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实施协同育人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其关键是要协同多个育人主体和多种育人资源,从而落实好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充分调研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第二课堂”制度实施现状,为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制度、发挥其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建议,对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三全育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开展育人工作的过程中,应该从全员、全程、全方位三个方面着手,实现“三全育人”。在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背景下,应该进一步加强“三全育人”机制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采取创新性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作用。与此同时,将各类资源整合,完善各种育人体系,重点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发挥“三全育人”机制的优势作用,确保学生具有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文章对公共卫生事件前提高职院校实施“三全育人”的理论依据进行阐述,提出了“三全育人”机制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应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大思政”格局下构建“三全育人”体系。通过分析“大思政”格局的内涵,指出当前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加强顶层设计,落实主体责任;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实现全员育人;强化时间管理衔接,实现全程育人;建立立体多维模式,实现全方位育人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统筹发展、协同育人新格局,是新时代培养全面发展、心怀“国之大者”、堪当大任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环节与重要途径。高职院校面临课程思政认知缺位、育人实效不足;教学体系设置重专业技能忽视学生价值重塑;教师人才培养与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以建筑工程测量课程为例,需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的多维度大思政格局,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高素质教师人才队伍、善用“大思政课”、坚持“三全育人”全面促进高职院校实现高质量发展、更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大任。  相似文献   

5.
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实立德树人、践行三全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立足于双高计划建设对人才培养的任务要求,围绕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现状问题,提出规划同心圆、完善培养链、增加突破点、拓展纵深带、构建新格局,打造五位一体育人生态,对当前高职院校助力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钰 《现代商贸工业》2022,(15):241-242
高职院校实验室是保障教学实验、技能竞赛、科研活动正常开展的重要教学场所,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是保证实验室安全的基本前提和关键因素。本文分析了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的现状,通过探索全员参与、全过程培养、全方位教育的“三全育人”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工作,尝试探索并提出“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职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管理策略,以实现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防范实验室安全事故,强化实验室安全效果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建立了"奖、助、贷、补、减、免"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多元资助体系,较好地解决了贫困大学生最迫切、最基础的问题,对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国内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发展趋势来看,仅有物质资助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资助的育人功能,但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存在观念落后、主题局限、方式单一等问题,从破解资助育人难题的角度出发,文章阐述了"三全育人"资助育人运行机制,通过挖掘高校资助育人的功能,将育人贯穿于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强化受助的思政工作,给予受助学生更多的帮助,提高素质,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王玥 《现代商贸工业》2023,(18):119-121
针对当前高校就业存在的问题中,可以从辅导员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探析展开,而高校在教育教学中,深入贯彻“三全育人”理念,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三个育人理念贯彻落实,并在学生工作中履行道德文化和人才发展的基本职责,培养学生民族复兴意识,基于此,本文就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落实方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下,组织育人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党支部建设作为组织育人的关键抓手,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事关育人方向的准确性。本文系统探索了组织育人新机制,结合实践调研,形成强化党支部组织育人实效的工作思路与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三全育人”背景下的高校学生资助育人,重要的是将“育人”贯穿资助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实现资助工作的全员育人,达到预期的资助育人效果。“三全育人”背景下,提升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功能,实现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实效,要做到:以“三全育人”理念定位、创新高校学生资助育人新模式;以主体育人为导向,实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新模式下的全员育人;以纵向深度融合为导向,实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新模式下的全过程育人;以横向相互协同为导向,实现“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新模式下的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11.
孔令彬 《中国报业》2022,(24):116-117
高校新闻传播专业课都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与全媒体时代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不谋而合,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天津中医药大学传播学专业的《全媒体实务》课就此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践行“三全育人”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从建设课程思政教师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构建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三个方面阐述“三全育人”理念下报关实务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路。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报关员岗位职责标准,结合报关实务具体教学内容,设置思政目标,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新生专业教育是新生始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新生专业教育的现状,详细论述了新生专业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并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提出了提高新生专业教育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信息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生培养由信息化管理向数字化转型成为新一代数字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趋势,但数字化赋能高校“三全育人”机制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过程中,数字化赋能高校“三全育人”机制涵括驱动与导向、融合与重塑双重内涵,当前仍存在思想观念层面、体制机制层面双重困境。因此,应从梳理需求清单、数据治理、系统基础架构,搭建高校学生培养数字教育智治平台;变革学生培养评价方式、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拓展教学资源及鼓励开展研究等方式,探索面向未来的学生培养新模式等多方面发力,以期为高校“三全育人”机制数字化转型的探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高等教育的核心使命与任务就是要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教育管理既是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也是实现高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既定路线。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管理和育人的重要领域,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结合高校学生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相似文献   

16.
莫秀凤 《中国报业》2012,(12):49-50
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三健"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论述了高职院校思政课实施"三健"教学模式的基本意义,指出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思政课"三健"教学模式的途径与方法,从而把思政课"三健"教学模式与高职的人才培养理念相结合来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实践育人作为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发扬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将实践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坚持强化政治功能、贯通育人链条、深化需求导向的思路,探索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三敬”文化是民航核心理念文化。以红色文化铸牢航空报国理想信念,以工匠文化夯实职业作风,以安全文化提高安全素养,构建“一体两翼三点四推进”的民航文化育人模式,通过文化融合,聚焦育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深化育人改革;通过知行融合,提升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刘军 《现代商贸工业》2023,(20):235-237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怎么抓?如何让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更精准、更有效?如何让中职学生阳光自信,实现“铸魂育人”?本文从省级德育重点项目研究实践出发,以“阳光铸魂”为理念引领,以“阳光工匠”为成长坐标,以“三加强”内容体系、“三育人”实施路径、“三支撑”保障条件和“三协同”推进机制共同构建中职“阳光德育”体系,结合个案学校“自信德育”的具体实践,系统探讨了推进中职“阳光德育”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高校人才的健康心理素质培养有着关键作用。高校全体在职人员作为“三全育人”理念中的重要主体,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首先对“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性进行阐述,基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维度,探析高校在职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