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政府竞争:分权、公共物品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从经济学视角考察了我国地方政府竞争的理论基点 ,在分析我国适度的财政分权对确立地方政府经济利益、促进地方政府竞争作用的基础上 ,探讨了与财政利益紧密相关的公共物品供给对地方政府竞争能力的影响 ,认为地方公共物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体现着地方政府的竞争优势 ,并对作为重要公共物品的制度创新在地方政府竞争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1996-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与地方政府规模及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财政收入、支出分权与地方政府整体规模正相关,"怪兽"理论在中国不成立,主要原因是,在当前的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在财政竞争和官员晋升竞争的压力下,更加积极地开展财政支出竞争(特别是注重扩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导致地方政府规模不断扩张.本文认为应改革官员的考核机制和转移支付体制,适度地扩大地方政府自有收入规模,从而将会有利于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水平,推动经济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思含 《中国经贸》2013,(8):114-114
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地方政府利益主体逐渐显现,为吸引经济资源和资本流入到本辖区,地方政府间展开激烈的财政竞争。本研究利用我国1996年——2006年31个省级面板数据,从配套环境效应、优惠政策效应、制度优化效应三个竞争角度着手,运用随机效应模型,探究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对区域对外开放的影响,为如何提高地方政府财政竞争效率降低由竞争引起的经济损失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4.
政治上的业绩激励和经济上的财政利益激励,使得中国地方政府具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强烈动机,而由于投资具有直接且强劲的经济增长效应,地方政府势必在投资规模上展开激烈的竞争,由此将产生省份总投资冲击进而影响全国经济周期波动。本文将地方政府投资竞争、政府投资冲击、非政府投资冲击和经济周期波动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利用动态因子模型和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地方政府投资竞争通过省份总投资冲击影响全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在非政府投资规模上的竞争加剧了全国经济周期波动,而在政府投资规模上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全国经济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5.
李文玲 《中国经贸》2014,(13):195-195
改革开放以来,财政体制领域推进了一系列的改革,地方政府的利益主体地位得到确认和强化。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地方政府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本文试图从政府间财政竞争的现状入手,通过对政府间财政竞争原因以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避免政府间财政恶性竞争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只是财政分权的结果.由于初始条件、体制弊端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在一开始就表现为一种不平等或非公平的竞争.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非均衡发展,这种竞争的非公平性也在进一步强化,进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要避免这种非公平竞争,消除其不利影响,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进一步深化改革.而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则是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7.
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的地方财政风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英 《山东经济》2008,24(6):94-97
我国地方政府存在着严重的财政债务风险,并且财政风险向县乡集中,风险来源复杂,隐性风险突出。由于地方政府的纵向竞争导致财政风险向县乡集中;引资竞争使得地方政府陷入囚徒困境并导致地区间财政差距扩大,加剧了不发达地区的财政风险;处于制度软约束环境下的地方政府竞争表现出大量的机会主义行为,这是地方财政隐性风险的重要原因。建议改变官员考核机制,深化财政分权改革,规范地方政府竞争,建立并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渠道等。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协调纵向政府间发展方面起到了好的作用,但是现行的转移支付在横向政府间的发展竞争中也带来了一些坏处,导致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加剧。一、转移支付制度的现状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一种财政制度,主要指中央政府(或上级政府)对地方政府(或下级政府)进行无偿的财政资金转移。作为协调各级政府及部门间财政分配关系的手段,主要是从制度上控制并最终消除地方和部门的利益矛盾,妥善解决各级政府间的竞争,从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中国198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空间区域的外部性视角考察了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支出竞争的跨类、跨期、跨域增长效应差异.实证结果表明,分税制改革前,各省区相互分割的市场环境决定了省区增长,主要受本地支出策略影响,本地免费搭车获得其他省区支出策略的外部性收益不高;分税制改革后,市场环境趋于整合,跨区域支出竞争抑制了地方政府的机会主义倾向,支出竞争的效益外溢性、竞争外溢性和信息外溢性悄然发生变化,邻域省区之间的经济争胜尤为显著,但过度竞争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增长速度.为缓解激烈的区域竞争对抗、弱化地方财政隐性融资激励,应调整财政分权程度,使支出竞争中的各类外溢性尽可能转化为省区增长的内部收益.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竞争不同于国外联邦分权体制下的地方政府竞争.中国式分权下地方政府的竞争是投资驱动型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资金的竞争.以中央政府满意和地方经济控制权为利益函数的地方政府更重视短期性的、显性的经济增长,这就异化了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地方政府并不把依靠培养税基而增加的税收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而是首选债务融资.地方政府的这种融资需求在政府垄断金融资源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并不断膨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中央纵向转移支付制度对地方政府引资竞争行为的影响.利用199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分税制实施以后,转移支付作为财政收入再分配机制发挥了一定的地区财政平衡作用.在既定财政体制下有效缓解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对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竞争行为产生了抑制效应,并呈现出具有异质性的区位效应、结构效应和规模...  相似文献   

