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宏观经济学正在迈向新一次综合.在这个进程中,一些前沿经济学家为总需求理论构建了坚实的微观基础,使其成为新新古典综合框架的一块基石.它与同样建立在微观基础上的总供给理论相结合,就成为当前主流宏观经济学进行货币政策分析的标准工具.利用这个工具,经济学家对货币政策的研究得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结论.本文梳理了总需求理论的上述新近发展,并讨论它在货币政策中的一些应用.特别地,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些应用对于中国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民收入总需求方程的理论研究表明,投资产出效率与消费-投资之比呈倒U型关系,其最优值取决于消费-投资之比与投资增长率的动态均衡.投资增长率是影响投资产出效率变动趋势的关键因素,而消费抑制减弱了投资驱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2-2007年中国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表明,近五年84%的省区年度消费率低于最优的消费率水平,而且消费率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消费与投资的结构优化有助于投资产出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解释与证据:基于估值理念差异下的A股与H股价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Collings(1997)的估值模型对29家A H股公司财务信息与两地股价相关性的检验表明: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的估值模型对H股股价的解释力度优于A股,H股估值较A股合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会计盈余、现金股利、A股流通股比例与H股相对于A股的折让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一个新论点,即A股市场与H股市场存在估值理念差异,这种差异是A H股公司两地股价差异的重要成因.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最优货币政策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货币政策主要以盯住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同时关注产出的变化,但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变化并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而通过中国预设货币政策操作框架下对股票价格波动不同反应状况的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赋予较小权重时,中央银行的福利损失函数将会有所改善;如果继续加大对资产价格干预的权重,则会导致中央银行福利损失函数的迅速恶化。因此可以认为,中央银行还不适宜对资产价格进行过度的关注,只适合在关注通胀和产出的基础上,对资产价格给予适度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关系研究——基于共生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服务与物流需求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本文从生态学共生理论视角分析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之间的关系。在对相关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无水港为服务创新案例,提出了基于共生关系的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结合共生理论,分析了在不同共生模式下,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互惠型共生关系下,物流服务创新与物流需求达到良性互动,实现物流企业与客户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向一波 《财经研究》2012,(2):102-111
文章利用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2001-2009年出口交货值和产业销售值数据,对产业的对外市场需求弹性进行了动态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7个子行业的对外市场需求弹性系数作为权重,对装备制造业的对外依存度进行了新的计算。研究结果表明,装备制造业7个子行业在短期内对外市场需求缺乏弹性,而部分行业在长期内对外市场需求富有弹性;根据对外依存度的传统定义,在产业迅速发展时期,由于没有考虑到市场需求弹性因素,对产业的对外依存度存在高估。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使用价值、有用物品和价格决定进行了思辨,认为使用价值具有空间相对性和时间相对性,二者构成了有用物品价格变动的基础.从短期来看,使用价值的供求竞争决定价格,此为短期价格决定机制;从长期来看,马克思所定义的价值(凝结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价格变动的中心,此为长期价格决定机制.有用物品在任一时点的价格,均是以上短期价格决定争长期价格决定的叠加.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论述了经济学的两个哲学基础:一是总有一部分有用物品是有限的,二是使用价值具有空间相对性和时间相对性.前者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后者决定了经济学将会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为原型,建立出口—消费补贴局部均衡模型,并以自由贸易为参照,分别探讨了出口补贴、消费补贴以及二者组合政策的价格、数量和国民福利效应,由此证明了从中性贸易政策、消费补贴政策、出口补贴与消费补贴组合政策到出口补贴政策的最优政策排序。文章提出如下的政策转型建议:(1)以创造就业和加速增长为目标,将单一出口补贴政策转向出口补贴和消费补贴组合政策;(2)以降低贸易摩擦、扩大内需为目标,将内外双重补贴政策转向单一消费补贴政策;(3)以建立和谐市场经济为目标,将非中性贸易政策转向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中性贸易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