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测算及分解地区差异的方法,对我国农村中小企业出口贸易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中小企业的出口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且呈现差异不断扩大的趋势。从差异的产品构成看,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地区差异最大,其次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再次是资源密集型产品;从差异的区域构成看,除了中部地区的出口差异有所缩小外,东、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差异都不断增大,四大区域内的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区间差异的贡献。同时,笔者对地区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如何缩小农村中小企业出口贸易的地区差异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四县(市)199个农村中小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了不同地区农村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并通过运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我国不同地区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经过政府、银行和企业多年的努力,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已有所改观,但仍然是制约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要素;企业的固...  相似文献   

3.
上海的工业大型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其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68%,但中小企业创造的产出却是不可忽视的,尤其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其贡献率高达71%.与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前截然不同的是,最近几年上海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工业向园区集中”的政策导向下,实现了从相对集中向绝对集中的转型,不仅新办的中小企业集中在各个层次的工业园区,而且一些分散布局的中小企业也纷纷迁入工业园区,更好地实现了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要求.产业集聚正成为上海中小企业新一轮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4.
选取2003~2007年度的数据,分析了广西林业第一、二、三产业动态的E(G)产业集聚指数和产业竞争力水平。研究表明,2010年第一、二、三产业集聚指数分别为-0.0607、0.0338和0.0896,对应为无集聚、中度集聚和高度集聚,同年其产业竞争力水平升至全国第4名。综合评价了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运用弹性模型论证了产业集聚与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关系程度,探讨了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广西林业产业竞争力水平提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农民理性行为分析框架下,吸取Carrington模型的分析思路,从理论分析中得到启发,认为城乡收入差异、农村劳动力流动性以及农民在转移过程中的就业集聚效果应该成为本项研究的中心问题。随后,笔者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作了经验检验,得出了有益的结论:从农民转移就业的发展趋势上看,城乡收入差异并不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在转移过程中,农民的转移就业呈现出大规模集聚的趋势,同时,这种由地区就业集聚所形成的社会、信息网络对农民外出就业的帮扶效应则显著地影响着农民的就业行为。由此,笔者进一步从政策层面提出了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选取与家具相关的5个子产业,即木质家具业、塑料家具业、金属家具业、竹藤家具业、其他家具业,结合产业组织理论结构主义学派和芝加哥学派的观点,确认决定长期家具产业集聚水平包括规模经济、行业增长、资本需求、产品差异4个因素。采集了2000~2008年的相关数据,模型建立中采用移动窗口的分析法,使用了Stepwise的回归方法,分别采用滞后期为3~7年的数据来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在长期的家具产业均衡性的影响因素中,规模经济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权数更大,对家具产业集聚的均衡性影响很大,超过产品差异化、行业增长、资本需求等要素的影响;滞后期短的模型也对表征规模经济的变量也有较高的回归系数,但行业增长、资本需求等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也显示出一定的影响力。实证结果表明家具产业集聚已近均衡,说明省级的区域家具产业集聚转移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借鉴Dietz(1994)提出的STIRPAT模型,即城市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相互作用会影响企业的污染排放量,而后将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一因素纳入原有的模型里,构建本文的理论框架。利用我国2010~2019年江浙沪皖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将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区位商分析了2000年和2005年内蒙古乳业、肉类加工业、毛绒加工业在内蒙古各地区的集聚区域分布情况,并使用Hoover系数分析测定了2000-2005年这三个产业在各盟市的产业集聚水平及变动趋势,并对三个产业在各盟市的分布和集聚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利用空间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农产品加工业的12个产业的地理集聚度进行了测度与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扩展的C-D函数,重点分析地理集聚对农产品加工业成长的影响,结果发现:2002—2008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平均地理集聚度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产业集聚度变化存在差异;产业地理集聚度大小与变化及其对产业成长的影响显著且不同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产业集聚对产业成长的贡献虽弱于资本而强于劳动;产业地理集聚、资本、劳动其对产业成长贡献差异及行业差异可以为政府通过产业集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成长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在产业集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集聚动力变化,并以美国北大西洋工业带的形成和衰退为例分析产业集聚的生命周期,指出产业集聚动力的变化推动产业集聚的产生、发展和衰退。