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军香 《企业经济》2003,(12):218-220
国有股减持曾被众多专家认为“多赢”,却无法摆脱“多输”的尴尬现实,最后被迫停止减持。本文认为,国有股减持失败,有理论和政策上的缺陷,主要有:主观色彩浓厚,以行政命令代替市场机制;以“弥补社保资金缺口”为减持的目的不合理;减持价格过高;减持过程中部分企业违法等。当然停止减持并不意味着永远放弃减持国有股,在条件和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再减持,这就必须做到:一要依法办事;二要确立合理的减持价格;三要正确处理减持和社保基金之间的关系;四要采取多样化的减持途径。  相似文献   

2.
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在国有股减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国有股减持方案及其市场反映 (一)国有股减持方案及其评议。 2001年6月14日,国务院有关部委颁布了《减持国有股补充社保基金的办法》,要求在新股发行中将有10%的国有股发行,其定价为新股的发行价。《减持办法》出台后,证券市场反映强烈,深沪股市深幅下挫,市场人  相似文献   

3.
汪洋 《广西会计》2001,(3):24-25
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选择一些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响国家控股的前提下,适当减持部分国有股,所得资金由国家用于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本文拟对一般上市公司可以采取的两种主要国有股减持方式-国有股配售和国有股回购进行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基于股权分置改革视角下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股减持,是在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提出来的。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股票计划额度管理原因,我国现行上市公司的股本结构普遍存在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但国有股、法人股在总股本中所占比重过大的问题日趋突出,国有股减持始于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的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减持国有股的对象指社会公众及证券投资基金等公共投资者。减持国有股所筹集的资金交由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另行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然而在四个月后沪深两市股指分别下跌700点和1670点,1.8万亿总市值和5000亿流通股市值灰飞烟灭。同年十月底,中国证监会宣布停止减持国有股。  相似文献   

5.
汪浩 《企业导报》2001,(8):22-23
<正> 我国国务院颁布的《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对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的方式和定价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确定了国有股的减持主要采用存量发行方式,即将现有的国有股出售给二级市场投资者。具体发行上是以新股发行或增发股份时的融资额为基数,减持数为该基数的10%。减持定价原则上采取市场定价方式,即以二级市场价格为参考确定。这一减持方案在目前兼顾了三方利益:国有股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出售;社保基金增加了来源;股价二级市场扩容压力不大,股民也能承受。但这只是照顾了各方面利益的短期均衡,而长期平衡这三方面利益的关键却被忽  相似文献   

6.
财经     
《财会通讯》2007,(6):5
证监会国资委联手应对国有股减持;基金公司向“私募”挺进;内地居民获准投资香港股市;《保险兼业代理机构管理规定》将出台;  相似文献   

7.
从去年6月《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文件的出台,到今年6月23日宣布停止通过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这一政策的前后变化情况,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关注。2001年6月,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开拓社会保障资金新的筹资渠道,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第五条明确规定,国有股减持主要采取国有股存量发行的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资者首次发行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存量出售…  相似文献   

8.
2001年6月12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正式发布.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叫停其中的第五条规定;第五条讲的是操作,操作中止,也就是《减持办法》黄了.  相似文献   

9.
《经营者》2004,(8)
<正> 输不起的国企总裁倪润峰无奈卸任7月,倪润峰被“钦点”为“告老还乡”了。3年后,当倪润峰重读《史记》的时候,对今日的退休是否会有“胜者王侯,败者寇”的感慨。早在1999年,倪润峰在长虹就开始制定“民营化”计划,核心便是国有股减持,目标是使长虹旗下的上市公司,成为国有股所占比例不超过20%的多元化的公众公司,其  相似文献   

10.
国有股减持,特别是上市公司的国有减持,已成为我国证券市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关于《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出台后,股市的反应是应声下跌,最后因对证券市场稳定性的冲击太大,于2001年10月22日暂停执行该办法。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该办法。一项本来方向正确的制度创新因为操作的简单化而陷入一种锁定状态,引发理论界的争议和研究。本文拟从国有股减持的制度根源和国有企业改革制度变迁及减持的最优路径选择来研究国有股减持。一、国有股减持的制度根源中国改革的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4,(8):40-46
7月,倪润峰被“钦点”为“告老还乡”了。3年后,当倪润峰重读《史记》的时候,对今日的退休是否会有“胜王候,败寇”的感慨。早在1999年,倪润峰在长虹就开始制定“民营化”计划,核心便是国有股减持,目标是使长虹旗下的上市公司,成为国有股所占比例不超过20%的多元化的公众公司,其中便包括管理层对公司国有股的购买(MBO)。  相似文献   

12.
余大杭 《福建财会》2001,(10):12-13
一、国有股减持方式及其定价。从目前国有企业改革试点方案来看。国有股减持有三种思路。一是减持国有股并使之转变为流通股;二是减持国有股以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并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三是减持国有股以激励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斌 《会计之友》2002,(1):38-39
国有股减持是当今证券市场比较敏感的问题,目前证券市场比较低迷一定程度上与国有股减持没有找到各方均认可的方式有关;但国有股减持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由之路,也可以说是实现由我国政府主导型投资向民间投资转化的有效途径,亟须得到妥善解决.本人通过对当前证券市场国有股减持方式及相关观点的思考,提出一种国有股减持思路,与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4.
齐夜 《企业导报》2002,(8):7-10
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第二天,股市全线飘红,股民信心大增。《停止国有股减持意味着什么》一文,对国有股减持政策的"出笼"到"废止",进行了分析和全面阐述,对股市的走向,做了建设性预测。该文资料详实,论证充分,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5.
经历了一年的阵痛与争议之后,国有股减持再次回到了起点。面对一项不成熟政策的废止,此刻人们却难说“倒退”。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停止在国内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理事会联合发布《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此时,距离之前国有股减持对股市造成巨大冲击已经整整7年了。那么,这一次的国有股转持是在什  相似文献   

17.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肯定股份制和实施国有股减持,是认识的两次飞跃 国有股减持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国有股减持变现要创新战略思路、突出市场机制国有股减持变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国有股减持的关键问题在于减持价格的确定、减持运行的机制和减持的速度。本文通过浮动定价机制的设计,认为采取国有股逐步拥有流通权并选择减持,市场最终可以发现国有股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国有股减持、国有企业改革与改善上市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酝酿已久的国有股减持办法2001年6月终于出台。这是我国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促进证券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方面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其意义和影响将十分深远。本文试图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的角度解读《国有股减持法》。  相似文献   

20.
国有股减持方案屡试屡败,究其原因和减持目标不明,甚至不正确有关.本文试图从国有股减持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辨证关系角度为制订国有股减持新方案,确立新目标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