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酒糟喂牛、牛粪生产食用菌、树下搭棚种蘑菇……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真真切切的废物利用、能源节约走进安徽省临泉县长官镇王板村王守红的循环经济生态农业园里,那真是蘑菇花开阵阵香,机器声声连一片,养牛栏里牛哞哞,花果园里尽开颜。王守红今年39岁,看上去没有一点企业大亨的架势,就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成长起来的穷学生。看着穷,其实他并不穷,光养牛这一项,目前黄牛存栏数150头,价值就有40万元,加之种蘑菇、养蚯蚓,生产基地每年可获纯利润五六十万元,可以说王守红腰缠万贯。他创造的“牛—粪—菌—沼—肥”和“林—草—牧—菌—肥”两种…  相似文献   

2.
<正>酒糟秸秆变成饲料1996年,和妻子周继红一商量,王守红(236413安徽阜阳市临泉县长官黄牛协会电话:0558-6599553)买了7只牛犊。年底一倒手,净赚1万多。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夫妻俩的信心。到1998年,他们已经养了40多头。牛多了,饲料的压力也大了。这么多牛,每年光饲料钱就不少。牛少,自己还能应付;牛多了,钱就跟不上了。总不能等到把牛卖了再付饲料钱啊!王守红开始在饲料上下功夫,他开始尝试用庄稼的秸秆喂,可试过才发现,牛专挑叶吃,秆一口不动。怎么办?当地没有资料,他就跑到市里的图书馆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资料上,王守红得知,把庄家秸秆用铡刀切碎,经过发酵,就可以做牛饲料;酒糟中含有大量纤维和蛋白等,这些都是牛成长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牛吃了有酒气的东西,喜欢趴着休息,这样,牛就容易养肥了。掌握了方法,王守红开始试验,他发现,酒糟的比例要合理。高了,牛容易出现消化障碍;低了,又起不到明显的作用。经过反复试验,王守红终于弄清楚了酒糟的比例,摸索出了“酒糟秸秆养牛法”,将酒糟与秸秆掺在一起后发酵,牛不仅爱吃,而且降低了成本。  相似文献   

3.
“在别人眼里的一堆牛粪.在我眼里就是一堆钱。只要动动脑子,财富无处不在。”这是王守红在中央电视台“第二届百姓致富经验交流年会”上的发言。王守红是安徽省阜阳市临泉县的一个农民.小学毕业.却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带头致富.如今已有千万元的资金。王守红是如何走上致富之路的呢?他说:“在创业的过程中要多动脑子.经济发展要走规模化道路.发展也不能忘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章边 《致富天地》2007,(5):11-11
在安徽省临泉县铁佛寺乡,人们会提到一个人,它的名字叫王守红。过去这里农民养黄牛是为了耕地。现在牛少了,市场上牛肉价格也涨了。1996年,王守红孤注一掷,养了7头黄牛。到年底7头牛就赚了1万多元。首战告捷,这大大鼓舞了夫妻俩养牛的信心。到1998年,他们已经饲养了40多头黄牛。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饲料的压力也大了起来。为了节约粮食,王守红经过试验,摸索出了“酒糟秸秆养牛法”,将酒糟与秸秆掺在一起发酵,牛不仅爱吃,而且降低了成本。一头牛一年可以赚到1500多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卖猫的故事     
马三立他儿子表演过一个相声小段,说某文物贩子到乡下收购文物,看见一个老头蹲在墙根儿晒太阳,脚边放着一只喂猫用的盘子,怀里抱着一只猫。老头和猫自然不会引起文物贩子的兴趣。倒是哪个猫食盘子让他停住了脚步。  相似文献   

6.
有时候财富其实就隐藏在人们最熟悉,但也是最不屑一顾的行业里,这需要细心的人去发现。林树根正是这样一位独具慧眼的成功商人,多年的营销工作为他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同时也教会了他如何在第一时间洞悉商机。  相似文献   

7.
刘飞  贺为民 《华商》2012,(11):35-37
在见到乐普艺陶董事长彭幸华之前,我们.已对其有所耳闻..熟悉他的人.对他的捕述不尽相同,但却在这样一个词汇上达成了共识:好人。这一最普通又最可贵的评价,令彭幸华的形象既清晰又模糊,同时也让我们对他多了几分期待。  相似文献   

8.
一路走好     
《中国海关》2005,(1):59-59
对于搞出口交易的国内商人,你要问,他最熟悉的一句话是什么?他肯定会这样反问你,是三年前?还是现在?  相似文献   

9.
JAY LIU 《中国广告》2005,(11):154-155
除了最熟悉的Philip Kotler,可能M.E.Porter是另一位最有影响力的市场营销理论的鼻祖了。他的竞争优势理论时至今日仍然是经典的必修课。并且引导者无数企业和营销人员。  相似文献   

