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甘肃精准扶贫开发新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扶贫是相对于粗放扶贫的称谓,它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需要细分贫困人群,细化扶贫项目,提高资金效益,创新扶贫方式。通过对甘肃扶贫开发进程的阐述,针对制约扶贫开发的瓶颈问题,指出未来扶贫开发面临的新特征,探索适应甘肃精准扶贫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努力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打赢消除贫困的攻坚战。一、扶贫开发成就举世瞩目促进发展,消除贫困,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中国政府始终以此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20世纪80年代以来,党和国家正式启动全国范围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先后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中国农村扶贫  相似文献   

3.
扶贫再发力     
贫困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贫困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摆脱贫困是人类美好的愿景,更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自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扶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巨大成就。但广西仍是全国扶贫攻坚重点省区之一,扶贫开发任务艰巨繁重,扶贫开发工作显得尤其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罗霄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国家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实施县的永新,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指针,以罗霄山片区扶贫攻坚和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以贫困村和贫困农户为主战场,以"三不愁、两保障"为目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移民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和保障扶贫等六大扶贫工程,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5.
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具体工作而言,涉及整村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社会扶贫等,每项工作对解决影响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的困难,提高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都起了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应该把重点转移到产业扶贫上来。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快广西600多万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既是中央的殷切嘱托,也是全区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6月上旬,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的全区扶贫开发暨农民工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再次吹响了向贫困宣战的号角。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要在创新扶贫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西扶贫开发啃的是"硬骨头",趟的是"深水区",打的是"攻坚战",靠以往方式、单项措施、常规手段已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龙南县有效贯彻落实上级的扶贫政策,创新工作方法,通过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强扶贫资金管理,精心组织项目实施等措施,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不仅加快了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步伐,而且促进贫困乡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广西经济》2014,(6):16-16
正6月18日至1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深入大石山区都安瑶族自治县三只羊乡等地调研,他冒着酷暑,走村、进屯、入户,与当地干部群众促膝交谈,详细了解我区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情况。陈武强调,要以持续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科学精准有效扶贫为导向,创新扶贫开发方式,着力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力以赴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相似文献   

9.
如何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促进和推动财政扶贫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农户,大幅度提高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使千千万万个贫困农户尽快摆脱贫困,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先后深入到临县、方山、石楼、柳林等4个固定和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广泛听取了县、乡、村各级领导干部和贫困农户对现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邓国珠 《老区建设》2012,(15):36-37
一、扶贫开发工作基本概况 江西省大余县属扶贫开发非重点县,"十五"以来,先后有50个村被列为省级扶持贫困村。自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以来,大余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战略整体部署,于上世纪末完成了由贫困向基本温饱过渡的阶段性跨越。进入新世纪,认真实施"一体两翼"扶贫工程,创新扶贫开发思路,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背景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有效途径。青河县作为全疆五个率先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项目。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访谈和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实地调查,找出了政策规定、搬迁计划和后续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行,应该在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工作人员执行能力以及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着手,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扶贫理念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从“摆脱贫困”到“精准扶贫”再到“精准脱贫”,其理念一脉相承,其思想内涵与时俱进,不断拓展深化,形成了从理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知行合一”理论实践体系。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期间进行了“摆脱贫困”理论及实践探索,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扶贫脱贫观点,如“扶贫先扶志、念好山海经、科技兴农、建设农村党组织、四下基层、滴水穿石”等,明确了“扶持谁一谁来扶一怎么扶”的扶贫脱贫思路,在精神扶贫、扶贫策略、扶贫路径、扶贫组织保障、多元扶贫力量、脱贫内生动力、脱贫长效机制等方面蕴含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念。  相似文献   

13.
西藏易地扶贫搬迁涉及26.6万贫困人口,生存空间的改变给搬迁人口带来一系列影响,由于思想观念传统、人力资本失灵、社会关系网络缺失、安置地经济带动作用小等原因,搬迁群体贫困特征将由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由显性贫困向隐性贫困转变,由生存型贫困向发展型贫困转变,由整体型贫困向分散型贫困转变。文章认为需要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从安置地经济发展和搬迁家庭人力资本两个视角,提出了增量扶贫和流量扶贫相结合、思想扶贫和能力扶贫相结合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产业扶贫机制是调动政府、企业、贫困户多方主体积极性的有效开发式扶贫机制。但是,当前农村产业扶贫依然面临着扶贫产业结构不优、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农产品产销对接不畅、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实践困境。要破解上述实践困境,需要通过正确处理产业扶贫与区域发展的关系,不断夯实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支撑体系,积极探索农产品产销无缝对接的新模式,不断深化贫困人口与市场主体利益联结机制等举措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农村多维贫困问题的研究有助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基于2016 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运用A-F 测度方法对农户的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分解,着重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财产性收入、农户家庭住房、生活燃料、受教育年限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贫困发生率较高;财产性收入、受教育年限对多维贫困的贡献率最大,在农户脱贫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农户家庭使用互联网对农户多维贫困的减贫效应显著,而且在高维贫困上的减贫效应更大,个体特征、家庭特征、村级特征等也都对多维贫困产生影响。因此,加大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信息化的普及和推广,贯彻落实“互联网+”扶贫政策,能够有效解决贫困农户的“能力贫困”问题,有助于实现贫困户脱贫及脱贫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产业化扶贫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化扶贫是近年来全国贫困地区正在实践的一种新型扶贫方式。文章对产业化扶贫开发中的五种模式进行了梳理,并对每种模式的成功案例进行了探讨,最后指出了实施产业化扶贫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重大难题,亦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大事。我国为响应全球治理贫困的需求,同时为化解国内严峻的贫困形势,2013年在农村地区开始实行"精准扶贫"战略,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功。反观城市贫困人口的数量却一直居高不下,不仅缺乏精准化救助理念与形式,而且在治理主体与体系方面也缺少精准性,为实现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也为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在分析精准扶贫对城市反贫困的契合基础上,欲运用精准扶贫作为指导,从救助理念、形式、主体、体系这四个方面进行精准化设计,实现精准性城市贫困治理。  相似文献   

18.
西藏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对口援藏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对西藏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认为,援藏扶贫工作须置于习近平治边稳藏重要论述的指引之下,要以增强西藏自我发展为关键,实现西藏的内源式发展。文章在分析内源式发展理念基础上,以山东省济南市援助西藏日喀则白朗县扶贫为例,阐释了产业扶贫实现内源式发展的具体路径,并从可持续生计、体现长期性、力求科学性等方面探究援藏产业扶贫中蕴含的启示,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区域贫困程度测度是精准施策,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依据。在对已有贫困程度测度方法回顾的基础上,文章通过分析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特征,提出区域贫困程度测度原则,构建区域贫困程度测度指标体系,并以甘肃为例对深度贫困县贫困程度进行测算,进一步了解深度贫困县的贫困现状、集中区域、影响因素及贫困差距等,以期为地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破解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9年底,西藏74个县(区)均已实现脱贫摘帽,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当前,西藏正处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行的特殊时期,如何实现二者有效衔接、融合发展,并形成相互支撑、相互配合、协同推进的良性互动格局,对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