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能优化双链协同性和开放性,增强比较优势和创新链韧性,使得创新更容易发生,产业链分工更加紧密。双链融合内在驱动力主要得益于创新基础能力的强化、产业内创新与产业间创新的广泛开展。从创新基础能力、产业内创新网络、产业间创新网络3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产业数据和技术专利数据对中国及部分OECD国家的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总体而言,我国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指数水平近30年来实现大幅提升,目前与日本相当,高于韩国及OECD平均水平,但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与全球领先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双链融合发展存在不容忽视的风险。为此,需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重点领域,不断完善高端要素体系,夯实双链融合基础能力,促进产业间融合创新和地区间互补创新。 相似文献
4.
5.
6.
7.
借鉴生态位态势理论,在阐明新型研发机构核心能力及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态”、“势”和“态与势交界面”的新型研发机构核心能力评价模型,选取广东省177家新型研发机构,运用熵值—突变级数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①提高高层次人才占比和扩大研发投入力度对提升新型研发机构核心能力较为重要;②研究对象整体核心能力水平中等偏上,但两极分化明显。同时,在“态与势交界面”上总体水平较低,机构高质量发展有待加强;③地理区位与机构核心能力水平相关性强,态势好的机构对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有一定辐射作用。最后,依据新型研发机构生态位等级提出核心能力分类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科研管理体制的影响下,产学研管理体制不健全、合作行为短期化和形式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推进。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加速推动“科学”向“技术”转化,对科技治理体系形成一系列新挑战。为了跨越从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的“死亡谷”,国外创造性地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型研发机构,这些机构已经成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成果转化的关键支撑。本文剖析了构建新时代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在成功借鉴瑞士比尔创新园全链条创新服务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机制的实质是产业原有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在联动中找准产业发展特征,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价值最大化。实现基于价值链视角的联动发展,制造业自身要夯实基础、错位发展、集群发展。同时政府要发挥引导与服务作用,行业协会要发挥协调引领作用,企业要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旅游产业价值链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按照旅游地(以及产品)、产业集群和旅游企业集团三个层次探讨旅游产业价值链竞争策略,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未来的竞争重心将由目前的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基于价值链的企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区域内旅游企业尤其是领袖型企业必须去应对产业价值链上价值重心的不断转移和变化,使自己始终处在高价值的关键环节中,保持竞争优势,才能获得产业链的合理结构和高效的协同效率,谋求产业价值链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责任式创新的提出为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提供了一个可操作途径,其是科技进步与永续发展的强有力保障。创新驱动背景下新型研发机构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对于推动机构转型升级和区域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实现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在此背景下,将责任式创新延伸至组织员工层面,聚焦于新型研发机构员工创新行为,在拓展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型研发机构员工责任式创新实践,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影响员工责任式创新意愿及行为的因素。结果表明:责任式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意愿均表现出显著正向影响;责任式创新行为主观规范对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有积极作用,而责任式创新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对员工责任式创新行为则没有表现出直接显著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从政府、新型研发机构及社会3个维度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意见,旨在释放员工责任式创新活力、增强员工责任式创新积极性及行为主动性,从而为新型研发机构责任式创新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企业研发机构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技术创新成果,与研发机构在每个发展时期能与时俱进地选择好技术创新方向,并适时转变是分不开的;世界著名企业研发机构贝尔实验室技术创新方向选择的成功案例,给予现代企业研发机构一些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对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意义深远。从理论模型展开推演,对巴斯德象限进行再发展,构建符合新时期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征的新巴斯德象限。在此基础上,对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从“使命-结构-行动”3个维度展开剖析并凝练其成功经验。最后,提出当前新型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应注重组织领导和顶层设计布局、探索混合所有制建设路径、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落地孵化、注重财政专项支持与民间资本并举、发挥考核评价对各利益相关方的引导作用等5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对科技创新活动的干预方式,设立新型研发机构以填平从基础研究到商业化的鸿沟,探索经济可持续增长模式。通过系统梳理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家从国家层面打造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的实践经验,研究总结了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的一些共性特征,包括目标、定位、运行模式和公共资助方式等,提出了构建中国国家级新型研发机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