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兰州市923位农民工的调研资料,本文着重考察了基于"信任—分享"视角下的社会资本对外地和本地农民工就业影响差异——是竞争性关系还是互助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运用自己的社会资本在"关系构建—建立信任—实现合作—资源共享"这一收入路径中,外地农民工与本地农民工在当地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关系存在差异性,其三种表现为一是外地与本地农民工之间存在直接竞争性就业关系;二是外地农民工之间存在间接竞争性就业关系,即基于"信任—分享"视角下的个体社会资本对其他个体收入表现出负向冲击作用;三是本地农民工之间呈现互助性就业关系,即基于"信任—分享"视角下的个体社会资本对其他个体收入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四个环境"的语境下研究公众幸福指数,可以有效反映福建的民生状况,促进福建人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通过构建一套研究公众幸福指数的立体化指标体系,在福建省内九地市开展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福建省公众幸福指数的平均为83.6分(满分为100分)。由此可见,福建人民对当前的幸福生活感受深刻,对未来生活有信心、有期望。经济收入、社会公平、家庭和谐、社会保障和住房等五个变量是影响公众满意指数的关键因素。最后,在调查分析的基本上,文章探讨了公众幸福提升的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发展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农村居民健康不容忽视。虽然采用跨国数据进行的研究基本上证实了收入不平等对人口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但采用跨地区和个体层面数据的研究仍未得出一致结论,因此本文利用CGSS2015数据,采用Ordered Logit模型分析了个体和群体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个体收入不平等(Podder指数、Kakwani指数、全样本Yitzhaki指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群体收入不平等(基尼系数)对农村居民自评和心理健康在整体上都存在"U型"影响关系,但这种"U型"关系的具体形状存在差异,在自评健康的"U型"关系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其右侧,心理健康中大部分样本位于左侧。除此之外,部分个体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的变量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农户收入的地理影响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利用1251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从农户资本要素禀赋、农户经营结构和地理因素三个层面建立农户收入计量模型,分析了各因素对农户收入的作用强度。基于分位数回归结果发现,各因素对不同收入水平农户的影响强度存在差异。在资枉要素层面上,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农户收入都有显著的增加效应,但对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增加效应更强。在经营结构层面上,通过兼业、务工等非农活动获得的工资}生收入是农户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以上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由于地理因素的影响而在村庄之间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①由于经济区位、地理邻近性等地理因素,农户兼业、务工等非农业活动在村庄之间存在差异,从而间接导致农户收入在村庄之间也存在差异;②地形、耕地资源等传统地理因素对农户收入的直接影响处于下降的趋势。因此,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地理因素仍然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地理因素对农户收入的重要程度和影响方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5.
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价值,也是经济学探讨的重要主题。本文回溯幸福在经济学的演变过程,并针对"幸福——收入"悖论,应用幸福经济学前沿理论,揭示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进而对提高个体的幸福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2017年国家林业局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开展的"重点国有林区改革监测"项目的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子分析验证了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模型的合理性;全面停伐政策满意度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重要因素;个体状况、社会状况、家庭关系满意度、邻里关系满意度、个体满意度、社会保障变化和生活水平变化都对国有林区居民的主观福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收入和就业仍然是影响国有林区居民主观福祉的关键因素。全面"停伐"政策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影响主要不是现实的,而是心理上潜在的。因此,建议重点关注转岗分流职工,消除其对就业、保险的担忧;特别要关注在册不在岗职工的就业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措施保障其就业;通过社区平台加强国有林区管理部门与国有林区居民的沟通,以便增强国有林区居民未来生活信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四期平衡面板数据,参考Maasoumi个体福利函数以及Kakwani指数的构造方法,构建了老年人福利不平等指数,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及工具变量模型分析了养老金对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的影响。发现养老金能显著缓解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于混同均衡,养老金通过缩小收入差距缓解了农村老年人福利不平等状况。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目标任务,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及缴费补贴等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安排。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提出了产业链协同是影响水产品追溯体系运行的内在动因的假说,并基于全国209家水产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产业链协同与追溯体系运行之间的内在结构与传导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现阶段中国水产业,产业链协同对追溯体系运行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并通过产业链结构、产业链关系和产业链治理三个维度不同程度地间接影响着追溯体系运行。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优化水产业产业链结构、强化产业链关系及创新产业链治理,以推动追溯体系与产业链协同发展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山东省16地市农业保险市场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不同竞争强度下农业保险市场的三个发展阶段,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建立了农业保险市场规模与市场竞争以及其他控制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保险市场竞争指数对保费收入水平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值。