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据统计,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约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30%以上。如何消化吸纳这部分人员,积极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症结和各级组织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荣东  于多 《活力》2005,(7):70-70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含义、原因及特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是指超过农业需要的劳动力相对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变化,在职业间、产业间和地区间的运动。其主要特征是:他们的流动没有割断与土地的联系,只是劳动力与家人的分离,家庭的召唤力是其回归的主要力量;劳动力的流动是当事人极其家人所做的决策,与政府无关;其文化教育水平一般比较低,所从事的职业及地位较不稳定,一般进入城市中的传统产业部门,如:餐饮、搬运、建筑、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目前在我国农村人口中,剩余劳动力就达1.5亿人左右,此外,每年新增的农村劳动力还在600万人以上。可见,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现状和前景必须认清,从中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4.
刘爱华 《科技与企业》2014,(19):133-134
农村生产力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后解放的,虽然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等待更高层次和范围的解放。本文首先概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并对其转移缓慢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指出“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引导农民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农民就近转移就业,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农村加快改革和发展,既为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面前,各行业、各地区普遍采用裁减员工的做法来应对,此时,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世界上农村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尽管有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部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依然很大,且人口巅峰期的到来以及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将进一步扩大。这支庞大的队伍能否成功转移,是现阶段我国农村走出经济发展困境的关键,也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区域劳动力市场的格局将被打破,广东的劳动力市场将会出现改革开放初期经济特区大量需求省内劳力的现象,无疑将再次为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提供契机。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广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安定,因此必须进行合理、有序的转移。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并加以安置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正>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其原因1.农业活动会首先得到保证。首先,随着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逐渐提高,较少的劳动投入也能保证农业产出稳定;同时,对那些不具备城市就业能力的成员而言,其全部劳动都会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因此可能仅仅较少的劳动力就能应付农业劳动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本土化就业的潜在产业空间出发,着重分析实现西部产业内就业的制约因素:产业结构状况、市场化程度和所有制关系等调整不到位,进而按照将西部产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提出西部区域内就业的产业空间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西部落后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劳动力剩余比例大,而劳动力供给仍在稳定增长。由于西部落后地区多是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国土面积大,但耕地面积小,人多地少矛盾尤其突出。目前,全国农村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3.2亩,而西部落后地区不足1.5亩。据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多年跟踪调查,在农业生产现有装备水平条件下,一个劳动力可以耕种7亩土地,据此推算,则这些地区现有劳动力中有79%的劳动力剩余。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我们全面繁荣农村经济,要求合理引导农村剩于劳动力流动。本文分析了什么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其流动的原因和存在的制约因素,并且指出,由于现阶段农村剩于劳动力流动存在的这些制约因素,使得原有的引导合理转移的渠道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从而进一步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是农业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互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思路,即在强调多向分流的前提下,把农村城镇化作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延缓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城市的加速流动;避免分散的工业化道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本文还就如何实现这一思路,提出了进行相关的制度创新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是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转移的关键。本文就从相关文献回顾入手,分析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路径现状,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转移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又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新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很多新的特点,值得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和职业技术教育不到位是制约其转移根本原因和因素。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通过发展职业教育,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在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职业教育具有"富农"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促进农村人力资源资本化,提高劳动者收益率;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安农"的作用:正确引导青少年就业,提供所需技能、职业培训,加快和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缓解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育农"的作用,帮助农村劳动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有助于当地"土行业"的传承和发展。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服务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教学模式,办学满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合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需要,打造适应农村劳动力培训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建立中青年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9.
王伟 《活力》2007,(1):55-55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现象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已是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已被国外经济的发展所证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剩余劳动力数量急剧增多。据调查,我国农村常年剩余劳动力大约可占农业总劳动力的45%左右,有近1.7亿人,虽然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开辟了多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渠道,农民的增收效果也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当前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诸多问题,并直接影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农业分工水平的提高,在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农村会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有助于解决其就业问题,从而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和途径,以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