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丹 《理论观察》2009,(2):157-158
电视新闻评论是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它集新闻、评论、专题为一体,以社会关心的话题为主.是追踪社会热点、展开新闻背景、阐释事件因果的深度报道,具有传播政策导向、表达自身立场、引导社会舆论、开启民众智慧、统一受众认识等功能。新闻评论是媒体的灵魂和旗帜。电视新闻评论与其它媒体相比较.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优势,掌握这些特征和优势有助于我们做好电视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2.
代长玉 《魅力中国》2011,(10):301-301
新闻评论是新闻报道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篇好的新闻评论所传达的信息甚至超过了新闻报道本身:所以,如何写好新闻评论,应当注意哪些问题,也是每个新闻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本文对此加以探究。  相似文献   

3.
王春艳 《魅力中国》2014,(25):276-276
微博的出现是继博客之后新出现的一种信息传播工具。微博作为信息的传播和获取平台,对新闻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来说,微博具有即时、即地、全民参与互动等优势,它的出现创新了人际信息传播的模式,开辟了新闻传播的新阵地。然而,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本文探究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特点与优势,分析它所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促进新闻传播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青 《理论观察》2014,(2):98-99
报纸新闻评论是媒介新闻评论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新闻评论形式,担任着重要的意见领袖角色。报纸新闻评论的发展一直比较平稳,但是当网络时代来临的时候开始遭遇冲击并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网络传播环境中研究网络是如何对报纸施加影响,报纸新闻评论又该如何制定发展策略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5.
李扬 《黑河学刊》2008,(4):48-50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表议论、讲道理,表明观点和立场、影响并引导舆论的一种新闻体裁。形象的画面、言辞的犀利直接冲击着观众的视觉和听觉。所以,要想研究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首先要从电视评论入手。以电视新闻评论为研究对象,要从“新闻化”、“多元化”、“平民化”等六个方面来分析论述新闻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
费滟杰  刘畅 《理论观察》2009,(2):156-157
新闻评论的选题,是指新闻评论要评说和论述的对象。它可以是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也可以是我们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事件和问题。通俗的说,它是新闻评论要涉及的领域和范围,即一篇评论要论及什么方面的问题或对象。社会现象和新闻事件是层出不穷的,不是所有的报道都需要配发评论,只有那些有评论价值的,包含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需要进行理性思辨的;  相似文献   

7.
宣传报道带有新闻性,因而正面宣传带有新闻的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信息属性和商品属性,正面宣传的规律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真实性是其本质特征。与新闻注重受众的接受度和信息的时效度相比,正面宣传更注重社会效益。与新闻价值更多地体现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等"有用性"不同,正面宣传的本质特征体现于精神层面的"有益性",是一种崇高的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8.
郑义明 《魅力中国》2009,(18):129-130
新闻传播是我们联系和沟通社会的重要纽带,获取信息最为重要的媒介。我国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新闻传播的自由权利,但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对相关的社会事物和公共人物进行相关的报道和评论,这就涉及到了人格权保护,新闻传播自由不是无限,而是必须定位于合法的界限之内。  相似文献   

9.
崔恩泽 《理论观察》2008,(5):168-169
新闻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一种特殊监督形式,是人民群众通过媒体对社会权力、公共政策以及社会事态进行评说、披露乃至批评的一种倾向性传播活动。新闻和舆论是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新闻要关注舆论,传播舆论;另一方面,舆论要借助新闻来实现自己的意志。新闻舆论监督的本质在于它的批评性。正是这种批评性形成了新闻报道的锋芒,使得新闻富有战斗性。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评论是报纸上一种常见的重要文体。评,即对当前工作、人民生活和社会现象,有所分析和说明,有所提倡或反对,有所赞扬或批评;论,即提高到理性认识的高度,讲出一些令人信眼的道理来。简言之,新闻评论就是触及时事的评论性文章,它具有新闻性、针对性和实感性。可以说,说论作为一种锐利的思想武器,代表了一张报纸的品位、水平、风格。如何写好评论,使其更具针对性,发挥其深化认识、匡正时弊、引导视听的作用,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选题要广泛。一篇评论的选题,常常决定这篇评论写作的成败。确定评论选题的一个基…  相似文献   