当前,山东省农业保险市场正处于竞争程度的加强能显著提高市场规模的增速发展阶段,而未形成适度竞争的个体农险市场,规模增长速度明显减缓。政府的财政支持、保险公司的保费支出状况也是影响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规模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辽宁省4个市县216个玉米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KHB分解法和二元Logit模型检验社会网络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网络通过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条路径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意愿产生影响且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社会网络通过三条路径对农户农业保险购买意愿产生间接影响,其中保险认知和信贷约束正向影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意愿,而收入结构负向影响农户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提高农户农业保险购买意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人文驱动力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状况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有密切关系,因此,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社会经济因子的驱动力作用必然具有内在的相关性;基于1997-2005年甘肃省土地利用变化的普查数据与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建立了土地利用结构与相关人文因子的数据库,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揭示了土地利用结构空间分布及其变化与人文因子的定量关系,从中筛选出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动的主导人文驱动因子;研究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以及土地集约利用措施,在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浙江省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查数据,通过构建ologit计量模型,重点分析了不同收入类别(绝对收入、相对收入)、不同阶层状况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农村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较强,超过80%的被访者对当前生活状况表示幸福或较幸福;尽管绝对收入对主观幸福感的边际效应随着相对收入水平的提高有所下降,但绝对收入仍然是影响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决定性因素;不同阶层(职业类别)农户主观幸福感,以及相对收入对不同阶层农户主观幸福感的边际影响效应存在差异。与转移支付型农户相比,自营工商型、务农型和务工型农户的主观幸福感较强;同时,相对收入对务工型农户的边际效应最高,其次是自营工商型农户和务农型农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社会资本、人力资本、资金资本、物质资本4种常见生计资本及失地农民因征地补偿所特有的自然资本补偿对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直接影响路径和间接影响途径,以期为其他生计研究及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基于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入户调查数据,采用熵值法从失地农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生计多样性、保险覆盖率及家庭劳动力就业率4个角度构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评价体系,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中路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生计资本对被失地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机理。[结果](1)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和资金资本是主要直接驱动因素,对安宁区失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存在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2)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主要通过间接路径对可持续生计产生有限的影响;(3)人力资本、自然资本补偿与其他3种生计资本之间存在多种内在影响,最终通过资金资本对生计产生的间接效应。[结论]针对失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分析,应使用自然资本补偿替代自然资本,5项生计资本对于该群体生计可持续性影响在程度以及驱动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国有林区小城镇建设的客观背景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黑龙江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对国有林区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的是林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效应为0.394;其次是身心健康状况,影响效应为0.197;最后是家庭工作环境,影响效应为0.18。第二,社会经济环境对国有林区居民的家庭工作环境及身心健康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影响效应分别为0.34和0.37;社会经济环境借助对家庭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进而影响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间接影响效应为0.07。第三,林区居民的身心健康状况对其家庭工作环境有影响,影响效应为0.15,并借助家庭工作环境因素对居民主观幸福感发挥间接作用,间接影响效应为0.03。根据模型拟合结果及黑龙江国有林区客观实际,围绕小城镇建设、经济转型、保障民生等提出改善国有林区面貌、提高居民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宁夏西海固贫困地区农户调查资料,通过门槛自回归模型检验社会资本与农户收入之间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收入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社会资本低于门槛值时,社会资本对增加农户收入效果不显著;当社会资本高于门槛值时,社会资本能显著促进农户收入提高,同时,社会资本发挥作用需要人力资本配合。政府应针对不同特征农户采取差异化的反贫困政策:对特困农户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府救助制度解决其生存问题;对"低社会资本—高人力资本组"农户需不断壮大现代政治精英和经济精英群体,从内生性方面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对"高社会资本—高人力资本组"农户应通过项目带动或帮扶活动提高贫困户的收入实现能力。  相似文献   

16.
