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CHIP数据分析了2002—2018年间处于劳动年龄人群的收入机会不平等情况及其变化趋势。近二十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因为导致机会不平等的环境因素发生了变化而不是因为子人群的结构变化。其中,地区、出生时的户籍类型的影响有所下降;个体特征(性别、年龄)的影响逐渐加剧;父母特征(教育和职业)的影响一直保持高位甚至有上升势头,教育代际传递对不平等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户籍看,出生时拥有农村户籍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相对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出生组人群内部存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逐渐上升。本文认为,出生于不利环境的弱势群体越来越难突破不利环境的约束实现更高努力进而改变命运,因此需要对他们给予适当支持,为他们通过努力改变命运提供畅通渠道,促进机会均等推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之时,有必要重新审视不平等问题。与收入不平等相比,消费不平等是对经济不平等更好的度量。因此,以消费不平等为研究对象,在对居民消费不平等进行多维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程度较高,城乡消费不平等呈现出倒U形走势,区域消费不平等不存在倒U形规律;收入不平等通过预算约束差异形成消费不平等;机会不平等通过代际传递和路径依赖形成消费不平等;制度因素通过消费机会和消费资源的分配形成消费不平等。缩小消费不平等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缩小收入差距外,政府还应努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人力资本积累差异和推进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2015年数据,利用1999年高校扩招这一政策冲击,研究高等教育扩张对阶层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校扩招总体上缩小了阶层间相对教育机会不平等,在变换了出生队列分界年、度量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回归结果仍然成立。扩招引起的阶层间教育机会不平等缩小仅发生在省属高校,扩招对教委直属或部委所属高校的教育机会不平等没有显著影响,而在地区所属高校中扩招反而扩大了教育机会不平等。进一步分析发现,扩招对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与家庭经济能力、人员和信息流通以及家庭教育背景有关。  相似文献   

4.
努力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7,(3):76-90
本文致力于检验当全体居民的努力提高之后,由外部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能否显著降低,从而回答努力能否改变命运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将CGSS样本按出生年代划分为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个群体,采用基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构造所有个体均付出最高努力时的反事实收入分布,测算并比较实际收入分布和反事实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指数,从而检验努力提高能否改善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结果显示,四个出生年代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占比达到35%-43%;当所有个体的努力达到最高程度时,50后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仅降低4.98%,60后和70后居民机会不平等的降幅高达50%左右,而80后居民机会不平等则降低22%;优势和劣势环境群体因努力程度提高而实现的收入增长幅度不同,是不同出生年代机会不平等指数降幅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本文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弱化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努力的回报,对因外部环境不利而陷入贫困的居民进行重点救助,为弱势群体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创建足够的平台和畅通的渠道。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收入不平等,尤其是机会不平等的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归纳目前中国收入不平等的现状,并从制度层面上提出缓解收入不平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7.
本文采用CFPS 2010—2018年数据,考察了中国家庭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第一,收入不平等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趋势,而消费不平等在平稳中有上升趋势。第二,消费对持久性冲击和暂时性冲击均存在部分保险。第三,收入不平等和消费不平等之间演变趋势的不同步可以通过这一时期收入冲击的持续程度和消费保险程度来解释。进一步分析表明,转移支付、耐用品交易和家庭资产在应对收入冲击时起着重要的保险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利用CHIP数据,运用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方法,本文发现,劳动者所处地区、所工作行业、性别等机会不平等因素对收入差距的贡献超过40%。工具变量法的回归分析还表明,由于家庭背景差异,贡献率最高的教育回报背后也存在着机会不平等。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为了缩小收入差距,消除社会不公,政府应该努力给每个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本文依托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理论,采用事前参数法,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测度近年来我国机会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对机会不平等进行了分解,分析了户籍、家庭、性别等因素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程度,探讨城市规模、城市的区位差异和行政等级差异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呈上升趋势,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存在明显上升的地区差异,在城乡、性别和年龄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且与城市规模之间呈倒U型关系,直辖市、省会等高等级城市倾向于有更低的机会不平等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2002-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不平等的构成及其联系进行研究。本文发现: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主要是工资性收入导致的;工资性和财产性收入对总收入不平等的边际贡献为正,转移性和经营性收入的边际贡献则为负;养老金和退休金是缓解收入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食品、交通通信支出是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构成部分,前者的边际贡献为负,后者的边际贡献为正;收入不平等是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论证了收入不平等和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数量关 系.首先构建了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关系的两期模型,研究表明:低收入人群的跨期消费决策受到参照群体(高消费群体)消费外部性的影响,且这种影响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收入不平等对经常账户的影响与金融发展程度相关.随着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增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经常账户越容易产生赤字;当金融发展程度较低时,低收入人群获得自由借贷的范围和水平受到限制,普遍推迟当前消费,进而导致经常账户盈余.文章还基于中国1980-2012年的统计数据,采用GMM估计方法对收入不平等和经常账户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平等是造成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重要影响因素;收入不平等对中国经常账户的影响还受制于中国的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3.
消费不平等可以反映居民之间真实的福利差异.本文利用1989-2009年CHNS数据,对耐用品存量消费不平等进行了度量和出生组分解,探讨了耐用品存量消费不平等的形成机制,并与收入不平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消费不平等一直大于收入不平等,但消费不平等不断下降而收入不平等却日益上升;20世纪70年代出生组具有更高的收入不平等和更低的消费不平等;无论是分时期还是分城乡,收入不平等都是消费不平等变化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分配制度转型的基本特征就是政府权力膨胀促使"市场型"要素分配模式变异为"权力型"要素分配模式,造成人们之间机会不平等,进而导致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要缩小社会收入差距,重塑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必须从解决产生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入手,即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严格界定收入分配领域中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实现人们之间机会平等。  相似文献   