11.
林桂清 《魅力中国》2013,(17):297-297
新闻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工具,承担着舆论的主导职责。因此肩负着巨大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对于我国而言,由于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对于新闻舆论有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我国的新闻工作者,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以及勇于创新的新闻精。将自己培养成为适应时代需求的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刘畅  费滟杰 《理论观察》2009,(4):164-165
新闻评论的题目从哪里来?这是新闻评论写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即新闻评论的选题问题。在评论工作中,一篇评沦的成败,关键在于选题。能否正确的选准、选好论题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指导作用和影响到写作程序的进行。评论的选题,主要应从上头精神和下头情况的结合中去找,最根本的就是从实际工作中去找,从现实生活中去找,要把群众关心的问题,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列入评论选题范围。  相似文献   

13.
史英琪 《理论观察》2009,(6):159-160
新闻评论,我们并不陌生,包括记者述评、短评、编者的话、本台评论员文章等,其本质特征就是我们听说的本台发言。新闻评论具有政论性、新闻性和群众性等特点,被认为是媒体自身的旗帜,电视宣传中的评论当然也就是电视台的旗帜。可以这样说,没有评论的电视台就不是一个完整的电视台,新闻评论是动态新闻和深度报道的升华,是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阐述自己观点,讲道理,作论述。  相似文献   

14.
贾勇哲 《魅力中国》2011,(10):293-293
电视新闻杂志节目,是指按杂志的方式组织、编排内容,以传播深度新闻为主,同时兼顾其他社会功能来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电视节目类型。这类节目实际上属于资讯类新闻和评论类节目的结合体,让受众在了解新闻事件本身的同时。也从深层次的背景分析以及事件走势的解读中收获各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高君瑞 《魅力中国》2014,(26):276-276
新闻评论有其独特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介的“旗帜”和“灵魂”,从评论中可以体现出新闻媒体的主要倾向,没有评论的媒体是不完全的媒体,更不可能是有影响的媒体,写好新闻评论,是记者提升自我的需要,更是媒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报刊策划是新闻策划的重要分支,它与广播电视新闻策划的主要区别,是媒介特质及其操作上的差异。但无论哪种媒体及其传播行为的策划,都以市场运作作为背景和依托,报纸策划显得尤为明朗和突出。一、市场机制中的同业竞争丰富了报纸策划的层面,加快了策划操作的节奏报纸为了优化传播效果,胜过竞争对手。存在竞争,是报纸策划的基本动力。市场经济的显著特征是利益多元和同业竞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报业竞争,迫使经营者精心策划,多谋善断。改革开放以来,市场机制给我国经济生活带来蓬勃活力。由于印刷新闻———报纸比电子新闻带有更强…  相似文献   

17.
张道平 《魅力中国》2014,(22):295-296
微博的兴起与普及对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权威性,但又为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的“逆势崛起”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提供丰富选题和推动评论形式革新上。同时传统媒体中的新闻评论员大兴微博评论实现融合互补,也是微博对传统媒体新闻评论业务的一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飞 《魅力中国》2013,(6):56-56
“公民新闻”,也称参与式新闻,开放式新闻,草根新闻。指的是公民在搜集,报道,分析和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市民新闻”,并给出这样的定义:市民新闻是指市民(非专业新闻传播者)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个人通讯工具向社会发布自己在特殊时空中得到和掌握的新近发生的特殊的、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它称之为“来自业余新闻工作者的第一手新闻报道”。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新闻”产生于上个世纪90年代,由美国纽约大学新闻系主任杰依.罗森教授最早提出,并在他的倡导与推动下,于20世纪90年代形成一场波及全美,影响世界的运动。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也称为专栏评论,属于评论体裁。新闻评论的狭义俗称小言论,广义的新闻评论包括述评、短评、编者按、编后语等。新闻评论的种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按内容分类,可分为政治评论、经济评论、文艺评论、教育评论、科技评论、体育评论、社会评论等;另一类是按写作形式或规格进行分类,如小言论、编者按、短评等。但不管怎样分类,新闻评论在写作方面要求是相同的,即选材上做到有时代感、言近旨远;立意上做到微言大义、贴近深刻;议论上做到就实论虚,夹叙夹议;结构上做到开门见山,环环相扣;语言上做到生动活泼,准确鲜明;文风上…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在广播节目中,评论是薄弱环节。一位广播评论界的人士指出:“没有自己的评论或者评论水准不高的广播台(站),不能被认为是一座成熟的广播台(站);如果把这样的广播台(站)称为喉舌,这只不过是一个“五音不全”的喉舌。由此可见,广播评论在宣传报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经常播出有社会影响的好评论,已成为外界判断广播电台政治面貌和衡量其思想水准的主要标志之一。广播评论既需要评论的属性——新闻性和政论性,也需要适应广播的特点。也就是说广播评论是新闻评论与广播结合的产物,它是新闻评论这个体裁家族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