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当前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氛围下,如何从“德”字入手来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转,本文是在“儒商”这个特定思想角度作了初步的探索,从儒商起源、儒商精神内涵和其具有的现实意义三个方面作了阐述,论证儒商精神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有着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云 《沪港经济》2001,(3):19-22
在上海民营企业家圈子里,朱德炎先生素以儒商著称。他文人“下海”的传奇经历,他情系教育的执着精神,他皈依佛门的超胶之举,使这位当代儒商身上罩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  相似文献   

3.
工欲善其事,必先明其道。《儒商之道》向你揭示:成功来自于理念,成功来源于梦想。我01这个时代在呼唤着儒商,他们是中国背后经济和新文化勃发的希望。人云:何为儒商2“儒商”在中国当代《辞海》中尚未有这一词条,但这并不妨碍新一代儒商的崛起。“儒商”是一个需要巨人并  相似文献   

4.
中国商人的出现历史久远。但从商人诞生之日起,一直就被人为地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奸商。他们不遵从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所谓"无商不奸";另一种是儒商。他们讲求价格公道,诚信为先,虽然在商言商,但义气为先,许多百年老店乃至千年老店为这部分人树立了榜样,中国的儒商鼻祖公认出自孔子的弟子端木赐。  相似文献   

5.
徐大佑  姚晏 《魅力中国》2010,(33):237-238
儒商作为中国古代商人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对于今天的中国商界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必须引起高等财经学校人才目标的关注。但是,儒商人才的培养需要从校园文化和课程设置两个方面进行努力,才能达成最终的培养目标。因为知识和能力可以培养,而儒商的思想和灵魂只能通过熏陶和修炼才能形成。  相似文献   

6.
忠信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外在表现,亦是当代大学生创业者的立身之本、新儒商精神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大学生成长环境与人际关系的转变为主线,理清了创业者忠信意识的形成机理:"忠信"源自于家庭教育之"孝悌",初成于高校教育之"友善",成熟于创业团队的良性运作,忠由忠于本性演化为忠于职责,信作为社会、组织和创业者相互维系的纽带,促使创业者将市场规范内化为管理行为。明确新儒商精神之忠信意识的形成机理,可帮助大学生形成理性的创业观并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市场主体儒商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颖 《南方经济》2003,(5):20-22
儒商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以优秀的儒家文化、伦理道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形成了以“以德为本”为核心的科学系统的经营之道,也使儒商具有长久不衰的独特人格魅力:诚信守信,先义后利,以人为本,推陈出新。本文以儒商为鉴,通过对儒商人格本质特征的深刻分析,针对目前我国市场主体的违法缺德经营行为,提出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过程中,应弘扬儒商长期形成的优秀传统,培养社会主义市场主体的儒商人格。  相似文献   

8.
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现代企业文化的塑造,而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技术,更应该从本土出发,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构筑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儒商精神作为儒家思想与商贾思想有机结合的产物,不仅应该成为我国民营企业家的修身与经营之道,更应该将它灌输到企业文化的血液中,以建构现代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核,成为企业发展的不竭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9.
春风十里春色稠,四海儒商聚扬州。 由国际儒商学会、扬州市人民政府、扬州大学,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和长三角城市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国际儒商大会于2008年5月10日事12日在中国扬州成功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儒商学会会员、知名人士和来自中国各地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吕干威,对"拼搏"有与众不同的感受。在他看来,"拼"就是整顿精神,全力以赴;"搏"就是要不断地高飞。作为香港小超人李泽楷旗下的一员地产大将,和许多地产商相比,吕干威尽管没有像一些房地产商那样充满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情结。然而,当记者走进盈科中心A座13层,他宽敞的办公室:从他真诚的讲述中,总能感受到"拼博"这两个字在他心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1.
王晓慧  张晶 《新财经》2007,(2):58-60
“儒商”有标准么?就商人自己而言,心里一定有明确的标准,但在知行合一上能遵照内心这一标准的不多,陈建民算一个。而这正是他能够带领一个民营企业在垄断行业“重灾区”的能源业磕磕绊绊有所突破的内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概念史与经济史研究相结合,探究了现代"银行"一词的源流。现代"银行"一词最初从文献译介渠道诞生,但其流传不广。1862年,在中国的外商信用机构由"银号洋行"简称"银行",它是现代"银行"一词的直接起源。其后"银行"从中国东传日本,19世纪末,"中央银行"等词又从日本传到中国。本文揭示了研究概念起源既要考察同形词的含义是否相同,还要进一步探寻含义相同词的起源是否相同等方法;回答了为何长期误传"银行"源于日本等疑问;看到了有无"银行"名称是中国早期银行史两个阶段的标志等更多历史面相。  相似文献   

