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 中国房地产市场虽有很大发展,但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区域角度来看,全国各地区房地产市场还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房地产自身的地域性和不可移动性,同时中国经济发展、开放程度和城市化进程的区域差异又加深了这种房地产市场的区域不平衡性.因此,在房地产发展和研究中, "位置"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根据Tobler(1970)的地理学第一定律"在地球上,任何事务都和其它事务有关系,但是距离近的比距离远的关系更大",各地区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差异必定与它们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关系有关,相邻地区的房地产市场之间应该有较强的相互影响.当前国内对区域房地产市场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大多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截面数据或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这种传统分析工具无法纳入空间因素的影响.本文拟使用空间统计学进行分析,这种新分析方法恰恰强调了地理空间效应. 相似文献
2.
冯朝阳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4,(4):61-68
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区域分离系数及空间坐标中心法,以GDP和人口数作为衡量新疆区域差异的指标,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刻画了新疆县域差异的演变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新疆总体差异变动以2006年为拐点,总体有扩大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对总体差异的影响程度最大,但影响度有下降的发展势头,而第一产业影响度有所上升,第三产业影响度持续下降,同时产业的地理集聚效应大于结构效应;天山北坡经济带与天山南坡产业带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新疆经济中心向这两个增长轴带偏移,而人口中心与经济中心分离现象趋势加剧;三大地区内差异特别是北疆内各县域的发展差异是目前新疆区域差异扩大的首要原因,同时南疆内部和三大地区间差异对总体贡献率有上升的势头,北疆内部差异有下降态势,区域分离系数也以2006年为拐点呈“U”型结构。最后提出不断提高北疆地区沿边高寒地带县域的发展是新疆在今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不断促进南疆增长轴带发育以辐射周边是新疆利用后发优势发展本区经济的重要发力点。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2008年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的区域经济差异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差异。缩小差异,促进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加落后地区的投入;强化点轴扩散效应,优化空间开发结构;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区域间产业的合理分工与协作。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保险市场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南监管局课题组 《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
针对河南省各地市保险业发展状况不一的现状,本文从促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角度,分析各地市差异存在的原因.寻找推进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空间分析法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四川省21市州2001~2008年间的人均GDP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方法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研究,计算出各市州人均GDP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并通过对各年份空间联系局部指标的分析,揭示了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时空变化特点,分析了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东、中、西部保险在区域保费收入、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区域保费增长数量及速度、保费收入的GDP弹性、潜在保源转化率上有较大差距,而在保险结构、保险经营、保险法律、保险监管等方面呈现出趋同性,没有多大的差别和明显的区域保险特色.因此,应从区域保险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东部保险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制定中、西部保险发展的差异化扶持政策,实施区域保险经营行为差异化,以促进区域保险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甘肃省14个市州2010—2019年的数据,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梯度和灰色关联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结合GIS软件,对甘肃省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甘肃省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呈绝对差异加速增大,相对差异呈现循环波动的下降态势;(2)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地带总差异、地带内和地带间差异显著,不均衡程度增大,三者的波动同步性较强;(3)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各区域内市州数量变动明显,但始终保持以“三极核心”和“两极核心”的演变过程,“西北强、中东弱”的空间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明显改善;(4)信息服务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甘肃省国内和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旅游接待能力、交通可达性和人力资源因素是缩小甘肃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差异应考虑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两规"的颁布实施以来,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区域差异越来越大,研究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托制度的不合理导致的行政性垄断市场结构下竞争机制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异地展业、产品投资门槛、产品流通等方面.同时,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割裂了区域金融资源和信托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因此,问题的解决必须从完善我国信托制度入手.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针对我国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现有研究只重视国家层面而忽视区域差异的事实,基于跨省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不仅就全国整体,更深入东中西部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区域差异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进、出口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区域,其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我国金融发展影响国际贸易的现有研究只重视国家层面而忽视区域差异的事实,基于跨省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理论,不仅就全国整体,更深入东中西部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区域差异影响。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进、出口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在不同区域,其影响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全国31个省市地区为区域划分标准.分别选取1990年和2009年的金融机构农业存款、农业贷款以及财政支农和第一产业增加值,运用Geoda软件,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残差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并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却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全国31个省市地区为区域划分标准,分别选取1990年和2009年的金融机构农业存款、农业贷款以及财政支农和第一产业增加值,运用Geoda软件,建立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残差模型,回归分析表明,农村金融并没有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财政政策对农村经济发展却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制度环境、空间溢出与产出效率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内,选取2003~2016年我国29个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分析我国市场化进程和对外开放对区域产出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地区间的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度与产出效率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差异性;市场化进程与对外开放对我国区域产出效率具有显著的增长效应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这种地区间制度环境的差异性以及产出效率空间溢出的局部性是引起我国区域产出效率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本文建议我国政府把统筹改善各地区改革开放进程的不一致和不平衡作为今后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推进的一个重要方向,积极借鉴东部地区积累的经验和发挥中西部地区的后发优势,缩小地区间发展效率的差异,优化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迅速扩大,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金融发展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本文以广东省各区域为分析对象,将广东省分为珠三角经济区、东翼经济区、西翼经济区和山区经济区,利用金融相关比率、贷款存款比和泰尔指数等分析了广东省各区域金融发展差异,在此基础上,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并就实现区域金融协调发展提出... 相似文献
16.
东中西三大地带上市公司之间的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市公司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会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房地产市场化区域差异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房地产业在短短十几年内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发展阶段,且房地产业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这种畸形发育导致邓房地产市场的无序性与不公平竞争,出现了种种问题。本文以土地出让市场化程度、住宅私有化程度、住宅价格商品化程度、住房消费支出度、房价收入可比度、房地产投资多样化、房地产金融自由度、房地产投资开放度、房地产市场化整体程度等指标测算了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房地产市场化的区域差异,提出了不同房地产业的发展战 相似文献
18.
张春姹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5):54-58
区域金融问题是国内近年来金融领域研究的重点,其中诸多研究文献定位于国家角度,主要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或省际之间的区域金融差异问题。基于省内的区域金融分析较少,随着国家不断增加的区域发展战略,已经打破了省际的地域限制,并成为附近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基于以上原因,文章以区域金融为理论基础,采取实证的方法,对河北省的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进行分析,以求为河北省打造沿海强省和金融大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31个省的1999~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实证中国不同地区人力资本投资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对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显著,而中等教育的作用不显著,且存在区域差异;在高等教育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对旅游业发展的效应不显著,而在高等教育落后地区则较为显著。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旅游产业反馈效应一般。因此,高等教育落后地区要重视旅游高等教育的规模和质量,教育发达地区要重视旅游教育的结构和层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