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个人住房贷款自开办以来,规模逐年加大,伴随的假个贷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关心和重视.及时有效地对假个贷的处置更是必须面对的,尤其是诉讼清收方面由于法律关系复杂,还鲜有涉及.本文在分析假个贷的具体情形基础上区别名义借款人对贷款是否参与和房地产开发商贷款归还情况,理顺法律关系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应对措施以及注意事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地探究化解假个贷存量风险,减少资金损失,保全银行资产.  相似文献   

2.
“假个贷”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个人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假个贷的现象越来越引人注目,“假个贷”的出现,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住房金融市场,损害了银行的社会形象,同时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信贷风险,识别和防范假个贷是银行健康开展个人贷款业务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银行基层行个人房贷中的风险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明华 《中国金融》2007,(15):84-84
来自"假个贷"的事实风险。这种贷款相当于"疑似假按揭"。主要是个别房地产开发商利用虚假住房交易,套取银行信用。"假个贷"不以真实购买住房为目的,通常是房地产企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增长迅猛,2009年末.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超过3.2万亿元。然而,倍受诟病的“假按揭”现象却长期以来严重困扰着个贷业务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数据.就商业银行催收、处置“假按揭”贷款的主要保全手段进行分析研究,以期银行同业在盘活处置这类不良资产时,  相似文献   

5.
个人贷款业务贷后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贷后管理是防控个贷风险,提高个贷资产质量,确保个贷业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如何进一步提升个人贷款业务的贷后管理水平,全面提高该项业务的经营效益和对全行业务的贡献度,成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孙冰  刘洪玉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1):28-33,62
1998年至今,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成长,并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从完善个贷服务、降低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借款人个贷产品选择行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2001年北京个贷市场实际交易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t选择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因素、借款人个体属性和个贷产品属性对借款人个贷期限和贷款价值比选择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借款人性别对其个贷产品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收入借款人相对于中低收入借款人更倾向高比例中短期贷款;购置高价住宅的借款人相对于购置中低价格住宅的借款人更倾向选择中低比例长期贷款:未婚借款人更倾向高比例贷款;年轻借款人和高等教育程度借款人更倾向长期贷款。此外,本文结合对特定人群房价收入比的分析,探讨造成借款人选择行为差异的可能原因。本文基本结论为.借款人个贷期限和贷款价值比选择行为相对合理,不存在绝对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7.
孙冰  刘洪玉 《金融论坛》2005,10(1):28-33
1998年至今,中国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迅速成长,并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从完善个贷服务、降低金融风险的角度出发,深入研究借款人个贷产品选择行为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2001年北京个贷市场实际交易数据为基础,采用二元Logit选择模型,定量分析经济因素、借款人个体属性和个贷产品属性对借款人个贷期限和贷款价值比选择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借款人性别对其个贷产品选择的影响并不显著;高收入借款人相对于中低收入借款人更倾向高比例中短期贷款;购置高价住宅的借款人相对于购置中低价格住宅的借款人更倾向选择中低比例长期贷款;未婚借款人更倾向高比例贷款;年轻借款人和高等教育程度借款人更倾向长期贷款。此外,本文结合对特定人群房价收入比的分析,探讨造成借款人选择行为差异的可能原因。本文基本结论为,借款人个贷期限和贷款价值比选择行为相对合理,不存在绝对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8.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潜在的风险逐步暴露,分析个贷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防范个贷业务风险对策。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国家对房地产业采取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国房价涨幅趋缓,部分地区房价回落,市场观望气氛浓厚,房屋成交量大幅下降;房地产市场资金链趋紧,房地产企业获取资金的难度进一步加大,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套取银行贷款问题开始显现,"假个贷"风险不断加大,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挑战。商业银行应采取措施,加强防范,有效控制风险。业务办理应关注假个贷特征,严格执行与客户面谈、合同文本签字见证等各项规章制度,防止假个贷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是农行当前个贷业务的重要品种之一,具有市场潜力大、需求旺盛、贷款风险低:收益长期稳定、综合效益明显等特点。然而在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不断发展的同时,往往存在不能兼顾发展和风险防范的问题。笔从一个审计人员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派驻行经营行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情况的审计调研,从业务开拓和风险控制并重出发,就当前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中的风险隐患进行提示,对制约个贷业务发展的问题进行揭示,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安徽农村金融》2005,(1):38-40
2003年以来,全省大部分分行经过CMS个贷数据录入、ABIS端接口程序本地化开发及对接测试、两大系统数据整理及对应关系建立等大量准备工作,终于在2003年10月底前实现了CMS与ABIS接口数据传输关系。接口上线运行一年多以来,CMS大部分贷款的还款利息数据来源于ABIS,极大减轻了基层客户经理录入数据的工作量,提高了CMS数据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实现了CMS贷款本息余额基本与ABIS达到一致的目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接入的个贷“超期未还款”数据与ABIS不一致,接入的应收利息数据不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了CMS个贷功能的应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对接口问题的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丹东市消费信贷业务有了很大发展,但存在规模小及假个贷等风险隐患,提出健全个人信用资信档案、个人消费信贷法律体系,拓展农村消费信贷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个人类业务在全行业务战略地位的确立,个人类贷款在全行贷款中的占比将逐年上升,个贷不良问题也日益突出。资产保全催收处置不良个贷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新暴露的不良个贷的速度。因此,必须加快个人类不良贷款催收与处置工作,才能实现个贷不良大幅度降低。笔者认为,对个人类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经营处置,是加快个人类不良贷款催收与处置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对部分个人类不良贷款实行集中经营处置,以保证个人类不良贷款催收处置进入“快车遒”,凸现资产保全专业化处置的优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浅谈金融业个人贷款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贷款业务的出现对银行业务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个贷业务的发展现状,个贷业务在办理过程中的一些常见风险,提出了一些较为实用的防范个人贷款业务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村金融》2008,(7):36-37
个贷业务对个人业务发展具有重要的引擎和黏合作用,对各项贷款的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个人住房贷款是全行主力发展的个贷品种。芜湖市步行街支行把加快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作为推进经营战略转型的重点,强化营销,完善服务,规范操作,严控风险,取得了一定成效。该行营销管理措施值得经营行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行宁夏分行个贷业务发展较快,个贷在整个信贷业务中占比逐年提高,2002年个贷余额92489万元,占比为7.5%;2003年个贷余额130140万元,占比为10.6%;2004年个贷余额232239万元,占比为18.7%;2005年末,全行个贷余额已达234559万元,占全行各项贷款余额的18.63%,三年增幅84.53%,而同期全行各项贷款仅较2002年末增长了2.1%。  相似文献   

17.
论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法律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勇  王晔 《新金融》2006,(10):48-5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项结构复杂的金融创新,涉及诸多法律问题。本文结合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金融生态环境,探讨了投资者面临的假按揭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和房贷险等法律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金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来,农行个贷业务以金融超市为载体得到了稳步、健康的有效发展,成为金融业务的一个“亮点”。但是,在贷前调查、贷后管理以及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和问题,例如,贷款规模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够协调、贷前调查不够细致、贷后管理不够规范、贷款形态调整不及时等等。  相似文献   

19.
“个贷企用”形成机理及影响问题研究——以咸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贷企用"是指企业股东以个人名义向银行贷款,并将贷款资金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现象。"个贷企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增加了商业银行信贷管理、金融监管和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陈勇  王晔 《海南金融》2006,(10):29-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一项结构复杂的金融创新,涉及诸多法律问题。本文结合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金融生态环境,探讨了投资者面临的假按揭风险、抵押物处置风险和房贷险等法律问题,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金融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