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均衡分析既是西方经济学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都广泛地运用了均衡分析方法,从而分析了宏观经济均衡条件,建立了宏观经济均衡理论,达到了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研究目的。与西方经济学"将均衡建立效用价值论基础上"、"分析物质产品供求均衡"、"侧重揭示社会经济体如何从不均衡走向稳定的均衡"、"只研究均衡一般而不研究均衡特殊"等特点不同,马克思经济学的均衡分析则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不仅研究了"均衡一般",也研究了"均衡特殊",侧重揭示资本主义经济体如何从稳定的均衡走向不均衡,从而达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郝暖 《投资与合作》2011,(11):204-205
马克思、熊彼特和凯恩斯都是经济危机的内因论者,认为内生变量对经济过程造成扰动,扰动导致波动,并通过市场机制的联动造成总量失衡和危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生产为熊彼特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持续性动力.也以刹润率下降补充了熊彼特仅仅限于生产扩张和市场变动导致危机的分析。马克思对现实经济过程的分析与凯恩斯对。理规律的强调也可相互补充和衔接,使对生产过剩危机形成机制的解释更加有效。由于经济开放导致经济危机的输入,注意吸收凯恩斯主义关于政府干预的经验教训以发展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具有肾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地租理论形成与发展综述 按地租、地价理论发展的顺序可以将其分为4个阶段:17世纪中叶到本世纪19世纪初,即地租、地价古典经济学理论阶段;19世纪上半叶,即地租、地价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阶段;19世纪下半叶,即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阶段;20世纪初至今,现代西方地租、地价理论阶段.  相似文献   

4.
韩君 《甘肃金融》2011,(9):58-61
引言(一)国外研究综述早在1662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就提出了级差地租的概念,并对级差地租、土地价格等做了初步阐述,开创了早期房地产理论研究的先河。以后,杜尔哥、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相继对土地经济问题及住房问题进行了探讨。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贯穿于《资本论》全书,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灵魂。马克思通过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的经济根源,是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锐利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的再认识,分析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规律。资本主义高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货币信用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应该充分把握马克思货币金融理论的本质,积极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资本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7.
据《辞海》解释:“利息俗称‘子金’。借款人支付给贷款人的报酬。”现在一般的说法:利息是货币所有者 (债权人 )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借款人 (债务人 )处获得的报酬;或者说:利息是债务人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所付出的代价。   然而,从经济学理论上讲并不那么简单,特别是关于利息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家们各有不同的解释。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利息是借贷资本的伴随物,是平均利润的分割,因此,利息由平均利润率和借贷资本市场供求状况决定,同时受借贷风险大小、借贷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英国经济学家 W配第认…  相似文献   

8.
(一)传统理论认为,国家信用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和掠夺劳动人民而利用的一种信用形式。因为,国债的利息总要通过增加税收的办法转嫁到劳动人民头上。这种把国家信用同现代税收制度统一起来的理论对于揭露资产阶级政府运用国家信用来掠夺和剥削劳动者,激励工人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政府有重要作用。但是,它也否认了国家信用在促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分工理论是其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尤其是集大成者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基础上加以批判而发展形成的,有着极大的科学性,在现代得到不断延伸和发展。当前,理论界对马克思分工理论的研究大体沿三方面展开:一是对原有理论的认识和发展;二是以马克思分工理论为分析框架;三是对不同理论进行比较和融合。本文对上述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陈锋 《时代金融》2013,(12):314-315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探讨资本主义危机受到关注。理论界普遍认为马克思本人没有提出一个比较系统的危机理论。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危机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探讨,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比例失调危机理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借金融危机以来展开的危机问题的讨论为契机,通过介绍比例失调危机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对其的争议,从而为马克思主义视角展开的危机问题的研究提供历史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从深层次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论证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对于运用科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于跃 《新理财》2013,(4):46-46
社会各界对于2008年金融海啸仍心有余悸,而谈及“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形势,主流经济学家们似乎仍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说法。日前,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称,尽箭货币数量论和凯恩斯理论大体可以解释1930年代的大萧条危机,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理论也町以解释1970年代的滞胀现象,但主流经济学家们对2008年金融海啸的解释却不足以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13.
政府和市场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重点。政府在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政府过度干预经济,会破坏市场自由竞争制度,扼杀经济增长。因此,理清政府与市场的法律边际十分重要。以金融机构危机处理为例,2008年经济危机中各国采取直接注资或接管问题银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了金融困境,但也引发道德危机和财政问题。我国在金融机构危机处理中,亦存在“重行政,轻市场”的情况。对此,本文拟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出发,探讨金融机构危机处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定位问题,为金融机构危机处理提供市场化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特殊性是传统的危机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本文结合金融危机理论的新进展,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金融领域和非金融领域的收支表恶化、利率上升以及不确定性增加等几方面探讨了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危机的动态过程;最后,得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劳动分工理论一直不被主流经济学所重视,但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一直都在探讨分工与效率之问的关系,并且劳动分工理论也逐渐走进经济学家的视野。劳动分工和生产效率的研究拓宽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视角,增加经济学对经济现象的解释力。本文综述了主要的分工理论。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分工的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从企业内部分工到企业问分工、产业分工、企业网络化生产。在分析分工与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我国制定产业政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甘小军 《时代金融》2013,(24):214+216
20世纪70年代滞胀问题使凯恩斯主义陷入危机,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趁势而起,他们以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为假设,证明了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并不能促进经济稳定,主张政府减少对经济的干预,重新回归到古典经济学所提倡的自由主义。本文对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中性理论、货币政策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学者都对企业的规模边界约束因素进行了分析.但马克思主要从现实的生产环节出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历史发展之具体角度进行分析;而新制度经济学学者主要从交易费用这一相对抽象角度进行分析.两种理论主张对现实都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所表现出的特殊性是传统的危机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本文结合金融危机理论的新进展,运用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金融领城和非金融领域的收支表恶化、利率上升以及不确定性增加等几方面探讨了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产生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危机的动态过程;最后,得出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自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1973年提出金融深化理论后的30年中,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对金融自由化的利益倍加关注,并进行了激烈的论战。这些争论带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金融自由化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自由化是相对的,过度开放和过度压抑同样都是有害的;金融自由化的后果可以是双重的,有些作用是相互抵消的;金融自由化与危机有关,但后并非前的必然结果。以金融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否认金融全球化的效率和结果是一种偏见。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在经济学领域还是在会计学中,收益都是最受关注的重要概念。因为20世纪5O年代以后,会计理论家协调经济学和会计学上的收益确定观点的尝试,不仅给了后者以新的理论基础,而且使会计技术方法与更完善的会计理论一致起来。经济学家和会计学家认识事物所处的立场往往是不同的,他们提出的关于事物的理论也就难免不发生差异。然而,从经济学角度来认识会计学收益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对完善会计收益的确认和计量是大有益处的。一、经济学收益从历史上看,收益概念最早出现在经济学中。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收益定义为"财富的增长",后来的经济学家大都继承并发展了这一观点。大多数古典主义,尤其是艾尔弗雷德·马歇尔1890年在其《经济学原理》中,将"财富的增长"这一收益观引入企业,提出了区分"实体资本"和"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