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传承更重要创新工场为什么要定位于为中国创业企业提供"天使投资+企业孵化"?是因为我看到几件事情:一是在Google时,我的团队里有很多人离职创业,都做得很好,几乎没有倒闭的,这是为什么呢?我归纳了一下,认为有下面几个因素:一个是Google当时能够吸引中国最优秀的人才,他们是顶尖的人才;二是他们通过Google的"望远镜"看到了未来的趋势,而且是未来美国的趋势,这个很有价值,对中国市场有前瞻性的作用;第三,他们得到了多方面的指导。所以,优秀的人看对了趋势,再得到指  相似文献   

2.
《传家》,一部民间版本的中国传统文化集大成之作,结合文字、影像与生活,分别以春、夏、秋、冬四册呈现中国人的生活智慧,是一本"美的百科全书"。我不是专业作家,我的出发点只是想提倡"家庭"的价值。当然我也希望,有一天这套书能以英文版呈现,把中国人生活中的智慧,正确地传递给外国朋友们,让他们了解我们生活的全貌,并且看到中国人生活中的美丽。能够给儿女后代留下这套书,是一种上天的恩宠。  相似文献   

3.
去年冬天,我去商洛市调研,在县城的文化广场,看到许多居民自编自演节目,自娱自乐、笑声不断、十分快乐。他们尽管生活在山区县城,但看得出他们舒心愉悦,在物质生活较大改善后,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在保护工作中文化媒介的构建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可以遵循"有形"保护与"无形"保护并重、文化记录与文化传播并重、提升文化自觉意识等原则推进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5.
10月底,我在北京参加了"第二届‘创意中国·和谐世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国际论坛",与中央及各省市官员、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专家学  相似文献   

6.
四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习,让我们享受到了一场中国传统文化大餐。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若烟海,如三千弱水,我能取一瓢饮吗?我不禁自问。可惜,恐怕穷其一生,我也难消化吸收那一瓢水的营养。余绍龙会长、李学容院长的讲座我已经是第二次聆听了。只是这次他们讲的主题内容不同。李代文书记、黄明超会长、鲜于煌教授、石怀湘校长和叶贵本书记的讲座,都还是第一次聆听。  相似文献   

7.
去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洋卸任广东省委书记时,特别选择了一套深灰色中山装出席交接大会。在告别讲话中,他解释说:"五年前我是穿着西装来与大家首次见面的,今天我将穿着中山装离开,带走的是广东文化,中国特色!"在服装界,中山装正在回归时尚。许多政治家、企业家、明星都选择在重要场合身着中山装,而他们也总能让人印象深刻。孙中山设计中山装  相似文献   

8.
品牌是企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体。品牌的核心是企业创造的品牌文化,品牌文化中蕴含着企业的核心价值内涵和情感内涵,消费者对品牌的选择和忠诚不单是建立在直接的产品利益上,而更是建立在对品牌文化的认同上,维系他们与品牌长期联系的是独特的品牌形象和情感因素。文章从中华传统文化的角度探究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的创造方式和途径,提出中国企业在同外资企业竞争中,应注重应用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品牌文化创造时,重"道"、重"知止"、重"术",在市场竞争中把握机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全面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可以促进学校的教学实践,是培养人们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信仰的渊源、思想的根基、生存的手段。培养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获得最大自豪感的基础。但是在目前来看,文化自信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加以解决,任务艰巨。文章试图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探讨文化自信实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李宏伟 《走向世界》2014,(37):88-89
在我漫长的油画创作经历中,一直在致力于探索自我意识与艺术碰撞的共鸣。我总希望,从我的作品中观者可以读到自古到今文化的延续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汇与融合。我把传统文化,尤其是道家思想,借助现代绘画的表现手法表达情感与概念。道家祟尚自然、天人合一。从我的作品里,观者可以看到流露出的某些来自道家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2007,(5):I0001-I0001
在我的人生与中国西南横断山脉接触的起初,时常对在横断山脉中艰辛生存的古老族群感到惊讶,惊讶于他们与众不同的服饰、他们的饮食、他们的劳作方式、他们的宗教信仰等鲜明的文化特征。惊讶之后,接踵而来的是对异族文化表象狂热的追逐,去进行一次个人的永无止境的人文探索。  相似文献   