收入不平等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是造成收入增长与健康变化不一致的重要原因,这一点已经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微观层面还未得出一致结论并缺乏进一步的机制讨论。本文采用客观和主观个体相对剥夺来衡量个体收入不平等,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面板数据,从心理途径、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凝聚三方面分析并验证收入相对剥夺对健康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客观个体相对剥夺程度越高,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和心理健康状况就越差,主观相对剥夺程度越高还会损害身体健康,采取工具变量控制双向因果关系后的结果仍然稳健。同时,上述影响在男性、中老年组、非农工作者以及在低收入、高收入的群体中更为明显。并且,相对剥夺的拉大主要通过增加个体负面情绪、降低其对医疗资源的可得性以及降低社会凝聚力三种路径损害个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城乡收入差距是反映振兴乡村成效的重要指标。契合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背景,本文尝试从城乡要素配置视角考察农村信贷供给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首先,基于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理论建立农村信贷供给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与间接传导机制的分析模型,形成研究假说;其次,本文使用中国大陆30省市在200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OLS和3SLS方法估计固定效应模型和联立方程组模型,检验研究假说。结果表明:不同层面上,农村信贷供给水平的提升均间接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全国和中西部地区提升农村信贷供给水平具备改善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且大于间接效应,东部地区的直接效应则相反;二者之间的"倒U"特征在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由直接传导渠道反映,在东部地区则由间接传导路径体现。因而,应向中西部落后地区倾斜配置金融资金,放大农村信贷的直接效应;应引导人力资本向农村地区转移,降低农村信贷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中国农村水利管理中投资不足与政府缺位的双重困境,从农户参与行为的视角,本文基于浙江省9个县(市)13个村庄557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在考虑地方政府、农村社区、用水组织及个体农户等参与水利管理的利益相关者的基础上,构建农户模型,推导出政府激励下用水组织管理模式及农户参与行为的变化趋势,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农村水利市场化中农户参与式管理的组织激励。结果显示:农户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以及其他个体因素会影响其他利益相关者参与水利管理的权力和责任,不同社区条件下的组织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水利管理的整体社会参与效果;个体农户与其他利益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对组织激励具有正向传动作用,尤其是个体农户与社区之间的交互特征以及农村社区的地理文化环境对水利组织管理效率的影响最大;经济性报酬参与方式成为现阶段农户参与水利管理的主要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1989~2011年CHNS数据和面板回归模型,在分解收入流动性的基础上,检验了中国城乡收入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的内在影响机制,以探究收入流动性是否会阻止短期收入不平等固化为长期收入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个体间相对收入地位排序改变引起的交换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具有促进作用,收入分配结构变动引起的结构流动性对长期收入均等化具有阻碍作用;收入流动性能否促进长期收入均等化、防止收入阶层固化,取决于交换流动性和结构流动性的力量对比。因此,在利用税收等手段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同时,增加收入流动渠道、提高交换流动性,将有助于防止短期收入不平等固化为长期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江西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项目试点的靖安、奉新、铜鼓、宜丰四县的实地调研,并建构SEM模型,探究生态林业合作社有序发展对改善金融服务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户参加林业合作社可以改善自身获得的金融服务质量;林业合作社的内外生影响因素、入社农户体验、金融服务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多阶逻辑关系;林业合作社的内生影响因素与外生影响因素互为影响,并显著影响入社农户体验,外生影响因素与入社农户体验对金融服务质量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内外生影响因素通过入社农户体验间接显著影响金融服务质量。因此,提出支持并规范生态林业合作社发展、推进林权抵押贷款试点进程、探索农林产业链融资渠道、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完善社会信用系统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