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正在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普惠制应该是改革方案中的一个重点.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绩效进行分析,以更好地指导实际工作,让农村金融服务惠及所有的农民.普惠制金融着重强调金融服务的广覆盖面和机构的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小额信贷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效应以及其覆盖面和可持续性三方面,实证分析我因农村金融机构小额信贷的绩效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
杨骏 《新疆金融》2010,(3):121-135
<正>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农村金融创新,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响应中央"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号召,并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7年2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第一次对农村金融体系"覆盖率"和"可持续性"提出了明确要求。因而,如何从"覆盖率"角度,准确把握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对近年来农村金融改革进行总体评价,成为农村金融理论和政策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多年的改革,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是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低、农民贷款难、小额信贷发展不足、邮政储蓄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差、政策性金融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我们认为,解决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以中央农村金融改革的方针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构建一个多种形式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的、竞争性、开放性的农村金融体系,采取全方位的政策措施来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金融基础。  相似文献   

4.
农村金融服务是“三农”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理念,是解决“三农”信贷不足、信贷不公等问题的关键,但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非普惠性。通过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贯彻金融公平理念、实现金融全面创新和全面履行金融社会责任,以金融公平为导向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以金融创新为导向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量,以金融责任为导向保证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普惠性公平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村金融需求受抑制、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三农”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我国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合作性和政策性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本文从长治市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调研分析,探究如何积极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实现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云光 《时代金融》2014,(27):170+177
<正>农村金融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服务"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多层次、较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安宁市紧扣中央精神,执行好一号文件相关政策,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发挥了人民银行金融服务"三农"的履职宗旨,对于支持  相似文献   

7.
杨涛 《中国金融家》2011,(6):152-153,151
虽然近年来中央不断强调农村金融的重要性,但与整个经济金融改革的进程相比,农村金融改革还不够成功。在借鉴国外农村金融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历程,背后有几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对直接金融支持“三农”的关注不足,迄今为止的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都只集中于银行体系方面,很少考虑到形成系统性的直接金融改革政策,这使得农村金融缺少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8.
魏薇 《中国金融家》2008,(11):18-19
回首过去30年,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在摸索中前行,从2003年开始,我国迎来了改革的新阶段:困扰农信社多年的产权小清晰问题已基本解决;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方案锤音初定;农业发展银行的“三农”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健康稳健向前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巾还加入了新生力量,组建后的邮政储蓄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活跃了农村金融市场,增加了“三农”金融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9.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认为,按照金融功能观,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疏通“促进收入增长、拓宽收入来源、平滑收支波动、减缓重大冲击”四大机制。本文基于“农村金融供需联动框架”,分别探讨了未来10~15年我国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变化的重大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深化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供求适配和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金融“新政”解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朱锋  肖东平 《济南金融》2007,(1):29-31,34
银监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制定发布,拉开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重塑农村金融体系的序幕,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被誉为我国农村金融“新政”,经济金融理论界和实务界普遍对其寄予厚望。那么“新政”是如何破解农村金融困局,在哪些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试点乃至全面推行时能否预判和消除各种不利因素,从而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稳步实施,本文试作一一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