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进行研究,本文在总结及分析病害类型与处治方法的基础上,以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治为背景,采用微表处技术等病害处治技术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处治,并对沥青路面病害采用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指数PCI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沥青路面中常见病害,主要分析沥青路面出现裂缝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预防处治措施;并由结果回溯到起因,反向思考,浅析沥青路面施工的重点、要点.  相似文献   

3.
正裂缝是我国沥青路面的三大病害之一,裂缝处治也是我国公路养护部门日常养护作业的主要内容。2006年以前,我国没有裂缝处治材料技术标准,国产材料性能低劣,高端产品完全依赖进口,价格十分昂贵。由于材料、技术和观念的整体落后,我国沥青路面裂缝修补工程普遍存在材料失效率高、次生病害多等现象,为此,公路养护部门每年都不得不进行反复的裂缝维修作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却又收不到应有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正石安高速公路于1997年12月建成通车,主线全长216.05公里,路基宽26米,为全封闭、全立交、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使用运营至今已近16年时间,部分空心板结构桥梁,经过多年的运营出现了桥面铺装损坏、铰缝脱落、板内积水等病害,严重削弱了上部结构的横向联系,降低了桥涵的承载能力,给行车带来潜在的安全隐患。为保证结构正常、安全的使用,需对单板受力病害桥梁进行加固处治。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交通运输对高速公路运营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沥青路面具有其他路面所不具备的优点,如路面不会出现接缝、车辆经过产生的噪音低及较强的抗滑性能等。所以,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有90%的路面是沥青路面。然而,在高速公路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承载的重量过大、车辆过多等原因,导致路面使用性能逐渐下降,出现病害,更为严重的是造成生命、财产损失。为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人们的出行安全,必须做好沥青路面的养护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12月13日,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于北京举行。郑州安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半刚性基层路面病害检测与高聚物注浆维修方法"获得交通领域的专利金奖。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半刚性基层路面病害检测与高聚物维修方法。该技术针对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维修的迫切需求和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典型病害处治难题,首次提出并实现了道路隐含病害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保障和提高高速公路的服务水平,各养管单位每年都在积极处治高速公路出现的各种病害。交通运输部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完善高速公路的服务性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高速公路的定期检测评价。检测项目及内容根据《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规定,高速公路检测内容主要包括:路面、  相似文献   

8.
正陕西西安至宝鸡高速公路是我国"两纵两横"公路主骨架国道310线江苏连云港至新疆霍城的重要一段,是国家"八五"交通重点工程。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通车运营以后,西宝高速公路发生了多种不同程度的病害,主要为各种横向裂缝、龟裂、唧浆、坑槽等。针对上述产生的病害,西宝高速公路从2002年开始维修,随之产生大量铣刨废料,仅2004年、2005年产生废料达30万立方米。大量铣刨的沥青路面旧料如果被弃置,不仅浪费沥青、石料等自然资源,而且会造成环境  相似文献   

9.
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受交通荷载、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出现裂缝、坑槽、板体断裂等路面病害,而传统的路面铣刨回铺处治方式存在施工周期长、成本高、污染大、影响行车安全等缺陷。本文以某旧路改造工程为依托,对旧路路面结构、旧路病害发展状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共振碎石化旧路病害处治施工方案,并对施工后破碎颗粒粒径和路面弯沉指标进行了评价,以期为共振碎石化施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公路运输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责任,所以公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服务水平。目前,我国大多数公路进入了养护维修阶段,如果公路得不到及时的养护和维修,将会直接影响到行车的安全。因此在出现早期病害的路段采用合适的预防性养护措施,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现有的公路预防性养护措施主要有稀浆封层、微表处、同步碎石封层和表面处治等,其中改性乳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我国大量的公路隧道已经进入了"养护维修"阶段,部分早期建设的隧道,标准不高,经过长期运营,出现了渗漏水、衬砌开裂、剥落、拱背空洞、衬砌厚度不足、混凝土劣化、路面开裂、路面冒水等明显病害,危及隧道内的行车安全,亟需进行维修加固。二次衬砌作为公路隧道主要结构,其技术状况对于隧道运营安全至关重要,对二次衬砌结构加固技术进行研究,是隧道加固领域的核心内容。二次衬砌加固原则公路隧道二次衬砌的加固处治,应首先明确加固处治原则,从而制定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可靠、经济合  相似文献   

