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彤 《商界》2009,(3):77-80
“抄底”已渐成为热门词汇,恰如二十年前的“下海”、炒股、炒房……我们无法预测还有哪些东西可炒,但哪些不可抄却越来越清楚:金融资产没底儿,慎抄;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企业是无底洞,远离! 要抄底,起码要知道底在哪儿。不知底而抄底,属于伪抄!  相似文献   

2.
理性抄底     
《商界》2009,(1)
岁暮天寒,放眼望去,这是一个“危”、“机”并存的冬夜。“过冬”之声此起彼伏,“抄底”二字不绝于耳。万物萧索、百废待兴,的确,这是一个抄底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3.
艺术市场已经糟了,但还没有糟透,这是一个基本判断。所以,你没必要去抄底。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科技人才“抄底”现象日益引发社会、政府、企业的高度关注。从历史的视角分析了“人才抄底”涵义和特点,讨论了人才抄底成功的前提是经济收入诱引、事业环境吸纳以及制度优势凝聚,文章对于人才抄底的实现途径从人才规划、人才探寻、人才识别、人才使用、人才评价的流程角度提出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何晓春 《浙商》2009,(17):111-112
《浙商》:鲁老师,最近不少浙商企业都在谈论、准备或者正在海外“抄底”,海外“抄底”似乎成为一股新的潮流。您对这个现象怎么看?  相似文献   

6.
时下,面对美国金融业江河日下之势,“抄底美国”之声不绝于耳,似乎眼前的华尔街遍地都是馅饼。殊不知华尔街的金融泥潭深不可测,以中国金融稚嫩之手去抄底美国这个老牌金圆帝国,只怕会坠入陷阱并弄个鸡飞蛋打。  相似文献   

7.
华尔街垮了,全世界停滞了,日本人装着成麻袋的日元来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华尔街自闹金融危机以来,抄底者甚众,其中最活跃的是日本人,他们成为整个亚太地区最大的海外收购军团。  相似文献   

8.
唐骏抄底     
陆坷 《商界》2010,(7):46-46
从4月开始的这场房地产调控,颇具清算意味。就连著名经济学家李稻葵也表示,“如果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的房价不降,或者是降得不够,房地产调控政策就不会撒手。”而这场调控什么时候是个尽头?谁也说不清楚。抄底的关键不在于你能把握住底部在哪里,而是在最合适自己的时机出手。6月10日,新华都集团在长沙宣布正式进入房地产业,其地产首发项目“新华都·万家城”同时启动亮相。  相似文献   

9.
余广珠  程少波 《浙商》2010,(14):116-117
“什么叫逆势抄底?就是改变以往将中国制造卖到希腊的惯常思维,尝试将希腊的东西卖到中国。”  相似文献   

10.
源发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进程,并逐步深入至世界经济实体,正演变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抄底”也由此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