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土资源部在无锡召开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会议强调:节约集约用地,是按照中央要求严格土地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缓解我国土地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紧迫任务。为了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必须坚持4个结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依照国务院规定批准兴办的各级各类开发区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等文件精神,着力推进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切实提高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5年来,国土资源部共组织开展了三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评价工作旨在通过开展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调查,摸清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测算开发区各类土地利用潜力,为促进开发区土地利用由外延扩展转变为外延扩展与内部挖潜相结合献计献策,并根据现实需求和问题对现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政府主导统一储备开发模式,有利于调控土地市场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新认识:节约集约用地是一项系统工程47号文件是继《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后,对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的落实和细化,也是对全国国土资源部门加强节约集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阐述指标含义、量化方法和评价模型,对广东省开发区土地进行集约利用评价,并测算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上并不集约,集约用地水平与所属地市的经济发达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不同地市、不同类别开发区之间差距较大;广东省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潜力仍然较大.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节约集约用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中,创新用地思路,着力构建国土资源"多快好省"利用机制,提高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探索出了"节约土地、集约建设、持续发展"的节约集约用地"十种模式",走出了一条"有限资源、无限发展"的新路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6.
要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全面解读耕地红线的内涵;保护耕地红线是我国耕地资源及其利用特点决定的,是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是应对当前所面临严峻形势的需要,坚守耕地红线就是掌控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守耕地红线要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线;通过"土地日"宣传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切实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共识;要坚持内涵挖潜,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措施;通守健全、完善执法与服务机制,优化节约集约用地环境;同时要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技术与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7.
关于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从分析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问题提出的经济社会背景出发,论述我国土地资源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着重阐述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一般理论和分析新视角.提出单位产值占地率与单位用地产出率同等重要的观点,以及评价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一般方法,最后全面系统地论述提高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农村经营管理》2007,(8):28-28
为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被认为是土地利用从粗放到集约转变的风向标。在安徽省合肥市,时任市委书记的孙金龙敏锐地感觉到:经济要高速发展,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必是今后的大势。大变革,才有大机会,被动不如主动!于是,主动向国土资源部要求在合肥市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2008年10月,国土资源部向安徽省政府发出《关于合肥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的复函》,批复同意在合肥市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试点。自此,合肥市成为全国唯一的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四年过去了,合肥市的试点工作开展得怎样?有哪些成效与启示?2012年5月下旬,本刊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走进了合肥市。在这里,记者看到了节约集约用地在合肥市整体大发展格局下的大作为……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现实问题及原因节约集约用地是根据我国人均耕地偏少、土地利用粗放浪费的国情提出来的,它既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热门话题。1998年修订的新《土地管理法》就提出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2008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节约集约用地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闲置土地大有潜力可挖清理和处置闲置土地,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仅是国家政策大势所趋,也是山西省后备资源紧张的现实情况要求。为此,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山西省部署了一次全省的闲置土地情况调查清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并非对传统型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的全盘否定,而是一种必要的修订、完善和创新,其核心是以节约集约用地的理念来合理安排好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与非农业建设用地的配置.文章分析了节约集约用地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内涵、特征,提出了基于节约集约用地理念的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方法,探讨了节约集约型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土地的要求也有所改变,在经济发展期存在高投入与低收益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地管理效率。因此,要想转变现有局势,迫切需要实施相关措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章分析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意义,提出了我国农村土地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两次土地资源调查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第一次土地详查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从调查背景与依据、技术方法、基础图件和存储方式、坐标体系及比例尺、调查内容与范围、土地分类体系等6个方面阐明了两次全国性土地调查的差异,进而揭示了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中存在的地类归并与实际不符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相关工作、人为因素影响地类调查结果及因技术先进忽视实地调查等问题,并对未来我国的土地资源调查进行了展望,在重视土地动态调查、保证调查成果精准与实用、注重土地资源质量调查、加强土地调查监管制度和公众参与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日前,根据国务院的决定,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已调整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其领导机构名称也相应调整为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兼任。进入新时代后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就此拉开新的序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在我国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实现统一管理的背景下开展的新一轮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是摸清我国自然资源基础家底,全面掌握真实、准确、可靠的自然资源基础数据的重要而且必要的手段。与1996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及2006年底部署、2007年正式铺开的第二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规划与节约集约用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应对新的形势科学合理地编制好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构建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指导框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节约促保护,以保护促发展,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根本保障。针对目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这一理念全面融入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当中,制订节约集约型的土地利用规划,从而为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用地需求大增.同时,也有大量土地资源被闲置浪费,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土地供需矛盾.为此,国务院颁布了<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作为土地调控的重要举措,并明确规定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我国今后土地利用的根本方针.文章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利用规模、土地使用标准、土地有偿使用等方面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资本化趋势及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增量土地资源紧缺、存量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耕地资源流失严重三大问题.如何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笔者认为,应综合考虑社会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走土地资本化的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9.
节约集约用地在发展中位居何处引人深思过去30多年,我国土地、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相对较为粗放。人们强调更多的往往是资本和劳动的扩张,而对土地扩张在经济进步、GDP提高方面的作用关注得较少。其实,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在国家发展方式转变中到底处于什么位置,非常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为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