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是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对象国,两国贸易关系相当密切。本文采用CMS模型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市场的增长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国输日农产品增长主要由日本国内市场需求增长所引致;产品结构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综合竞争力效应和产品竞争力效应对中国农产品输日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为扩大中国农产品对日出口,本文针对不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了中国对日本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在日本农产品进口市场中份额稳定.日本农产品市场需求规模与结构成为促进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导因素;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与适应能力较差,存在很大改进余地。  相似文献   

3.
利用联合国统计署农产品统计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分析方法(CMS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东亚农产品出口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的农产品出口主要受竞争力因素的影响,这与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增长主要受进口需求的影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依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对中国选择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出口贸易规模、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三方面对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进行分析,并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析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中亚五国市场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是决定中国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波动的主导因素,且中国出口中亚五国的农产品贸易增长越来越依赖于中亚五国市场进口规模的扩大,而竞争力效应和二阶效应在促进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中发挥的作用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5.
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特质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产品问题成为两国FTA谈判的敏感议题。文章基于1990-2013年UN Comtrade相关数据,利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从市场需求引致效应、出口结构效应和竞争力效应三个方面分析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主导因素及各方面对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贡献。研究发现,市场需求引致效应是中韩农产品贸易增长的首要因素;出口结构效应制约了两国农产品贸易增长,尤其是韩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中国消费结构的错位导致这种负面效应更加明显;出口竞争力效应拉动了中国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增长,但竞争优势不具备持久稳定性,而韩国农产品竞争力下降阻碍了其对中国出口增长。为扩大中韩农产品贸易规模,提高贸易质量,两国应该根据彼此市场消费变化,调整农产品贸易结构;加强农业合作交流,扩大互补性农产品出口;推进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促进农产品价格竞争力向非价格竞争力转变;在FTA谈判中,可借鉴美韩FTA农产品开放条款,合理设计中韩FTA谈判策略。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重要贸易伙伴,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中2002年~2015年两国农产品贸易数据,对中俄农产品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中俄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增大,贸易商品较为集中,产品互补性突出,俄罗斯对中国市场更加依赖.同时运用CMS模型对贸易增长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农产品增长因素中最主要的是市场引致需求效应,结构调整滞后,相对竞争优势不强;俄罗斯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三种效应为正,但受宏观经济的制约,内部结构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产品出口东盟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以来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额呈现出不断增长、贸易逆差在近年迅速减少的态势,本文基于修正的CMS模型对中国整体和分类农产品出口东盟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动态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在第一层次分解中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农产品的增长均是竞争效应和结构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第一、三类产品以竞争效应为主,第二、四类产品以结构效应为主;在第二层次分解中,竞争效应方面,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农产品多数阶段基本上都源于整体竞争效应。结构效应方面,整体农产品源于市场效应和商品效应的共同作用,第一、四类产品市场效应与商品效应的作用在增强,第二类产品增长效应的作用在增强,第三类产品近期源于增长效应。二阶效应方面,无论是整体还是分类在多数增长阶段为负,但其纯二阶效应在第一、二、三类产品上多数增长阶段为正。  相似文献   

8.
中美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贸易结合度、RCA指数、相似度指数、经常市场份额模型对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大的互补性,农产品贸易结合度不断提高;中国对美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农产品竞争力提升效应,美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贡献最大的是市场扩大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收集整理了1996~2013年HS农产品6位编码共计达727种农产品的贸易数据,借鉴对出口增长因素分析的创新型研究方法,从扩展边际、价格边际和数量边际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原因,以及这三元边际变量对出口竞争力影响的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扩展边际不是中国对日农产品增长的主要原因,即目前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以量取胜的基本模式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数量边际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价格边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日本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而且,价格边际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也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韩国是中、美两国农产品重要出口市场。本文基于2000~2011年中美两国对韩国农产品贸易的有关数据,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分解两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因素。结果显示:规模效应始终是中美两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国规模效应较美国更加突出;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下降导致竞争效应贡献度不断降低,严重制约中国对韩国农产品出口的扩大,而美国农产品竞争优势的提高促进了对韩国出口增长。美韩FTA协定中韩国农产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必然会对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构成威胁。最后,提出了扩大两国农产品贸易规模、促进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总量和结构特征,并利用 CMS模型对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扩大是进口需求推动的,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则是主要制约因素.稳定和扩大中国对吉农产品出口的路径,一是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二是通过双方政府层面有效沟通、推进农产品贸易投资便利化;三是大力开展境外农产品加工业,以对外直接投资带动出口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对欧盟的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本文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重点探讨了我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特点及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农产品对欧盟出口的增长,部分来自于欧盟对世界农产品进口需求的增加,部分是由于我国近年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明显增强引致的,此外我国出口商品的构成效应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了扩大对欧盟出口,中国需要进一步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日本在地理上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历史非常悠久,农产品是中日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我国建国以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贸易主要是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民间贸易为主,随着两国关系的改进贸易的规模和范围逐渐扩大,贸易商品的品种也日渐增多。在众多对日出口产品中,农产品的出口是增长最快的产品之一,日本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国,同时中国也是日本的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由此可见,发展对日农产品出口贸易,对中国农产品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促进中日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将中国从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进口分解为需求效应、商品结构效应以及竞争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需求效应对于中国从澳大利亚的农产品进口有着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的农产品竞争优势总体上看有减弱的趋势从而竞争力效应使得中国的进口额减少。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下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变化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是中国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市场,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呈现新变化。文章采用UNCOMTRADE有关数据,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和"恒定市场份额模型(CMS模型)",对金融危机前后的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欧盟农产品进口需求变化、欧盟农产品进口依存度及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中国农产品出口产生显著影响。金融危机后,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整体竞争力的提高和适应欧盟进口需求结构变化,是推动中国对欧盟农产品出口恢复性增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及其部门分布,采用LMDI 分解法将2001-2013年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等3种因素的贡献。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年均增长8.98%,农业部门、食品加工业部门是出口隐含碳排放量最多的部门,规模效应是导致农产品出口的CO2增加的主要原因,技术效应是抑制农产品出口的CO2排放量增长贡献的最重要因素,而结构效应较微弱。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比较分析消费、投资及出口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后,发现:消费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大、出口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较大、投资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小,因而,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的方式很不合理,调整内需中消费与投资需求结构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调整内外需求结构有助于减少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与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8.
出口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外部效应视角的实证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费德的外部效应模型,运用2002-2004年31个省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出口部门通过要素边际生产力差异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效应和对非出口部门的正外部效应两条渠道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出口商品结构基础上,应用扩展的费德模型对农产品出口和非农产品出口的外部效应进一步考察发现,农产品出口总体上没有产生外部效应,而非农产品出口则产生了外部效应,存在间接促进经济增长的机制。由上述结论可解读出若干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在我国整体的农产品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1年以来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呈下降趋势,而造成这种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日本对农产品进口设置的技术壁垒。本文分析了日本农产品技术壁垒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的出口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占很大比重。日本与中国农产品贸易往来较密切。然而,近年来日本本国实施的贸易壁垒制度越来越严苛、复杂,2006年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后,使日本的绿色贸易壁垒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我国对日输出农产品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与挑战。本文首先对日本绿色贸易壁垒进行简单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对日出口农产品的情况,最后建模型实证分析日本绿色贸易壁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受到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