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持久收入假说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置入刻画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习惯性偏好的滞后项,构建了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假说的扩展模型;将样本1985—2010年划分为两个子样本并分别采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消费函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具有比较强的消费习惯性特征,现期消费不仅与当期收入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前期消费的影响;由于消费支出不确定性的增加,以及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占其收入的比例不断减少,后一个样本期的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前一个样本期的边际消费倾向;持久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数为自变量,分析了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异指数、城乡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之比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三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也在扩大,而且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在下降,农村居民的相对消费越来越少.最后提出尽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认真贯彻按劳分配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07年CHIP住户调查数据,根据农村家庭外出从业成员的不同界定方式,讨论了不同的外出从业收入核算方式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在纯收入核算实践过程中,各地对农户成员外出从业收入的核算方式并不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低估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外出户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将核算方式统一调整后,收入差距的估计结果也会发生变化。具体而言,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略有上升,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及全国收入差距有所下降。因此,在农户成员外出从业收入核算中,需要选择统一而合理的核算口径。这对于准确估算农村居民收入和分析收入分配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03—2020年内蒙古农村地区居民家庭纯收入和消费总支出数据,运用计量模型验证了相对收入假说和持久收入假说在内蒙古农村地区消费中的适用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符合持久收入假说理论,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的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运用我国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数据,采用GARCH(1,1)模型,对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主要取决于持久性收入水平,但暂时性收入对消费支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个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最主要的途径是稳步提高其收入水平;同时,也不可忽视暂时性收入的作用,适时将暂时性收入转化为持久性收入也是增加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与收入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本文运用ELES模型,对农村居民的基本消费支出、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等消费结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收入水平不高是制约农村居民消费的首要因素,农村居民仍以生存型消费为主。建立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行消费信贷,优化农村消费环境可有效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湖北省209户农村家庭的入户访谈调查数据,首先运用Probit模型分析影响农户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消费阶层农户消费行为的差异性。研究发现,家庭消费决策者性别和年龄会影响家庭消费水平;风险偏好型的决策者倾向于增加即期消费而非预防性储蓄;家庭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数量会显著增加高消费农户的家庭支出,而这一因素对低消费农户家庭支出无显著影响;家庭收入水平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最大,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存在显著的消费异质性;收入预期对所有消费阶层的农户消费行为均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在高消费和低消费阶层中产生显著的消费引致效应;支付养老保险金不会影响高消费农户的消费水平,但却在低消费农户中产生了显著的消费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分配差距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几年,市场需求不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如何刺激市场需求已成为政府及理论界关注的焦点,增加收入是刺激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经济持续增长的最有效手段。作为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民收入水平及其分配状况直接关系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关系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关系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价格水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城市化水平等均是影响农民收入水平及分配差距的重要因素,目前对农民收入与消费需求之间、农民收入影响因素作用程度的系统研究仍然不多,而且都停留在一般认识上,缺乏定量的实证分析,本文试图就以下几个经济变量关系进行量化分析:一是研究农民消费倾向现状,分析农民收入水平及分配状况对农村居民边际消费倾向(MPC)、平均消费倾向(APC)的影响程度;二是对影响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测算因素弹性系数,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差距是衡量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农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拉大的趋势。地区间或同一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在数量、结构以及来源方面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居民收入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与经济结构的二元转换有关,还与国家的政策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差距的扩大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提升和内需的扩大。治理农村收入差距扩大就必须实行制度创新,加大财政支出农村覆盖,加快农村发展和培育农村新的收入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1997—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研究了我国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的决定因素,并检验了永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农村居民的适应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家庭储蓄率持续攀升以及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储蓄习惯(滞后储蓄率)、收入增长率、实际利率和宏观经济波动;但与人口年龄结构相关的因素对农村居民储蓄率变动影响较小,实证结果部分支持生命周期理论假说。