10.
8月22日,如愿以偿地看完沙排决赛的美国人Jason坐上了回纽约的飞机,而在他的行李箱里,有一张特别的地图。因为这张地图,他知道了北京不仅有全聚德、东来顺,还有九门小吃;他去了神往已久的故宫、天坛。但是他也到过北京很多同龄人都不是很熟悉的菊儿胡同,也去了长城,但去的不是八达岭而是司马台,因为那里更具“野味”。  相似文献   

11.
李涛 《中国工商》2002,(10):80-83
联系采访天津工商联会长张元龙,他总想婉言谢绝,理由是不想把自己搁在聚光灯下,他希望我们杂志能更多地宣传辛勤的企业家们,把他们放在聚光灯下,让他们更光辉……张元龙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但其实他的个人经历相当丰富。“性格就是命运”,这话说得一点不错。他说自己天生爱追求新鲜感,总想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大干一番。看看他曾从事过的行业就明白了:搞过电力研究,当过官,做过厂长、经理、经济师,还搞过文学、写过电视剧本,干过新闻,曾担任《天津青年报》的主编,还下过海,开过饭馆,买过地皮。以后,又成了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工商联会长…以他的经历来诠释人生哲理,或许可以引起我们的共鸣吧。  相似文献   

12.
烟台百老汇     
说起烟白百老汇,大家都会想到美国纽约的戏剧中心百老汇大街,其实烟台也有一条百老汇大街,而且还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大马路,很多人,甚至包括烟台本地人可能都会感觉诧异,“怎么没有听说过?”  相似文献   

13.
林雨 《商》2004,(7):19-22
日本的前首相田中角荣曾经说过:“当我还是议员的时候,原一平先生已经是世界‘百万圆桌会议’的成员。原一平先生是我多年的挚友,我曾拜读过他的成功故事,他给了我一种无形的激励,我觉得他才是20世纪最伟大的推销员!”  相似文献   

14.
《浙商》2011,(18):55-55
在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很多人并不知道竺学见这个人,甘霖镇工商分局现任局长也不熟悉他,竺学见离开老家嵊州似乎已经很久了,但竺学见却曾经是个风云人物,是个经历过风浪的企业主。  相似文献   

15.
一个工具箱,一身工作服,一本记录册,这便是约翰迪尔经销商的服务经理肖景平最熟悉的“工作伙伴”。近日,肖景平带着他的“工作伙伴”再次为黑龙江省北安地区的约翰迪尔农机进行常规检查,而这种常规检查是约翰迪尔为黑龙江省农机客户打造的专属服务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次多吉,一听名字就知道是一位藏族同志。他,个子不高,精明干练,两眼炯炯有神,很难看出已六十有五。“老科长!”透着熟悉和亲切。在拉萨市工商局办公室,记者采访次多吉时常被进来办事的同志打断。尽管已退休多年,次多吉还时刻关注着工商事业发展。在曾经工作过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年年岁岁“会”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10月16日,云南电视台在北京如期举行了一场题为“心动彩云南、云视嘉年华”的大型推介活动。在云南电视台履新台长之职不到半年的赵树清,这回率领他的经营管理团队来到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首都传媒圈与广告界,却是一次全新的旅程。他要向与会嘉宾介绍云南卫视2009年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正>辞职打工学习经验合伙创业不欢而散1999年,37岁的李向群从企业辞职了。他辞职后来到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广东,在中山市的一家灯饰厂找到工作。他原本做过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信任,做起了工厂高层管理。李向群是个有心人,他利用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快熟悉工厂的各个工艺流程,并且在灯饰的设计方面暗暗地下了功  相似文献   

19.
专注的力量     
《连锁与特许》2008,(2):45-45
比尔是个成功的演说家和作家,喜欢在闲暇时间观察鸟类。几年前,比尔买了一幢新房子,附近草木葱茏。入住后,他在院里装了个喂鸟器。就在当天日暮时分,一群松鼠弄倒了喂鸟器,吃掉里面的食物,把小鸟吓得四散而去。在接下来的两周里,比尔绞尽脑汁想出各种办法让松鼠远离喂鸟器,就差没有使用暴力了,但丝毫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广告导报》2004,(6):137-137
说到记忆,就是父亲,或者是说对上一代我们父辈的记忆。最关键的词就是苦难、坚毅和内疚。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父亲是在我最辉煌的时候去世的,我记得是2001年7月14日,北京申奥成功的第二天,我在办公室,老家给我打电话,说我父亲可能是癌症,那个时刻我永远难以忘怀。因为我在农村长大的,父亲受了很多苦,刚能享福的时候他去了。大家都知道,食道癌在治疗过程当中是极其痛苦的,化疗做手术,但是他从来没跟我说过一次他不舒服,没说过一次。而且他不让任何人去看他,他说因为我职业的关系,别人要来看,会给我带来麻烦,我要还这个人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