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集聚式发展已经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文章运用产业集聚的区位商指数法和产业集聚指数法对我国蚕桑产业在省域层面的集聚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蚕桑产业存在产业集聚,且经过20年的发展,集聚区域数量不断增多,产业集聚强度不断增强;同时产业集聚中心区已经随着蚕桑产业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基于上述结论对我国蚕桑产业集聚现状提出因地制宜、加快西部茧丝绸工业的配套建设等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产业结构随之不断发生变化,尤其是工业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产业集聚趋势体现得更为明显,产业集聚受到地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聚集程度以及发展产业会有所不同。我国地域广阔,对于产业集聚程度因地区各有差异,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本文借助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知识,从产业集聚与不同区域的经济之间相联系,产业聚集与中国地区差异之间的影响展开分析,并针对产业集聚对促进我国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中东部地区快速发展,带动西部地区平稳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我国整个行业以及和各区域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利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马歇尔的经济外部性理论和地区特征,建立海洋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利用2006-2012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因素对海洋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通过对计量结果的分析得出,知识溢出和技术创新是促进海洋产业集聚的显著因素,劳动力市场共享、地方政府竞争和对外开放对海洋产业集聚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显著。各地区应综合考量各自比较优势和地区发展状况,根据不同影响因素促进沿海地区形成最优化的海洋产业集聚,从而充分发挥其对沿海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聚形成机理及其竞争力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往产业集聚理论不同程度地强调了集聚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自发形成的。以此观点为基础从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层面入手,按照经济学上对"理性人"假设的逻辑判断,通过构建产业集聚的决策模型和产业集聚竞争力分析模型,分别对产业集聚行为产生的内在机理和产业集聚竞争力进行了经济学分析,最后得出行业的附加值、技术增长率和集聚内厂家数量的年增长率是产业集聚竞争优势的关键影响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面临着能源需求迅速增长、能源供给形势严峻等问题,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产业集聚能推动企业间交流协作,减少生产成本,进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新能源产业集聚现状进行分析基础上,通过运用区位熵理论并构建区位熵竞争态模型对我国新能源产业集聚水平进行衡量与分析,综合考虑各地区新能源资源的禀赋状况及发展现状给出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往对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研究较多,对结果研究较少,文章基于作用结果的角度,综合评价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贡献。[方法]该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入手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评价。[结果](1)经济助推城镇化是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评价因素,其次是社会助推城镇化、环境助推城镇化和科技助推城镇化;(2)从经济和社会城镇化而言,基于产业集聚的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上升阶段;(3)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降低率(E1)以及单位土地使用面积SO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E2)是评价不同区域产业集聚对当地环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指标;(4)而集聚区每万从业人员有效发明专利数是评价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科技推动作用的重要指标。[结论]产业集聚对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在经济和社会城镇化方面表现为一定的助推作用,对环境和科技城镇化的影响与各地域集聚区发展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公共投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测算了1995~2001年间,我国省级地区在农村初中和农村小学公共投资上的基尼系数。总体上看,所得基尼系数均小于0.2,表明地区间的公共投资差异仍处于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但同时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的地区差异程度较农村初中大,而更高层政府的投资会减小地区间的差异程度。在对基尼系数的分解,则发现公用经费支出使基尼系数增大,基建和专项支出使得基尼系数减小,而个人经费支出对基尼系数的贡献程度最大。另外,对基尼系数变化的分解表明,结构效应具有促进系数增大的作用,而个人经费支出对结构效应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产业集聚的中国小城镇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走向产业集聚的小城镇进行分析,研究小城镇的发展方向,为走向产业集聚的小城镇提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集聚理论的区域农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农业竞争力的研究界定在省级区域范围内进行,选择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区域农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理论探讨,并提出通过有效整合各项竞争能力,最终实现区域农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