12.
正湖湘大地山川密布,而特殊的地形也让交通安全隐患遍布公路。安全缺保障,事故多发生,湖南普通公路面临着巨大的交通安全压力。消除隐患,时不我待。为此,湖南省公路管理局积极开展安保工程建设,坚持标准化处治与因地制宜相结合、主动引导与适度防护相结合、突出重点与全面保障相结合,十年奋战,共投入资金12亿元,处治公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水损害是指沥青路面在路面结构中存在水分的情况下,经受荷载和温度的反复作用,沥青膜逐渐从集料表面剥离,并导致集料之间的粘结力丧失而产生的路面逐渐出现麻面、唧浆、网裂,松散、坑洞等病害。目前,水损害已经成为全国范围内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最主要的病害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在《“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中针对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普通国省干线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80%以上。在此基础上,我国部分经济发达省份对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江苏省要求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100%,普通国省干线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5%以上……随着国家和省级层面对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如何提高大宗废旧沥青混合料的综合利用率,最终实现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100%的目标,已成为我国公路养护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这也为创新升级和研发高质、高效的再生沥青混合料综合利用技术和设备提供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比高速公路小桥单板受力处治方案效果,本文分别对两座存在单板受力病害的高速公路小桥,采取局部更换桥面铺装及铰缝注胶的处治方案与施工工艺,并评价了它们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平整度是影响公路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影响车辆的行驶质量,对于车辆的损耗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公路平整度得到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也得以延长,减少维修费用,为公路建设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我国公路采用的大多是沥青路面,由于公路路面结构层较多,从底层到沥青面层,影响最终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很多,对每一个因素的忽视都将对沥青面层最终平整度产生影响。因此,优质的混合料、精良的施工机械、良好的基层平整度、合理的施工工艺、充分的技术准备、严格科学的管理,是确保和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的不断延伸,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使用年限的增加,高速公路的养护工作已变得日趋重要。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2位,其中,沥青路面现已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最主要路面型式。由于环境、气候、交通荷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在营运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类病害,需要及时进行养护维修。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陆续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已进入大、中修期,近期建成的高等级公路也需要做好日常性的养护。  相似文献   

18.
企业     
<正>6月11日,由河南省高远公路养护技术有限公司承担的交通运输部重大建设科技项目"沥青路面隐性病害移动式无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通过了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管理中心的专家鉴定,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项目通过深入研究基于红外热差和基于声效雷达的路面隐性病害检测技术,并开发相应的分析软件,在此基础上研制路面隐性病害综合检测车,重点突破公路沥青路面面层隐性病害检测方法,构建我国新一代公路维护检测技术体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高温多雨地区的新建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容易出现裂缝、坑槽、抗滑性能衰减较快等早期病害,对出行安全及行车舒适性造成了不利的影响,沥青混合料是造成早期病害最为显著的因素。为了改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减少路面早期病害的发生,本文采用高温抗车辙试验、低温劈裂试验、冻融劈裂试验和表面构造深度试验,通过实验研究了掺加聚酯纤维和玄武岩纤维的AC-13C、SMA-13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2014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46.39万公里,随着通车年限的延长,全国公路已逐渐进入养护时代,每年将产生巨大的路面废旧材料,养护任务愈加严峻。据测算,我国高速公路平均每年产生废旧沥青混合料达4000万吨,而干线公路大中修工程每年产生的沥青路面旧料达1.6亿吨,水泥路面废旧材料达3000万吨。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旧沥青混合料的价值,使其重新满足路用性能要求,节省大量资源和资金。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是对旧沥青路面或者回收沥青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