因此,从中短期来看,我国农村居民家庭储蓄率依然较高,应设计出刺激农民消费、减少储蓄的中短期政策组合,同时从制度层面理顺农村储蓄资金转化为投资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文章利用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考察了产业结构升级、财政支出偏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结构升级能够通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村居民非农收入,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财政支出偏向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于城市地区,不利于要素的合理配置,限制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从而扩大城乡收入差距。(3)财政支出的城市偏向会减缓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削弱产业结构升级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此,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再分配机制、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推进乡村振兴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将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分解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其消费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差异性显著。总体来看,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工具选择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同时,既要重视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也要适时出台一些增加农村居民暂时收入的政策,以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户籍制度视角下的农民市民化机制探析——基于推拉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萍 《农村经济》2012,(6):122-124
本文运用推拉理论分析农民市民化的动力机制(农村推力和城市拉力),并对推拉理论进行拓展,分析农民市民化的阻力机制。进而提出若干对策建议:大力发展大城市、中小城镇的二三产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户籍制度改革的配套政策,逐步实现城乡再次分配的均等化;促进农村居民整户转移和允许城乡居民自由转户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基于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的两种分解方法的省际面板模型检验了持久收入理论的三个假设。结果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与持久收入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安徽、黑龙江、吉林、陕西、甘肃、青海、云南和海南等省份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为零,而其他省份的农村居民消费与暂时收入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为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对当期收入是过度敏感的,导致持久收入理论失灵。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了农村正规金融及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理论上,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差距间长期呈倒U型关系;实证上,综合农村正规金融及农村非正规金融相关指标,利用我国1980—2011年相关数据检验显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符合库兹涅茨效应假说,但农村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村收入分配间尚不满足倒U型关系,而更倾向正相关关系;农村非正规金融与农村收入分配间的关系并不显著。上述结论符合我国农村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不高、农村金融规模较小且效率较低,农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实际,因此二者关系应还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  相似文献   

16.
李颖娟 《农业经济》2003,(10):24-25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辽宁省居民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 ,在进行了长达 2 0多年的改革以后 ,人们发现 ,地区间、城乡间、行业间和各阶层间差距比较大 ,甚至趋于扩大。本文仅就农村内部不同收入阶层收入的增长变化情况分别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对比 ,找出各阶层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 ,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及解决的对策 ,使农村各阶层的收入分配逐渐趋于合理。一、农村内部各阶层收入变化情况改革开放以来 ,辽宁省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收入差距也随之逐渐拉大 ,出现了高收入阶层。收入最高的是农村私营企业主阶…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统计局数据,通过构建虚拟变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的边际倾向。研究表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与收入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我国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总量、文化消费占收入比重和文化边际消费倾向显著低于城镇居民。建议根据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2002—2012年按收入高低分层的农户消费数据,统计不同收入阶层农户消费结构,并以生命周期理论为微观基础建立模型,接入平滑转移函数作为分层函数,讨论转移支付项目对农村居民消费的贡献和不同阶层的消费差异。研究发现,不同阶层在不同项目的消费额和消费比重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且各转移支付项目对不同阶层的消费结构产生的影响也各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2015—2017年CHFS面板数据,基于边际消费倾向视角,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潜力三个维度,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水平与边际消费倾向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分析显示,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整体呈倒“U”型分布并在中高收入水平处出现拐点,大部分农户仍处于拐点左侧,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提升农户边际消费倾向。内生性讨论显示,数字金融对农户消费的影响主要通过边际消费倾向实现,具有持续性与平稳性。从消费结构来看,数字金融增加了农户发展型消费需求,然而中低层次消费需求仍是农户最倾向的消费类型。基于此,本文建议通过数字信息与服务建设、促进农户增收、缩紧收入差距、完善农村服务业发展等渠道,提振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农户消费潜力。  相似文献   

20.
王征  李建 《农金纵横》2002,(6):77-78
近年来,收入差距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从普通的老百姓到专门研究经济的学者都从自身的角度谈论和探讨这个问题。舆论上主要倾向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差距已经超越了国际警戒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就会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众所周知,收入差距过大会引起一系列经济和政治问题。收入差距过大,意味着低收入人群的扩大和他们收入水平的低下,这不仅会制约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使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同时也制约了居民的投资意愿,影响社会总投资,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使整个国民经济处于发展乏力的状态;收入差距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