12.
首先.“作为”就是人在事业中的建树与成就,所谓“作为”分“有所作为”和“无所作为”。就目前中国中小企业而言,企业的作为也就是企业领导的作为,这正如古人所言:“一人兴邦。”正是这种文化属性的结果,造就了一批中国成功的中小企业家,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只是那些拥有好的机遇的幸存者,也就是有所作为的中国中小企业家。剩下的那些被大家看作是无所作为的,是否应该被我们所遗忘呢?我觉得他们更不可以被遗忘,他们才是我们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含义非常广泛,作用于人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之上,以物质和精神的融合为最高表现.有文化作为基础,可以看出中国人、美国人、德国人和日本人,都具有其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从更狭义的观点看,他们都具有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个性特征.这样的文化就体现在人们对价值标准的表现上.价值标准对经理们十分重要,因为价值观是任何人,特别是管理者说话和办事的本质特征,是人类行为的中心,实际行动的反映.具有深刻文化价值意识和审美分析能力是高层经理和管理成功的关键.因此,最一般的行为就是其所形成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文化观念,否则,他们对外环境的变化和复杂性就难以做出正确有效的判断.每一个社会都具有与之相适应的文化观念,企业也不例外,企业如同一个小社会.从员工行为特征的共性中可以看到其文化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的典型色彩.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顽强的绵延性和鲜明的扩散性,它深深地扩散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状态、道德情操之中,构成当今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其许多精华,仍可为我们在人才培养中提供智慧和启迪: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主义”与“人本主义”,可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宗旨;第二,“立德立功”与“以义制利”,作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第三,用“普遍和谐”与“知人善任”的观念培养人才的道德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老来往事半朦胧,两件大事记心中!时间虽已过去半个世纪,但1949年我参加第一次文代会和新中国开国大典的情景,却还是那么清晰地存留在我的脑海中。1949年3月,我和爱人郑曼乘坐党组织包租的轮船"宝通号"从香港回到刚解放的北平。看到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我们的心情真是无比兴奋,正如周总理来看望我们这些文艺界同仁时所说:"你们回到老家了。"7月间,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第一次文代会,文艺界的同志们八百多人济济一堂。这中间有许多文朋诗友,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有的从重庆去了延安,有的从白区冒着危险到了解放区,也有的留在白区坚持与国民党斗争,正是所胃"本是一群同林鸟,纷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点式"和"线式"呈现,分析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英国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带给英国人民的神秘与憧憬、恐慌与畏惧、冲突与融合.在全球文化交流背景下,通过了解"他人"眼中的中国文化对解决文化冲突、实现世界文化融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背景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依法治国进行思考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认识文化传承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上,有两个关键之处需要澄清:一是对传统特性的认识,二是对"法"的认识。通过对这两点的澄清,可以发现文化传承与依法治国之间的紧密关联。文化自信从根本上来自于对传统的认同,通过文化的传承塑造新的传统,可以提升文化自信,而将法治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塑造新的传统的一个标志,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传承中国文化,也离不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共同推动中国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德对中国身份定位的认知存在偏差,中国的国家身份实际上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的复合体。中国在和平发展的过程中的国家身份包括"负责任大国"。"中国威胁论"在德国一直存在,对中国存在许多偏见和误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力增强,动摇了他们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主导权,从而德国产生了自身"危机感"。要从国家身份定位的理论视角,从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制度因素,分析产生偏差的根源,因为观念的差异,导致中德对中国身份定位的认知产生差距。  相似文献   

19.
<正> 当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文化部门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和开发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未来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一。然而,如何正确解决发展文化产业进程中所面临的许多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笔者认为须处理好五对关系。一、发展文化产业与繁荣文化事业的关系区分"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十分必要。一方面,它可以使我们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找准着力点;另一方面,又可以避免"文化产业化"的偏向,防止把本该作为"事业"来办的当作"产业"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制造"从整体看是一个全方位的商品,它不仅包括物质成分,也涵盖文化成分和人文内涵。"中国制造"在进行物质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将人文文化和国内的商业文明一并出口至国外。但另一方面,尽管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且长久以来享有着"世界工厂"的美誉,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仍然落后,一定程度上,科技含量低、利润率低似乎成了与"中国制造"相伴生的特点。掌握核心科技,用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中国制造"的文化内涵,已经迫在眉睫。文章对"中国制造"文化内涵的提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