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卷首语     
<正>农村征地和拆迁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导致中国农村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被征地农民得到的征地补偿款相对于政府的土地出让价格而言过低。为什么作为农村土地主人的农民在征地谈判中处于不利地位?《征地权、程序公平与征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揭示标准控制、信息公开、事后惩罚等上级政府干预手段对农民—地方政府征地博弈及交易成本的影响,为科学设计征地制度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博弈实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1)强势政府模式下,农民违建、政府强征、农民维权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60.8%、42.3%和39.2%,交易成本约相当于土地总价值的15.7%,土地增值收益的17.4%;(2)单一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或内部的地方政府最低补偿报价、单一加大对地方政府强制征地行为的事后惩罚将显著增加征地交易成本;(3)将农民与政府价格谈判空间控制在较小区间可以减少交易成本;(4)要求地方政府事前了解农民补偿意愿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研究结论:从减少征地冲突、降低交易成本出发,不能单方面"声援"农民或对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实施高压;制度设计应着眼于提高征地信息透明化,增进不同主体对土地增值收益公平分配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征地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征地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不完全,参与者在博弈过程中运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发生委托代理问题——地方政府利用政权优势和信息优势对农民的权利实行侵害。制度不健全,难以对地方政府行为提供有效约束,要减少地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滥用职权,就需要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2009年全国12个城市征地大样本抽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就征地谈判对征地补偿的影响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只要存在谈判,被征地农户实际获得的征地补偿就高于当地政府制定的征地补偿标准;从边际上看,存在谈判将使征地补偿水平高出当地政府制订的补偿标准的概率提高37.2%。因此,在征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就征地程序的某些环节做一定的改进,比如增加协商谈判的环节,不仅是可行的,对被征地农民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征地制度的一个重大缺陷就是征地过程中集体和农民的参与程度太低,以致于集体和农民利益受损等现象无法得到有效遏制。如何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参与权?本文为我们勾画了集体和农民参与征地过程的基本框架,认为征地过程中集体和农民的参与有利于约束征地权、使征地行为正当化以及保护集体和农民利益,所以,应扩大集体和农民的参与范围,提高参与度,明确集体和农民参与的时间、方式、途径、程序和内容,并应重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6.
对农户土地征用意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统计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农户的土地征用意愿进行调查,试图为保护农民利益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农户和村干部对土地征用的态度和征地过程中主要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农户认为土地征用无论对个人还是社区都有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农户具有参与征地谈判的愿望,但掌握的征地信息不够全面.得出结论:通过赋予农民淡判权、建立与集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征地程序的透明化,来保证征地过程的顺利进行,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检验征地过程中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对被征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为改革征地制度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随机抽样调查法和有序多分类Logit模型。研究结果:征地过程中农民的知情权与满意度成负相关关系,参与权能显著提高满意度;表达权和监督权由于实际中不能有效落实,其影响不显著,但二者的改善有助于提升农民的满意度。征地补偿标准和被征地者是否为村干部显著影响征地的满意度且影响方向为正。研究结论:征地制度改革中既要加强对农民的补偿安置等实体性权利保障,同时也应该充分重视农民程序性权利的保障。应加强和完善"两公告一登记"制度,给予农民平等的谈判权利,畅通利益诉求渠道,加强行政和司法监督。  相似文献   

8.
宅基地置换政策作为一项创新性的制度设计与安排,通过重新分配权力而对主体利益获取产生重要影响。在农民以宅基地置换集中安置房,由分散居住形态向"城市化"社区集中的过程中,其他利益集团——地方政府、开发商、村干部利用各自优势参与制度设计与执行争而分利,形成三个层次的利益集团博弈。在这一改革中地方政府掌握权力资源且目标多元,开发商凭借经济优势寻求政治偏袒,村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获取额外收益,导致农民这一弱势利益集团在制度设计与执行中处于劣势。破解这一难题要求制度设计之初便充分考虑农民利益;设立第三方监督机制,保证制度有效性和权力资源合理使用;农民提高谈判能力克服集体行动困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某大学城征地过程为个案,从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的三层博弈关系出发,探讨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运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等模型分析我国土地征收的博弈模式,指出了从纳什均衡角度来优化现行征地制度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分析地方政府和被征地农民、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上级政府间在土地征收上的三层博弈关系,探讨土地征收博弈过程中农民、地方政府、上级政府间的利益关系及由此产生的行为选择以及几者能否取得多赢的可能性,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方向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图示法和演绎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土地征收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使博弈主体在各自行为上非理性选择.研究结论中国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应该使得地方政府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少;地方政府依法征地得到的好处变大;违法征地引起冲突的惩罚成本于地方政府变大,于农民变少;合法征地因被征地农民抵制引发强制执行的成本于政府变少,于农民变大.  相似文献   

