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1年,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央储备粮划转地方商品粮,附营业务停息挂帐,早籼稻继续退出保护价等政策相继出台,直接影响财政补贴.加强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对正确执行粮改政策,保证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建平 《商业会计》2002,(10):35-36
按照国务院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精神,各地已经全面展开以“取消定购,放开粮食收购,放开粮食市场,放开粮食价格”为主要内容的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而粮食企业在“一取消三放开”前按国家定购价和保护价收购的高价位的库存老粮,已成为全面推进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沉重负担,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让粮食购销企业在市场化改革中求得生存与发展,根据国务院的粮改精神和实际工作,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粮食购销企业高价位库存粮食的销售办法(一)粮食购销企业的高价位库存粮食是指“三放开”前按国家定购价和保护价本地收购(含代征公粮…  相似文献   

3.
陈秋波 《商业会计》2000,(12):19-19
为充分发挥粮食风险基金的调控作用 ,支持国有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国家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的定购粮和保护价粮 ,超过正常周转库存的部分所发生的利息、费用 ,用粮食风险基金给予补贴。补贴标准 :利息按同期农副产品贷款利率计算 ,费用按原粮每公斤每年 6分计算 ;1 999年 5月 30日 ,为促进粮食顺价销售 ,国发( 1 999) 1 1号文规定 :对地方粮食风险基金补助 ,从1 999年起 ,实行地方政府包干办法。这项政策执行以来 ,对粮食企业敞开收购、顺价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地方政府在具体执行中某些方面与国务院精神有悖 …  相似文献   

4.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粮食流通体制“四放开一完善”的改革要求,从完善价格机制的角度看,主要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坚持顺价销售。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就能掌握绝大部分粮源,粮食企业不低价销售,其它渠道就低...  相似文献   

5.
粮食超储利息费用补贴是国家对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粮食超过合理库存部分实行的政策性补贴。按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国家对超储粮食利息费用实行补贴;合理库存粮食利息费用则通过粮食的顺价销售毛利补偿。然而,近年来由于粮食销售价格持续下滑,顺价销售十分困难,即使能够实现一定毛利,也难以弥补合理库存粮食巨额的利息费用支出,出现了“合理库存不合理”的现象。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合理周转库存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粮食购销企业的发展,成为粮食购销企业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6.
国 家为加快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的步伐 ,近年来对粮食购销政策作了较大调整 ,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与核算产生了新的影响 ,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试就此谈点个人看法 :一、粮食购销政策的调整(一 )粮食收购政策的调整从 2 0 0 0年 4月 1日起 ,国家调整了粮食收购政策 ,部分粮食品种退出了保护价收购。部分地区还相应调整了收购数量和收购价格。对于退出保护价范围的粮食品种 ,国有粮食企业可以按照“购得进、销得出、不亏损”的原则进行经营。农发行因此也调整了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办法。对于中央明确列入保护价范围的粮食收购 ,农发行继续按原办法…  相似文献   

7.
现在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正逐步进入市场化,企业自身面临着改制的新局面。特别是加入WTO以后,一些政策性补贴和企业本身的会计核算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使原来的补贴和存货核算发生了变化。现就以下三个问题谈点看法。一、粮食主产区的风险基金使用问题在粮食主产区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以保护价收购农民粮食的方式对农民的生产成本给予了补贴。这一补贴实际上是通过粮食购销企业的收购工作来实现的。它的主要内涵是通过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的形式,把利益让渡给粮食生产者。从这个角度上讲,其补贴就不应体现在粮食购销…  相似文献   

8.
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与国家储备粮库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发展,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国家粮食定购制度和粮食保护价制度等方面分析了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趋向,并从储备粮管理引入市场机制入手,对完善储备粮管体系,确定粮库建设规模、布局和粮库管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开始,我国部分地区的粮食收购实施退出保护价政策,今年又有不少省、市的中晚稻和小麦、玉米退出保护价收购范围,这意味着我国的粮食生产基本走上市场化的轨道。这是我国主动适应WTO规则的一个重要举措,必将对我国的粮食生产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与粮食生产有直接关系的农民利益的保护问题凸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贸工业》2003,(7):53-53
近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发出通知,下发了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和·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的办法。据悉,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应遵循“钱随粮走、购贷销还、全程监控、封闭运行”的原则,同时对贷款对象、用途和条件,贷款期限利率及方式,贷款调查、审查和审批,贷款监督检查等做了具体规定。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办法首次比较系统地对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做出具体规定,明确非保护价粮食收购贷款管理应遵循“以销定贷、以效定贷,区别对待、择优扶持,执行政策、防范风险”的原则,同时强调了非…  相似文献   

