘城市公交显著影响枢纽内的交通疏散效率和乘客体验,以往研究将换乘走行时间作为常量或简单函数处理,无法完全真实反映铁路与公交系统的动态关系,换乘衔接仍有优化空间。通过构建phase-type型流体换乘排队网络模型,推导不同换乘客流状态下的换乘走行时间,在此基础上,构建以乘客换乘等待时间成本与企业运营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的综合客运枢纽内铁路到达旅客换乘公交的衔接优化模型,实现了在铁路换乘公交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对动态走行时间的精细化考虑。最后,对成都东站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协调公交车辆到站时间,减小了乘客换乘等待时间,相较于现有运行方案,成本减少了31%,换乘等待时间约减少了62%,证明模型有效。  相似文献   

15.
新建轨道交通车站无法根据历史数据进行客流预测,为了对新建车站的客流进行准确预测,研究从社会经济属性的角度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需求。根据实际调查获得车站客流生成影响范围,并基于泰森多边形对影响范围的重叠区域进行重新划分。以路网距离为约束,建立考虑车站影响范围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获取社会经济属性和接驳交通对于轨道交通客流生成的具体贡献度。西安市轨道交通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步行、公交和公共自行车产生接驳客流的主要路网距离为800 m,230 m和300 m;平均每条公交线路数和每个公共自行车桩数分别产生16.368次和2.371次客流;人口密度、就业岗位密度和人均GDP与客流关系表现为三者每增加1%,客流量分别增加0.47%,0.53%和-0.21%。研究成果可用于确定西安市新建轨道交通车站位置和规模,并预测其相应的客流。  相似文献   

16.
候乘设施是铁路大型客运站设计的重要内容,通过阐述国外候乘设施设计追求简约化、功能多元化,大量引入自然因素,突出顺畅便捷的流线和人性化等特点,提出我国铁路大型客运站候乘设施应在设计方法和观念上创新,注重流线组织及缩小换乘距离,加强候乘服务设施的硬件配置,向以人为本和开放式的空间设计、候乘通过性和流线模式设计、候乘设施并重设计等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表达土地和交通平衡状态的Node-Place模型,综合考虑站点空间特征,以深圳地铁站点为例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和交通的协调性,由此判断其TOD发展模式。研究发现,33.9%的地铁站点区域有发展潜力,逐步向社区TOD方向发展;30.5%的地铁站点区域属于城市TOD或区域TOD,但需避免过度开发;22.9%的地铁站点区域发展方向需视城市发展战略而定;12.7%的地铁站点区域发展潜力大,属于区域TOD或交通换乘中心。同时,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地铁站点交通土地资源具有显著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呈现出交通引发土地开发的由失衡向平衡的转变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一、换乘优惠概述换乘优惠,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乘客在全市所有公共汽(电)车线路、轨道交通、轮渡等公共交通方式之间进行换乘出行可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或免费)。实施公交换乘优惠是"公交优先"战略的重要举措。实行科学的换乘优惠,引导乘客由"点线"出行改变为"网络"出行,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势,使更多的居民出行需求通过公交来解决,使居民出行更为便捷,从源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实现轨道交通、常规公交等社会公共资源利用最大化,让各种公共交通工具内部和相互之间衔接顺畅,有目的地吸引某类客流或群体,这是一种行业政策性的导向。  相似文献   

19.
利用DEA的评价原理,建立公共交通接驳换乘系统换乘效率的非均一评价分析模型,并给出换乘效率、输入冗余率和输出亏空率及运营有效性的评价分析方法,并以北京城铁13号线为例说明其应用.  相似文献   

20.
成都站作为综合交通换乘主体,站区交通集铁路客运、城市公交、长途客运、地铗、出租车和私家车为一体。针对成都站站区交通存在的流线冲突、车站区域布局不合理、公交站点设置不合理、指示标志和引导设施设置不完善等问题,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造措施,改造后的成都客运站综合换乘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换乘效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改善旅客出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