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薛雅帅  范亚文 《魅力中国》2010,(29):264-264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善,其思想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进行梳理,以期对人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周玉仙 《魅力中国》2010,(35):233-233
从“幸福”、“幸福观”概念入手,针对大学生幸福观现状,并对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幸福观的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在阐述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图书馆教育在大学生幸福观养成中的重要作用,从有针对性地导读、举办各种主题活动、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等五个方面探讨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培养大学生建立幸福观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受到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部分青年在幸福观问题上出现了偏差,形成了与无产阶级幸福观相背离的幸福观。文章认为必须深入分析幸福的内涵,对青年加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并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5.
李卯卯 《理论观察》2012,(6):152-153
女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她们具有什么样的幸福观,不仅对其人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且会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调查发现当代女大学生在幸福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加强对她们的幸福观教育是必要的。本文主要是从幸福观教育的方法方面探析如何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主要方法包括榜样示范法、媒体引导法、谈心教育法、预防教育法和疏导教育法。  相似文献   

6.
<正>看了问卷调查《百位基层干部眼中的"幸福观"》的结果,笔者深受启发。不同的人,对幸福观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生选择,感受着不同的幸福观;幸福观不同的人,对群众、对社会必然有着不同的表现。新疆库斯拉甫乡党委书记师延林"以被百  相似文献   

7.
幸福观是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构成内容,马克思经济学的幸福观在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对"幸福悖论"的解释等层面的科学全面性均远超西方经济学。深刻理解马克思经济学的幸福观,可以客观解构幸福的内涵和本质、多重维度和多个辩证关系等,以及在幸福的创造、享受、分配等层面获得一些重要的政策启示。基于理论梳理和对比研究,有助于借鉴西方经济学幸福观的科学成分,进一步把握和完善马克思经济学的幸福观,并对中国构筑和实践新时代幸福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校要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的构建。针对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状,通过丰富幸福观教育的形式、完善幸福观教育的内容、拓展幸福观教育的渠道和形成合力育人的社会环境等有力措施,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幸福观,提升当代大学生感知幸福的能力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国家与社会思想,早期基督教的"千年王国"构想,14世纪以来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为欧洲社会福利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欧洲社会福利思想的演进历程大致经历了自由主义、德国历史学派、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欧洲社会福利思想历史演进的内在逻辑是:从慈善救助走向自然权利的人道主义,从人人普享福利的公民权利到无责任即无权利。  相似文献   

10.
从‘幸福’‘道德’这一概念阐述探讨幸福的真实内涵,分析历史上人们对幸福的三种不同理解,得出幸福的定义,培养正确幸福观,道德观的社会条件和现实任务,分析了在培养当代青年正确幸福观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建构道德学习理论,道德发展在本质上是主体在现实的社会实践中通过主动的建构来实现的,可以从其所主张的形式、原则、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西方戏剧中的荒诞派戏剧以反戏剧的激进姿态。全面挑战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形式。从反摹仿、反动作、反结构、反教育意义等方面颠覆了亚里士多德的“摹仿说”、“动作说”、“情节结构说”、“陶冶说”,实现了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颠覆和超越。  相似文献   

12.
刘媛  白灵  刘蕾 《魅力中国》2010,(35):125-125
被马克思称为“古代最伟大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是古代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由于对自己当时所处环境不满,亚里士多德提出构建理想城邦。本文从理想城邦的构建深入探讨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力图改进理想城邦。  相似文献   

13.
“90后”大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但在其幸福观的确立过程中却存在着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实用主义等诸多问题.因此,基于“密尔幸福观”视角对“90后”大学生幸福观加以正确引导,从而树立以美德作为追求幸福的手段、以个人与集体的统一作为幸福主体、以精神幸福作为更高追求的幸福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幸福观的发展史着手,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内涵。指出马克思认为真正的幸福不是取决于单纯的肉体快乐和纯粹心灵的满足,而是人所向往的一种完满的生存状态和为这样的生存状态而不断实践和劳动的过程。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享受与劳动的统一;是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这为当代人对幸福的追求提供了一条真实可靠的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15.
邰炜  张威 《中国经贸》2013,(24):134-134
本文从古希腊幸福观的两种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当前的目前大学生择业时的功利主义倾向及消极影响,并希望引起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的功利主义价值观。根据相关理论指出:大学生择业不仅要追求感性的幸福,更要着重培养理性的品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古希腊幸福观的两种主流思想及其作用,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刘婷婷 《魅力中国》2010,(22):176-176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而德性论的公民观作为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述主要集中于《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从最优政体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另一方面从政治生活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前者是公民德性论的公民观,后者是公民德性的具体规定,它们共同形成了其德性论的公民观。他在城邦公民的德性与非公民的德性之间划清界限,在一览无遗地将柏拉图的烙印暴露出来的同时,又为其对城邦公民的判断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韩非的逻辑学思想,阐述了"刑名"思想的内涵,并客观的对其进行了评价。而后讨论了韩非"矛盾之说"的特点,并将其与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律进行了一番比较。韩非逻辑思想的最大特色在于,他的逻辑思想和他的政治主张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用法术来改造逻辑学,是韩非的一个特点,也是他的一个缺点。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人类对幸福的观念及追求幸福的途径不可避免发生变化。网络的出现满足了人们社会交往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但也不可否认网络中充斥着多元的文化对新时代人民主流幸福观造成一些冲击。马克思主义的幸福观是以劳动实践为基础的客观物质基础和主观感受性的统一,强调物质基础是满足精神需要的前提。因此,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念,传播主流幸福观,找到实现幸福的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臣 《魅力中国》2014,(1):308-309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代的伟大先哲,他的许多思想对后世有深远影响。本文就亚里士多德的一些思想展开讨论,并研究其思想对当今社会问题的指导意义。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亚里士多德处理问题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关注于亚里士多德对经济学的看法,并研究这些看法对后世的影响以及指导意义;第三部分则侧重于讨论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为蓝本,试图全面深入地分析格林短篇小说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童年,进而了解格林对人性的态度。他的短篇小说《破坏者》中特雷弗的悲剧弱点——暴力使之成为经典的亚里士多德式英雄的变体,而从天真到经验完成了灵魂净化之旅,从而揭示了格林对人性和生命的怀疑和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