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玲  郎永建 《商场现代化》2006,(15):307-308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三峡库区,特别是腹心地带的万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问题,提出几点解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欧岚 《商场现代化》2007,(18):386-387
三峡库区人口众多,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村教育相对落后。三峡工程加剧了库区的人地矛盾,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与农民增收难等问题突出。加强三峡库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高库区农民素质、促进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实现农民生活富裕和社会安稳、构建和谐三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行业转移流动,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经济行为.对于贫困山区农村来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流动无疑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十堰市竹溪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又是湖北省的特困县,几年来,通过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流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付红丹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2):158-159
从城市化发展规律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达到30%左右的时候,城市化进程速度将会加快。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世界银行对133个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当人均GDP达到1000到1500美元时,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达到40%到60%。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农业人口占大多数,城市化水平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将有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  相似文献   

5.
新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新疆实际情况讨论目前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来改善其转移现状是一条可行的路径。作者针对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产业集群经济具有小城镇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产业集群能够吸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缓解农民就业压力,并且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对产业集群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系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及其所具有的经济特征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着重要影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这为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我国"三农"问题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培  申茜 《商业时代》2007,(23):7-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该如何转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通过国外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分析,简要论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惠林 《商业研究》2006,(24):130-132
传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对农村劳动力素质问题重视不够,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受教育程度较低,已严重制约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体制因素是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各级政府要承担为农村提供公共产品的责任,优先保证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段文清  蒋海铭  郭杜刚 《商》2013,(1):150-151
本文从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入手,分析出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主要在于"就业能力、收入差距、维权能力、户籍制度等",基于这些因素的存在,本文认为,应从"加强教育培训、扩大就业渠道、加强组织协调、破除户籍鸿沟等"四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1.
王颖  李华  史亚军 《商场现代化》2013,(17):188-19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推进小城镇建设,是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大兴区青云店镇为例,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大兴区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分析,发现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转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一些建议,探索出适合青云店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以促进大兴区青云店镇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一、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区划的必要性1、湖北省农村劳动力在不同地域内分布不平衡,决定了进行区划的必要性.据统计,湖北省平原丘岗地区占国士面积的44.2%,分布了全省63.3%的农村劳动力,密度为137.9/人平方公里;而占国土面积55.8%的山区只分布了占全省36.4%的农村劳动力,密度为58人/平方公里.这种不平衡分布的格局要求进行科学的区划.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利用问题,关系到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广大农村居民致富奔小康,关系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进程。研究这一问题,有必要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形势,确定转移的基本原则,总结和探索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客观环境 1、大量自然资源闲置与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现象并存,农业内部的就业容量还很大。湖北省还有2000多万亩宜林山场、3000多万亩宜牧草山草坡、200多万亩  相似文献   

14.
15.
赵春蕾 《中国市场》2008,(52):198-199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必然导致农业劳动力的大量转移,随着农业生产劳动率的提高和可耕地资源的减少,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凸显出来。加快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分析,找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扩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渠道。  相似文献   

16.
梁海滨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103-104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发展中国家从传统的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必然之路。因此,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关键需要大量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通过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原因、存在问题等的研究,提出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合适途径和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文章结合思施州实际情况和数据资料,分析了恩施州人口与劳动力现状,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地流动。  相似文献   

18.
发展中介组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现有中介组织的特征与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延伸中介组织职能、建立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就其具体操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前,在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无序转移现象十分严重。这种无序转移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并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那么,如何避免无序转移就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从造成劳动力无序转移的原因入手,对其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难度加大,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放。不仅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会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分析探讨了现阶段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