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核心作用是提高整个金融系统的融资效率。客观上能扩大银行的信贷资金,进一步分散银行风险,以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相比上一轮试点。此次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征,如“扩大基础资产池种类”、“扩大参与试点银行业金融机构数量和种类”,“要求购买不低于5%的份额”,“双评级”等等。放出“积极试点”信号的同时也反映了监管部门审慎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推动资产证券化业务发展,同时建立和完善相关市场制度,是完善融资体系、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缓解银行资本压力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今年5月22日,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重新启动沉寂了四年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9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成功发售101.66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成为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后的第一单交易。再次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并扩大试点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也是金融改革、发展和创新的大势所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谈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的创新之一,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受各种法规、制度、市场等条件约束,要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应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分阶段、逐步地改善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和制度环境,提高政策透明度,规范资本市场,降低资产证券化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今年两会上,"信贷资产证券化"成为仅次于利率市场化的高频词汇,呼吁其扩容或重启的声音接连不断。众多来自银行界的代表委员如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以及中投公司副总经理汪建熙等相继表达了重启资产证券化的意愿。但由于出发点与立场不同,监管层对资产证券化重启的考虑,则更多趋向于审慎。 相似文献
5.
作为上世纪70年代美国人发明的一种新型融资工具,资产证券化在一些金融发达国家已经形成较成熟的体系。特别是在当今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资产证券化正以它独特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改变着世界金融资源的配置。2005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分别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与住房按揭证券化工作,标志着大规模资产证券化在我国正式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6.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金融创新工具,是盘活信贷资产的重要选择之一。当前,在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在阐述适合我国国情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结构设计的基础上,遵循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确立的基本原则,着重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详细讨论,以期对金融机构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会计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自2013年扩大试点以来,市场扩容迅速。同时,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大幅增加,这为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重启提供了契机,但目前我国重启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面临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定价难度较高、流动性不足及资本占用高影响发行等困难。由此,本文提出要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合理估值和定价,联动一二级市场实现良性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随着期限较长的贷款在银行贷款业务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加大,“短存长贷”的矛盾和资金短缺问题日益凸显,这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逐渐加大,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其独特的运作机制有利于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改善其经营现状。但是作为一种“舶来品”,信贷资产证券化作用的有效发挥,离不开独特的市场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的支撑,在中国目前的国情下,由于存在着诸多的法律障碍,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推行必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立法的过程中,我们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的话:2011年,受稳健货币政策和资本充足率、存贷比等一系列金融监管标准硬约束的影响,商业银行资产扩张规模受到严格限制,商业银行开始寻找在满足监管要求同时实现资产扩张的可行路径。除发行新型理财产品融资之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人民银行、银监会等监管层也就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继续推进达成一致意见,在未来一段时间资产证券化有望获得快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背景下,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对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解决金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一项金融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以来,迅速向全球扩展,并成为当今国际资本市场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金融工具。2005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正式启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2005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银行,分别发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住房贷款证券化产品,并逐步在银行间流通交易。2005年5月,财政部颁布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会计处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主体的会计处理提供了依据。但资产证券化会计中的会计确认和特殊目的实体(简称SPE)会计合并问题是两个比较突出的难点问题,存在较多的争议,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了我国新一轮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点,并对我国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2014年我国政府简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流程以来,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本文在分析中小银行面临宽松的政策、入池基础资产合理、市场环境优越、发行主体趋于中小银行等大好形势,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有助于面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挑战、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良性互动发展,但同时存在入池基础资产筛选难度大、发行规模小、市场主体单一、配套措施不健全问题,并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15.
16.
再次启动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是进一步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融资结构,推进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健康发展,增强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2012年9月7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首单成功试点发行了101.7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标志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进入了有序稳步发展的新时期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从2005年3月启动,到现在已经开展了七年多。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如何选择适当的基础资产是能否成功实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关键。本文引入博弈论分析原理,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具体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基础资产选择的博弈过程,并就博弈结果得出了初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现实的课题。本文在分析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背景、现实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重启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制度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时代金融》2017,(12)
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受到了全球金融机构的追捧,各种各样的金融创新工具不断的产生,其中资产证券化以其独特的功能、巧妙的构思得到了金融机构的喜爱,一度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金融创新,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小的影响,资产证券化被视作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也引发了人们的重新审视和反思。我国从2005年开展了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以来,不断的促进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外资银行的加入和我国金融的逐渐开放,也开始利用资产证券化来增强竞争力。但我国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发展还不够成熟,风险较大。本文通过介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历程,并结合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资产证券化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促进资产证券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