11.
百家争鸣     
《农村经营管理》2012,(2):24-25
改革征地制度,应赋予农民作为财产权利人的谈判地位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黄小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前后,征地体现的经济关系存在着重大区别。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征地的补偿费用不高,但对失地农民,国家予以安置。具体措施,一是"农转非",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河北省奥运村核心区、京张高铁、大唐电厂、京蔚高速、延崇高速5个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我国现行征地程序制度在实际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征地程序的完善和征地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农民对于征地的认知,从自由的事先知情的同意(FPIC)原则的4个方面对征地程序制度及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我国的土地征用程序不能完全符合FPIC原则,(2)征地程序实施的偏差使农民权益受损,(3)征地中的非正式治理方式激化征地矛盾,(4)政府和农民的对立关系破坏平等协商机制,(5)政府对不同规模征地项目的实施行为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保障农民权益和减少用地矛盾需要从FPIC层面完善征地程序,增强在实施中的程序公开和透明,并打破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对话壁垒,实现协商的"全过程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考察农民土地产权认知对土地征用意愿的影响,并藉以探讨征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条件下,绝大部分农民不愿意土地被征用,他们普遍反映现行征地补偿费过低、征地补偿费分配操作缺乏规范,征地矛盾日益突出。农民不愿土地被征用的土地产权方面的原因在于现行的征地制度安排与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不相一致,土地所有权、土地增值收益权、土地征用谈判权是影响农民土地征用意愿的关键因素。要提高农民对现行征地制度的满意程度,就必须根据农民的土地产权认知改革现行的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征地合作模式社会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运用制度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理论,从治理结构层面比较分析不同征地合作模式的社会成本,剖析现行征地制度的效率难题,探索征地制度改革方向。研究方法:比较研究、逻辑分析。研究结果:(1)政府—农民关系与合作方式决定征地的社会成本内容与阶段分布;(2)强势政府模式与弱势政府模式的社会成本均较高,平等合作征收模式的社会成本较低;(3)政府—农民地位不对等加大征地的社会成本。研究结论:(1)社会成本上升将成为倒逼征地合作模式改革的重要因素;(2)提升农民参与、谈判权利,建立政府—农民合作征收模式是征地制度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征地制度的相关研究对征地决定过程本身的关注不足。对S省C市和Y市征地实践的跟踪调查表明,当前征地决策中存在具体征地事由不公开、公益要求泛化等实体困境和过程参与有限、事后救济无力等程序困境。地方政府允许农地直接入市、强化农民和集体征地话语权等改革探索也因为缺乏持续动力和周边配套而成效不彰。未来应当对征地决策制度改革进行顶层和系统设计。实体上严格界定公共利益,并通过公正补偿增加征地决策的正当性;程序上更加充分的保障被征地农民和集体组织的参与权,同时畅通事后权利救济渠道;配套上通过允许农地直接入市、改良财税体制等改革着力解决当前扭曲土地征收决策的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针对土地征收过程中地方政府动态最优征地路径的选择问题,建立预算约束条件下政府最优征地路径模型,对最优征地路径进行求解和绘制相关相图。研究方法:基于最优控制理论的数理分析方法。研究结果:预算约束的存在会影响最优征地路径的形态和性质,并可能造成社会福利损失。研究结论:应通过更为灵活的征地指标管理策略和地方政府融资手段,最大程度地减少预算约束的不利影响,更好地实现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道德风险与农民失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地方政府道德风险的成因、表现,揭示其与农民失地问题间的内在关联性.研究方法:制度分析法与因果分析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内生性,并导致农地征用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强势地位引发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经济利益要求引发失地农民利益被严重侵占;城市化进程中地方政府间围绕招商引资的恶性竞争直接导致失地后容易失业.研究结论:地方经济发展理念与征地制度、补偿方式等必须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完善征地争议裁决制度三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农村土地征用中,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依法按规划和程序征地,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因此,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纠纷解决机制,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如何完善征地纠纷解决机制,怎样建立和完善现代征地争议裁决制度?本文的探讨虽为一家之言,但对建立和完善征地争议裁决制度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农地征用中的利益主体博弈路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地征用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其实质是利益相关主体的博弈过程。征地过程中的利益相关主体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和被征地农民。利益行动相关主体利用当前土地征用制度的缺陷,争相竞逐土地高额利润,从而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多方参与主体反复博弈的局面,结果是村集体组织、用地单位、地方政府容易形成一个共同利益集团,在博弈过程中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征占大量农用地获取利益,使得中央政府调控失灵,而被征地农民只能被动接受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失地补偿。  相似文献   

20.
施毅  高强  卢琴 《农村经济》2015,(2):114-118
通过对2006年至2013年世界银行贷款四川城市发展项目(SUDP)中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本文提出应根据各地区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最符合被征地人利益的征地安置方式;同时,应对不同收入来源的被征地农民,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安排,进行有效疏导;最后,还应尽快建立推广农村金融和土地流转机制,解放农民,解放土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