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是目的,但这个目的要通过人自身的劳动、活动而实现。人及其活动又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剥削社会割裂了二者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实现二者统一的起点。片面强调手段,否定目的,是错误的;片面强调目的,否定手段,也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
赵晖 《经济师》2005,(10):154-155
在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几乎所有的管理理论都建立在一定的人性假设基础之上。人性假设大致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等发展阶段。每一种人性假设,都带有时代的特征,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然亦有其局限性。我国管理理论应借鉴西方管理思想中的人性观,重视和加强对人性的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3.
"人的价值"与"人的成本"--佩鲁人的价值理论析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其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而撰写的名著<新发展观>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价值等于人的成本".认为,"科学的"经济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科学;而人的价值等于人的成本,因此人的价值的实现就在于人的成本的补偿.其理论体现了力图用哲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思考哲学问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管理植根于社会文化,“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古代管理思想支撑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文明。但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依靠农业型社会管理无法顺利地实现现代化。本文在对传统人本管理理念进行挖掘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人本管理理念中的关键要素进行现代建构。  相似文献   

5.
人的素质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最初源于工业化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由于坚持“见物不见人”的方法论,现有理论主要强调人口规模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没有突出人的素质和质量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有可持续发展只是一种初级发展战略。随着人的素质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原有理论存在不足,需要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近现代以来都存在着一个关于“人”的消解和重构的课题,并且其内容既有相当大的区别,又不无相通和一致之处。我们今天关于“人”的消解和重构的任务含有两个分属不同时代而又相互关联的层面,如果说第一个层面是在“重复”西方近现代人本主义和主体性哲学的话,那么,第二个层面则具有了真正普遍的时代(当代)意义,完全有资格与西方后现代主义哲学对话。而这一对话在我们的人学研究中亦将表现为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人学研究的近现代思考维度与“当代——未来”这一思考维度的对话。  相似文献   

7.
栗明辉 《现代财经》2007,27(4):48-51
一人公司的出现是对传统公司社团性的重大挑战,因其缺失建立在股东复数基础之上的制衡机制,存在一人股东滥用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的可能。但鉴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承认一人公司的法律地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司立法的趋势。我国新《公司法》结合具体国情,明确赋予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合法地位,并为维护交易安全,加强了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律规制。新《公司法》禁止设立一人股份有限公司,但对股份有限公司因股份转让等原因而形成的一人公司的存续问题未作明确规定,这将给司法实践带来诸多困扰。  相似文献   

8.
韩忠雪  张玲 《技术经济》2022,41(10):161-174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流背景下,以2007—2020年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创始人和战略投资控制人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创始控制人有利于上市公司积极推进企业的数字化进程;而财务和产业投资控制人均会抑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且财务投资控制人的抑制作用更强,数字金融和控制权进一步强化了以上的回归结果。单独控制人、纵向产业控制人和专业财务投资控制人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机制研究表明,公司的创新投入和产出、信息透明度在控制人异质性与企业数字化转型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关于公司控制人与数字化转型之间关系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对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积极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社会和谐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论》出版至今已有100多年。今天,当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时,对《资本论》继续深入探索,还可以看到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揭示了人自身和谐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资本论》和谐社会思想的基点;合理地调节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是《资本论》关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要义;“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资本论》关于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最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指任何管理都要以人为中心,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际关系,满足人的需要,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工作放在首位。在西方管理理论的研究中,不同的管理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对人的本性、动机等不同的认识和理论假设的基础上,只不过这种认识和理论假设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而每一次大的理论突破,几乎都是基于对人的认识的飞跃.各种管理理论的不同,也多是基于对人的认识不同,这说明了在整个管理中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内涵演变及其缺陷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人概念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早期是内含特定社会伦理关系的自利人,后来由抽象原子化的经济人所取代,接着演变为更中性的理性人;理性的原意也仅仅体现为实现特定目的的有效手段选择,后来却蜕变为行为的一致性问题.正因为理性内涵的不断演变及其外延的不断扩大过程,以致经济人概念成了一个同义反复;结果,经济人假设在强化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同时,也使得经济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相脱节.  相似文献   

12.
经济学人     
《经济纵横》2013,(6):1
<正>~~  相似文献   

13.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一是指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其核心是人的本质的全面发展:二是指所有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到来,人的全面发展进步凸显出来,它的建设需要一个平台,而学习化社会:正是具有这个社会性平台的特点。因此,构建学习化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亚男 《时代经贸》2010,(10):246-246
本文立足于当今新的发展和实践,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割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三个方面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揭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结合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深入分析了人的存在方式的演变性,强调应当以人的存在方式的演变性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马克思对人的存在方式的深刻洞见,赋予了现代化双重的内涵,即物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实践中对物的拜物教带来了对人的现代化的漠视,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并没有解决好为谁发展这一具有根本价值判断的命题。充分挖掘马克思的人的存在方式演变思想,彰显人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明确经济社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当今新的发展和实践,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剖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三个方面内客进行了简单的阐释.揭示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17.
18.
德国印象     
卢铿 《商周刊》2011,(26):93-93
德国人不像英国人那样矜持和内敛,不似法国人那样浪漫和狂放。也不同于美国人那样自由和不羁。德国人更多些敦实、持重、坦直与吉板。  相似文献   

19.
税收文化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文化的内含出发,界定了税收文化的内涵和内容;从税收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出发,重点提出了重建税收文化的内容--重建纳税人理念、征税人理念、用税人理念.  相似文献   

20.
无论做社会人还是做单位人,都是“经济人”基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大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会步入社会人的行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