11.
粮食财务挂帐处理新政策本刊讯国务院年前批转了财政部等部门关于粮食政策性财务挂帐停息的报告。文中规定:一、停息的前提条件。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设立粮食财务挂帐专户,将清理核实后的政策性挂帐、企业自补挂帐、其他挂帐分别转入专户,逐年进行考核。一是当年不挂新...  相似文献   

12.
杨明洪 《商业研究》2001,(5):102-103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国国情的粮食流通体制 ,对于保护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粮食保护价收购制度改革是整个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础。因此 ,针对当前粮食生产和流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有必要适时改革现行的粮食保护价收购制度。  相似文献   

13.
试探消除粮食企业财务挂帐的金融对策陈玉明国务院多次发出号召,要求全国各地清理粮食企业因各级财政欠拨、欠补和企业超亏、超支等因素形成的财务挂帐资金,限期消除老挂帐,坚决杜绝新挂帐,以保证企业顺利深化改革和农副产品收购不打“白条”。但从全国各地的执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取消了保护价收购政策,吉林、安徽两省已开始进行以“取消保护价,放开粮食市场,对农民直接补贴”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实践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要尽快深入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现行的粮食补贴政策。一、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弊端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是以保护价收购为主,通过国有粮食部门对农民进行间接补贴。这种补贴政策对保护农民利益、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以下弊端:1.保护重心偏离,未达到预期目的。国家制定保护价收购政策,其本意原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而实际…  相似文献   

15.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粮食购销企业全面实行了“一取消三放开”的粮食政策,推行市场化改革,这给粮食购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带来了新情况,也提出了新要求,粮食购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如何适应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需要,如何监督和反映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结合粮食购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结合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实际和业务特点,对规范粮食购销企业会计核算工作谈点建议。一、粮食购销企业对实行“一取消三放开”的粮食政策前,按照国家定购价和保护价收购的高价位的库存老粮…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1993年颁布的《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对企业建立商品价准备金制度作了明确规定,要求企业对库存商品预计可能发生的削价损失从当期销售成本中提取削价准备金,用于弥补商品削价损失。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又明确为“存货跌价准备”。粮食企业应建立存货跌价准备金制度,以正确反映粮食库存价值和盈亏情况。在会计处理上,在资产负债表作为存货的抵减项目。在当前粮食总体上供过于求,敞开收购保护价品种的情况下,粮食的入库成本明显地高于市场价格,除了部分退出保护价的粮油品种外,粮食企业训存粮油普遍存在跌价损失,即使按后进先出法确认销货成本也无法达到顺价销售水平。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7.
高价位粮食主要是各级粮食购销企业执行国家政策,按定购价、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由于市场粮价的下跌,不能实现顺价销售,而形成的库存均价远远高于市场价的那部分商品周转粮食。高价位粮食的形成主要分两部分,一是买价,二是储存期间发生的保管费、利息和自  相似文献   

18.
所谓粮食顺价销售,是国有粮食企业出售的原粮及其加工的成品粮,以收购价格为基础,加上合理费用和最低利润形成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不再发生新的亏损,逐步做到有利润消化过去的亏损挂帐。 这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去年以来,各地粮食部门把贯彻执行“三项政策、一项自身改革”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并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不少地方实现了扭亏增盈,初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基层粮食企业运作的实践看,虽然都能按照粮食顺价销售组织销售,但目前成品粮市场价还没有完全达到国家出台的销售价格,这就…  相似文献   

19.
昔日曾以收购量居全省之冠而引以为豪的湖北省沙洋县粮食购销企业,2003年却遭遇了收购史上少见的“收粮难”局面,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化,我们必须找出其中的原由。昨天的辉煌沙洋县地处江汉平原,以盛产水稻而闻名,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也是湖北省继续执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的17个主产县(市)之一。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农业的不断升温,粮食呈现出可喜的丰收局面,总产量一直稳定在25万吨以上。全县11家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独家承担着定购粮和保护价粮的收购,不愁粮源,只愁仓容。1995年至2001年沙洋县国有粮食企业收购量始终保持在10万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价格改革和流通主体的确立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双轨制为起点,并逐步深入.这种渐进武的改革已取得成功,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促进了整个农村和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其立足点是保护"三农".为了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应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大商业性经营的力度,缩小保护价收购范围,取消粮食订购任务,并要加强粮食销售,促进生产与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