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公众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广泛关注促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组织隔离与业务分立等一系列监管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然而,近期的实证研究却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损害投资者利益"这一监管前提提出了质疑。本文在对1995—2007年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证结果与监管当局观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利益冲突监管政策调整思路,以期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效率的提高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公众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的广泛关注促使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组织隔离与业务分立等一系列监管措施以保护投资者利益。然而,近期的实证研究却对证券分析师利益冲突损害投资者利益这一监管前提提出了质疑。本文在对1995—2007年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实证结果与监管当局观点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据此提出了若干利益冲突监管政策调整思路,以期为我国证券市场监管效率的提高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公司治理机制的整合》郑志刚著作为公司治理存在现实基础的代理问题除了表现为投资者与经理人的利益冲突,同时还表现为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4.
数字     
《新理财》2013,(5):18-18
7000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需求规模随着中国主要金融监管机构近期作出一系列监管调整(包括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等)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认为,这将使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从目前1.5%提高至约6%,代表着境外投资者在银  相似文献   

5.
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从试点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市场广泛担心该业务中的直投保荐模式可能加剧承销商与一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揭开事实真相,本文对A股市场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直投保荐模式并未显著加剧利益冲突,有力地澄清了市场各方对直投保荐模式的质疑。此研究不仅表明我国监管层的监管和证券公司内部防火墙制度有效规制了直投保荐模式中的利益冲突,也为监管部门发展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提供了新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聂正彦  安小雪 《征信》2013,(6):51-55,77
资信评级在金融市场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证明了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原因所在。因投资者利益与筹资者利益的对抗、收费模式的变更及松散的外部监管引发了资信评级的利益冲突。利用混合策略博弈模型,分析影响评级业利益冲突的因素后,得出应从监管者和评级机构方面着手,化解资信评级业利益冲突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择美国债券市场作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参照,通过对美国债券市场以及国内其他类型债券市场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的总结、思考,认为我国公司债券市场应该由证监会统一监管,采取核准制发行并逐步向注册制发行过渡,在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银行间场外交易市场交易;应该充分发挥自律组织对监管的补充作用,鼓励私募发行以发挥其对公开发行的补充作用,完善做市商制度以引导其对场外交易市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祁斌 《中国金融》2012,(18):42-43
作为一个比较彻底的市场化产品,私募债肯定不是保姆式的;私募债未来的发展,需要注意对风险的把控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总体比较滞后,有体制原因,有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因,也有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足的原因。但是无论从投资者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加快债券市场发展是共识。中国债券市场近期有两个重要进展,一是针对债券市场中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分割发展、分割监管的状况,  相似文献   

9.
绿色债券市场快速增长,为各国的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了中长期低成本的资金支持。国际经验表明政策工具可以通过建立对绿色项目和绿色债券市场的监管和扶持框架,支持启动绿色债券市场,而市场参与主体则应自下而上推动市场建设。发展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应该明确"绿色投资"和"绿色债券"的定义、认证与监督;鼓励绿色投资,提高绿色债券的吸引力,培育绿色投资者;监管部门协调一致,发布绿色债券市场监管准则和措施;扩大发行主体范围,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试点发行绿色债券。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债券市场交易主要集中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而开设丙类账户的机构投资者是该市场的主要参与力量,对其监管关系着债券市场整体监管的成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丙类账户交易具有普遍性、隐蔽性、短时性、关联性等特点,给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本文对丙类账户的对敲、代持、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异常交易行为及风险进行探讨,从交易模式、信息披露模式、监管模式等方面分析了丙类账户交易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发展做市商制度、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理顺监管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欧洲高收益债券市场违约风险监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年以来,欧洲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高收益债券市场。除了债券自身信用评级水平之外,欧洲高收益债券违约率的高低与市场监管力度以及宏观金融经济运行状况密切相关。欧洲监管当局把对高收益债券市场的监管重点放在:规范市场信息披露及信用评级标准和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保持交易行为的规范性和跨国界市场交易衔接处理等方面,这些监管策略的实施对控制市场违约风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欧洲的监管经验对于今后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的尝试性推出也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参与主体众多,主要分为发行者、中介机构、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四类。现将各参与主体及其角色定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王敏  王玮 《福建金融》2013,(11):30-34
中国债券市场整体规模已跃升至世界第5位。本文对国内债券市场发展历史和市场监管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在分析现行监管体系对债券市场发展的影响后,提出改革和完善国内债券市场监管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债券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发展债券市场对于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发展债券市场的重要性,通过探讨我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重点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思路的建议:全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拓宽投资者投资渠道、建立统一的债券托管体系、完善监管框架并推进注册制、健全信用风险处置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内生于发行人付费模式的利益冲突导致信用评级机构背离其债券市场“看门人”的职能。本文在梳理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的内涵、表现及根源,总结分析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治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结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具体情况,剖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有效运行的现实障碍,最后提出提升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利益冲突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债券市场上对公司债券发行的审批监管有发改委、证监会以及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多个部门,即存在着多头监管的问题,这种多头监管是否意味着低效率呢?本文以中国债券市场上发行的公司债券为研究样本,以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通过研究发现,监管部门的增加非但没有提高监管成本,反而降低了监管成本;同时,某一监管部门通过简化审批程序降低监管成本,也会导致其他监管部门同样采取降低监管成本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债券市场的多头监管并不完全意味着低效率监管,各监管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完善中国债券市场的监管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美元指数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渠道,发现美元指数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债券市场的重要因素,并对美元指数影响中国债券市场的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投资者资产配置均衡模型讨论美元指数影响中国债券市场的直接体现.  相似文献   

18.
流动性是信用债券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高度关注的问题。从债权终止风险的视角出发,本文分析了投资者在投资期限习惯和信用品质偏好上的差异而产生的债券估值差异。可以发现,在配置型和交易型投资者并存的信用债券市场上,流动性水平与投资者异质性有关。提高配置型投资者比例、提高两类投资者间的异质性、降低同类投资者间的异质性能改善市场流动性。因此,培育合理的投资者结构对促进信用债券市场流动性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和国家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完善法制、推动发行交易管理分类趋同、提升信息披露有效性、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健全定价机制、加强监管和统一执法、统筹宏观管理、推进多层次市场建设、拓展高水平开放十个方面,对推动公司信用类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从现实情况来看,当前我国债券市场发展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如何解决中小企业尤其是科创企业在自身信用资质较弱的前提下利用债券市场直接融资问题;二是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信用债到期能不能按时兑付问题。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方面,笔者认为建立和发展我国高收益债券市场是一条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杜平 《金融博览》2014,(10):44-46
与其他金融市场一样,“黑天鹅”事件总是让债券投资者措手不及.尽管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程尚浅,但近年来黑天鹅事件在债券市场肆虐的次数,并不比其他主流投资市场少.债市的几次黑天鹅来临,经常没有征兆、没有缓冲,疾风骤雨般袭来,投资者总是需要任仓促之间直面抛盘涌现、收益率暴涨的惨烈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