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个人信用征信体系通过采集、披露和使用个人信息,在有效保障市场交易安全的同时也对个人信息安全造成极大危险。在我国目前信用征信体系已初步建立的情况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却仍然空白。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快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对征信体系下个人信息采集、披露和使用的目的、主体、范围和程序进行规范,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配套机制,将个人信息置于法律的切实保护之下。  相似文献   

2.
卢炳权  石晓波 《征信》2023,(6):36-43
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属性和财产属性,民事立法应当为其“赋权”,最大限度地维护信息主体的人格尊严和自由,进而充分保障个人信息的正常有序流通。在信息社会里,个人信息侵权案件数量增多且呈现出传播范围大、危险系数高、不确定性因素强等特征,对个人信息权的保护不应局限于事后救济,还要注重事前预防。我国《民法典》第997条规定的人格权禁令应作为个人信息权的司法保护路径之一。人格权禁令横跨民事实体法与民事程序法两大法域,其适用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行政监管的事前预防机制、个人信息损害赔偿诉讼不存在冲突,信息主体有自由选择保护路径的权利。司法机关应当以平衡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和利用为基本准则来规范人格权禁令在该领域中的适用。  相似文献   

3.
在网络化、全球化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更为便捷、广泛,更具不可控性,个人人格权的保护益发重要。研究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问题,对于构建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完善我国个人信息立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借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进一步剖析国内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和问题,进而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以事前保护为基础,事后保护为救济.事前保护以"告知—同意"规则为核心,但规则本身存在缺陷;事后保护以侵权责任兜底,但侵权责任认定存在困难.鉴于区块链技术中新型信任机制可对事前同意进行补足,不可篡改性与事后保护具有高度契合性,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变革提供了全新视野与方法.区块链技术嵌入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5.
郑华宇 《金卡工程》2010,14(9):120-120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带来大量个人信息的流动,非法收集、利用、公开个人信息的案件也随之出现,个人信息的保护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一些基本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国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模式的研究,以期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近期媒体报道客户资料外泄事件频发,作为连系千家万户的邮政企业.自当加强对客户个人信息的保护。本文从客户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理角度,结合邮政行业客户个人信息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邮政企业如何管理和保护好客户个人信息,有针对性地提出工作建议.以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7.
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体系,散见于各个部门法中的个人信息保护,在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的新形势下,难以形成有力的保护,缺乏具体、可操作性的规定.《民法总则》首次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为未来制定单行法或通过其他方式进一步细化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介绍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有法律依据和目前个人信息保护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欧盟二十年来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路径和设计理念,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红熠  杨妮妮 《征信》2016,(6):43-46
我国互联网征信自起步以来快速发展.但由于互联网征信具有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业务特征,互联网征信业务与个人信息主体权利保护之间存在不可回避的冲突.如何平衡好行业发展与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成为互联网征信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应通过加快推进个人信息权利保护立法、完善互联网征信监管办法、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等方式,在合理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的前提下,推进互联网征信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领域对于消费者权益保护体制机制建设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近年来,旨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陆续出台,对商业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其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营销宣传行为管理以及第三方合作机构管理是关注度比较高的问题,有必要对相关监管要求进行研究并思考提升相关工作的路径。一、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合法合规要求与提升路径(一)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的合法合规要求1.处理个人信息的原则与“知情-同意”规则。  相似文献   

10.
《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权利及信息处理规则作出系统性规定。侵害个人信息权利将承担法律责任。银行应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完善隐私政策并明示处理规则,防止过度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科学实施个人信息分类分级保护,建立个人信息权利的申请受理处理机制,加强对外信息合作安全管理,严密跨境数据传输,切实提高个人信息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司佐峰 《河北金融》2020,(11):57-59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不断增加,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在国家大力推动下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不断完善,但仍有改进空间。通过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现状,及西方发达国家个人信息数据的定义、立法模式、数据来源渠道及处理、独立的监督机构、制定移动互联网等个体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条例和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分析总结,以期对当前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领域规章制度的建立、操作细则的完善以及监督保护手段的增加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冀志芳 《征信》2011,(2):21-24
各国征信立法都将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作为重要的规范内容.在借鉴国外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征信活动实践和立法进展,提出我国个人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整体框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我国首个个人信息保护国家标准将于2月1日起实施。工信部信息安全协调司副司长欧阳武表示,该标准的出台和实施结束了“无标可依”的历史,意味着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要在“最低限度基础上做到更好”。据了解,该国标《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于2012年11月发布,属国家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类,对利用信息系统处理个人信息的活动起指导和规范作用,目的是提高企业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水平,促进个人信息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迅速发展,个人信息的传播和使用日益增长,个人信息被滥用的现象也日益增多。如何在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有效流通间取得平衡,各国都进行了广泛探索,并以欧盟和美国为代表逐步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2009年2月《保险法》和《刑法》修订后,保险行业的个人信息保护也进入了新的阶段。本文着重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保险业相关立法实践进行分析,对未来立法和监管实践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祁发俊 《金卡工程》2010,14(5):337-337
个人信息保护关系到个人的隐私权、人格权、财产权等权利,关系到信息自由与共享,也关系到我国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研究工作任重道远。本文将就我国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意义,以及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状况做一个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丁西泠 《征信》2019,(11):50-55
增强政府和公民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关注个人信息侵权问题,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寻找有效的救济途径刻不容缓。借鉴国外成熟的法律制度与文化,结合我国国情,建议从健全个人信息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设立对内和对外的双重监督机构、重视行业自律等视角,从立法、监管、自律多层面进行路径重构,建立新时代综合个人信息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7.
闫海  冯硕 《税务研究》2022,(4):69-74
2021年《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颁布和实施对涉税信息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实纳税申报的在先性假设、涉税信息共享范围的扩张、信息化征管加剧风险是纳税人信息保护与税收征管冲突的现实逻辑。但是,公共利益优先和私人利益比例原则下的有限让渡,能够实现公私利益价值统一,构成协调纳税人信息保护和涉税信息管理的利益基础。《个人信息保护法》是一部兼具公法与私法属性的综合性法律,具有管制和自治的双重色彩。我国应当协调纳税人信息保护与涉税信息管理的冲突,按照《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要求,把握《税收征管法》修改契机,进一步完善涉税信息的保护范围、一般规定、共享机制和保护责任等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字科技和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征信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违规采集、信息滥用、数据垄断等问题,个人信息保护受到了挑战。秉承“客观中立、包容审慎”的原则,在分析互联网征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业务特征、潜在风险和信息保护等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加强科技监管、严肃监管规则、坚持审慎性原则、建立数据确权机制等互联网背景下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推动我国统一社会信用立法进程取得重要进展,但其中针对公共信用信息的规范内涵阐释不清,归集范围界定不明,未能同个人信息保护体系实现融贯运作。从根本上看,公共信用信息归集逻辑正在由国家治理向个人保护嬗变。从公共信用信息“最大化”归集到个人信息“最小化”处理过渡中,应当以形式违法性和实质违反公德性作为公共信用信息二元关联标准,围绕公共信用信息私密度构建差异化归集机制,对不影响信用状况识别的私密信息或敏感个人信息予以脱敏处理,从而平衡个人信息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张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提高,国内关于信息安全保护也越来越受重视。2012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大会上,我国第一项个人信息保护专项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首次亮相。可见,我国信息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的严峻性,也从侧面反映了信息安全保护领域潜伏的巨大商机,尤其是当前热议的"硬件信息安全销毁"新领域。作为国内硬件销毁领域的领跑者,和升达始终专注信息销毁的研究和开发,努力抢占行业技术至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