15.
增长和不平等——理解当代趋势和政治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可以使富人受益,也理应使穷人受益。然而,近年来,无论是富国与穷国的跨国比较还是富国或穷国国内的比较,贫富差距都是惊人的。一些穷人并未享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本文时全球性不平等和一些国家的国内不平等状况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国际社会应对贫困和不平等的策略,并认为创新出更为公正的制度才是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和现代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的贸易开放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以基尼系数表示的中国收入差距的扩大与以对外贸易依存度表示的贸易开放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正向关系.但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显示中国的贸易开放不是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最后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贸易开放影响收入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转轨时期,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近年来社会阶级分化与社会的不平等成为社会问题的症结所在.而造成社会阶层分化与不平等的因素又是多元化的.其产生对社会发展也有造成了影响,应当辩证的看待其所带来的正负功能,从社会、国家的角度正确处理社会问题,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金融发展的受益边际是由金融结构而非金融规模来界定的。因此,金融多样性的上升将有助于扩展金融发展的受益边际,促进经济增长成果的包容性分享。本文采用2005-201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验数据,考察了金融多样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显著地降低了收入不平等,这主要源于金融多样性的上升降低了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的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因此,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需要放宽当前金融市场上存在的某些歧视性的准入门槛,以此提升金融机构种类的丰富性,同时促进各类金融机构规模分布的均匀性。  相似文献   

19.
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正在经受当下中国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挑战.文章将机会不平等因素引入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模型中,利用反事实函数,通过Shapley分解,获得如下新的认识:(1)经典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与机会不平等理论具有一致性,这是我们进行理论创新的逻辑起点.(2)如果不考虑机会不平等因素,那么经典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成立的;但事实上,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在不同的所有制条件下都存在.(3)在我国,如果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分配的负向影响大于公有制对收入分配的正向影响,那么所有制的优势将无法得到有效体现,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也将难以遏制.因此,只有切实地消除或减少各种机会不平等因素,才能充分地发挥公有制在收入分配调节中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结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已为人们所公认,而教育不平等是评价人力资本结构的重要内容。通过计算教育基尼系数得到我国教育不平等的基本状况。我国教育基尼系数从1982—2000年呈减少状态,与平均受教育年限和初中入学率负相关,同时人均GDP水平越高教育基尼系数越小。在整体教育不平等状况改善的情况下,以文盲率体现的性别受教育差异并未得到改善,甚至有扩大的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