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围绕网络是节点与链路的连接并具有特定功能的系统这一本质,论证了间接网络外部性实质上是互补组合产品的规模经济效应,直接网络外部性实质上是网络规模效应,并对因网络外部性概念混淆所导致的不恰当对策作了分析,进而在经典外部性理论框架内明确了网络外部性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赵扬 《辽宁经济》2011,(12):62-6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获取各种信息。网络文化的悄然兴起对和谐社会起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网络发展的实际,提出了应当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网络监管体制,以适应信息化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在监管过程中应当创新监管理念,搭建一个由政府法律监督、行业运作规范和公民道德自律共同构成的三角形管理框架,以保证网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5.
近十年来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网络社交平台诞生并被广泛使用,随着网络社交平台的大热,以网络平台作为媒体传播渠道对于企业市场营销的重要性也就不容小觑了。如何利用社交网络平台进行营销可以说是每一个商人都必须严肃思考和探索的话题。文章以迅猛大战的社交网络为背景,分析社交网络的发展及其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并对社交网络市场营销及其案例进行分析,最后具体分析以下三个社交网络市场营销模式:话题探索模式,社交网络平台构建模式,内容发布时间把控模式。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是当前日益兴起的一种快节奏的新型文化,它的出现与发展对大学校园文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文章在回顾网络发展以及网络文化特点的同时给出了维护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网络成为了民意表达的一个载体,并且在很多事件中成为了网民或普通百姓能及时自由表达意见的唯一载体。这种网络民意,逐渐得到了大多数的人的肯定,包括政府。本文旨在讨论这种网络民意,特别是在某些事件中,其背后的网络推手与之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慎独”精神内涵极为丰富,其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新时期,加强“慎独”精神教育,成为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一种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已经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网络购物,它已经成为一部分人购物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从我国国家政策角度出发,阐述分析了我国网络购物发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开展"网络党建"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开展“网络党建”是建立一个先进政党,保持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内容,是适应社会变革,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手段,是党建工作现代化在工作领域和工作手段、方式上的综合创新,是提高党建工作层次与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时代与科技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的研究课题。开展“网络党建”,已成为摆在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刘晓静  李忠君 《魅力中国》2010,(26):143-143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如此发达的网络环境下,网络上很多信息和作品得更快的速度传播,随时随地被无数人浏览、下栽、使用,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就是网络侵权问题,而作者对此却无从控制,本文在分析网络着作权侵权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谈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工具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继宏 《理论观察》2001,(3):100-101
网络信息检索是一种超文本方式的信息查询工具,与传统的文本信息处理有较大的区别,大体可分为布尔检索、加权检索、截词检索、概念检索、字段检索、相似检索、智能检索几种,它的出现大大方便了用户搜索网上信息。网络信息的全自动标引虽然很好,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才能达到更完善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网络反腐为研究对象,介绍了网络反腐的含义,描述了网络反腐现在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行信息及时公开制度、取消官方网络举报实名制、完善网络反腐立法、加强对网民的道德自律教育等建议完善网络反腐工作.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时空,在当代网络技术前沿和社会需要的结合点上,网络技术以其巨大的力量影响和变革着现代社会,但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给伦理道德带来了许多冲突。因此加强网络伦理建构,增强全社会的网络文明意识,培养网络主体人文精神,推动网络文化建设,净化网络环境,创建和谐的网络空间尤其必要。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是社会权利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的重要工具。互联网技术的主体重塑功能,使得公民个人、新闻媒体和利益集团的主体性得到彰显,成为与国家平等对话的网络舆论主体。网络舆论呈现出"一体两翼四肢"式的多主体关系,公民个人、党政部门、新闻媒体和利益集团等行动主体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分别通过权利、权力、影响和利益影响网络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柴正猛  宋璐璐 《科技和产业》2024,24(12):211-217
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深入分析中国东盟航空货运网络的鲁棒性。通过构建网络模型,分析网络拓扑结构,识别关键节点,以最大连通子图相对大小、网络效率和平均路径长度为衡量指标进行鲁棒性分析。结果显示,网络在随机攻击模式下的鲁棒性优于蓄意攻击。因此,应对关键节点进行保护,防止其遭受攻击。这些发现对理解和改进网络稳定性和鲁棒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提升网络效率和可靠性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媒体为研究对象,以传播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网络舆情监测情况的分析及引导机制的建立研究。用理论研究和实证方法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科学的研究视角审视当前的新兴媒体网络舆情的涵义、形成特点及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分析网络舆情监测的必要性及网络舆情监测的特征模式,做好网络舆情监测的工作,总结网络舆情引导的原则、方式和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的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当代网络伦理问题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着人们传统的认知渠道、思想观念、生活态度和工作方式,进而在文化层面产生了深刻变革。由于信息技术掩盖了深层次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社会生活中冲突、失序和大量伦理问题出现,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探讨网络发展所带来的伦理问题并分析其原因,进一步提出治理措施,有利于保证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析网络言论自由的界限——对张殊凡事件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张殊凡事件为背景材料,对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如对类似的网络事件应该如何定性?网络言论自由是不是无限的?如果不是,那么其底线在哪里?法律在这个新生的敏感领域又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在经过理论分析后提出了网络立法构想,并认为,网络的舆论谴责力量当然是利大于弊的,但是最终维系整个社会平衡的仍只有法律,网络的所谓“道德法庭”可以对法律的滞后性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然而终究不能代替法律的作用。唯有以善法导之,方能使其成为一股激浊扬清的“激流”,而不是冲垮所有社会基本价值观的“洪水”。  相似文献   

20.
张元 《重庆与世界》2016,(34):13-20
从现代性角度来看网络虚拟社会,有利于认清主体网络生活和当前网络道德教育所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在现代性语境中,网络开放性和全球化易导致网络行为主体道德观念弱化、价值取向紊乱和民族意识弱化。网络技术"去人文化"使得工具理性大肆扩张,物化困境加剧,社会秩序动摇,生活意义的匮乏和缺失。网络社会的"去中心化"导致道德相对主义盛行、社会失序和主体自由丧失,人类自我中心主义泛滥,人与自然界之间矛盾和冲突的不断加剧,使得人们不得不依附于贫乏而低俗的物化生活方式,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就是主要存在形式之一,贫乏而低俗的物化生活方式导致人们陷入一种病态的快感体验及享乐主义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