13.
"不是冤家不聚头",曾有3位朋友同在京城装饰画行业中比拼。此3君性格各有千秋,管理企业的方式各具特色。C 君相貌不俗,谈吐高雅,是一位人所称道的儒商。该君素来爱家爱妻儿胜过爱企业,由此引发诸多趣事,在业内传为佳话。一日,他与公司业务经理一同去与某客户签合同,车行至半路,C 君忽想起要去接夫人孩子归家,遂令业务经理独自去洽谈,自己则驾车离去;业务经理哭笑不得。后来这单十几万的生意因此砸了,而 C 君毫不在意,云:"钱可以再赚,夫人娇儿则千年难求。"他还有一怪癖,倘遇不顺眼的客户,则宁肯不做生意也绝不肯委屈自己的眼光,所以他的客户一般也是知心朋友。C 君在经营上可谓目无下尘,其画芯全部是来自瑞士、美国、意大利、德国  相似文献   

14.
冯仲凯 《走向世界》2013,(35):26-28
<正>济青高速刁镇出口有一块"儒商故里"的形象广告牌,广告的主人公是孟洛川,"亚圣"孟子的第69代孙。这个名字曾因1993年央视一套热播剧《东方商人》红遍全国。那时,街头巷尾常常听见有人哼唱刘欢的那首《让我们从头再来》。2009年,又一部热播剧《一代大商孟洛川》进入大众视野。时隔16年,这个名字和他的传奇经历再现荧屏,说明这个"人物符号"所具有的人心深层记忆、文化标杆形象和商业探索价值。  相似文献   

15.
薇尔 《走向世界》2007,(2):34-37
世界第97个、中国大陆首个“平安社区”落户山东省省会济南,世界卫生组织(WHO)社区安全推广协进中心给了济南这样一个充满着鼓励与温情的称号,安全、和谐,这两个名词代表着太多的社会含义和情感含义,平安社区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被安全和和谐两条有力的臂膀支撑着的平安社区究竟应该如何搭建?  相似文献   

16.
张振 《特区经济》2015,(1):53-56
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理论认为,人的本质存在着两个相互联系的含义和标志:作为类整体的人异于其他动物的类特性;作为个体的一人异于他人的各种根据或属性。这两个含义和标志涉及到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认识,也就是有关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认识。广义的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构成。马克思恩格斯人的本质理论内含着人的文化特性。劳动实践产生了物化形态的文化即文化的物质生活方面,也就是物质文化。社会交往中的道德、法律、经济关系、政治制度等规范,就是文化的社会生活方面,也就是制度文化。精神产品是"意识到"的"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是文化的精神生活方面,也就是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7.
赵质群 《魅力中国》2010,(5X):94-94
"感冒"和"窝心"在现代汉语里是两个常用的词语。然而,在方言中两个词语却有与共同语中不同的意义,并且在不同方言中含义又不一样,甚至还表示了相反的意义。本文试从方言的角度对这两个词的不同意义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概念史与经济史研究相结合,探究了现代“银行”一词的源流。现代“银行”一词最初从文献译介渠道诞生,但其流传不广。1862年,在中国的外商信用机构由“银号洋行”简称“银行”,它是现代“银行”一词的直接起源。其后“银行”从中国东传日本,19世纪末,“中央银行”等词又从日本传到中国。本文揭示了研究概念起源既要考察同形词的含义是否相同,还要进一步探寻含义相同词的起源是否相同等方法;回答了为何长期误传“银行”源于日本等疑问;看到了有无“银行”名称是中国早期银行史两个阶段的标志等更多历史面相。  相似文献   

19.
南宋时期,宁波的对外贸易空前繁荣。鸦片战争之后,宁波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1844年正式开埠。正是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悠久的商贸传统蕴育了宁波源远流长的儒商文化。  相似文献   

20.
日本北海道大学副教授中井英基于6月30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作了题为《张謇的企业者活动》的学术报告。兹将报告要点整理如下。首先对"企业者活动"这一概念作些说明。"企业者活动"这一名词是从英语entrepreneurship译过来的。英语的这一名词有企业者的精神、企业者的职能等涵义。但要将它准确地译成日语就比较困难。随着战后美国"企业者历史学"这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企业者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