12.
本文构建了包含政府部门、工业部门、农业部门等多行为主体在内的理论模型,证明了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最大化动机下,会带来资本、劳动和土地三种资源配置的扭曲。在此基础上,选取2000-2017年中国24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竞争性财政行为对上述三种要素资源扭曲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竞争显著提高了资本、劳动和土地三种资源的错配程度;在考虑官员更替、政治晋升、从政经历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后,实证结果依然稳健;财政竞争导致的要素资源扭曲不仅存在于省内竞争上,在全国范围内同样广泛存在。异质性分析显示,东部地区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会引起劳动力资源扭曲,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会引起资本和土地资源扭曲;2008年以前地方政府财政竞争主要引起资本扭曲,2008年以后则同时引发了资本扭曲和劳动力资源扭曲。研究结论表明,相对于政治激励,财政压力才是引发地方政府资源错配的根本原因。中央政府应当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科学、动态地评估官员任期内决策带来的中长期影响,有效降低地方政府财政竞争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变迁以及地方政府行为的不同入手,提出了一个基于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行为的中国经济转型理论框架,试图在同一个理论框架下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各地区市场化进程不一致的现象,以及试点、增量、渐进等改革特征加以解释。基于该理论框架,本文通过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讨论了地区经济结构和财政分权形式影响地方政府行为的机制及渠道,指出地方政府的行为选择将取决于财政分权下该地区生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地区产出的期望值及其波动性、地方财政边际收益以及财政留成率等因素。  相似文献   

14.
张侠 《北方经济》2012,(23):88-90
一、引言 竞争一直是经济学的核心命题。只要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地方政府,在它们之间就必然会存在着竞争。而政府间竞争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税收竞争。在中国,以分税制为代表的财政分权已经初步确立,实际上承认了地方政府在改革和相互竞争中既得利益的正当性,使地方政府具有了独立的行为目标和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5.
马雅丽 《西部论丛》2008,(10):60-61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财政分权一直是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截至1994年的财政改革主要集中于分权,通过一系列的财政制度安排,给予了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级政府较大的财政收入剩余控制权。这些制度安排极大地激励了地方政府促进经济改革,发展当地经济。但分权制度下的财政改革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在于过于强调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以致于削弱了中央政府的税基,  相似文献   

16.
刘德炳 《发展》2014,(6):18-20
报告背最近20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城市建设、地方政府资金、市民生活质量、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极大改善。这其中的直接贡献便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新的和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双重考量和追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地冲动”,其财政支出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甚至是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债务偿还的主要渠道,即当前被外界所诟病的“土地财政依赖症”。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中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期,环境保护备受关注.由于环保资金缺口较大,而环保资金主要来源于环保财政以及政府批准参与的环保项目融资中的私人资本,本文通过环保财政支出和私人资本参与环保项目投融资的现行政策和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民间资本比财政资金对总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更明显.分析发现,民间资本更注重经济利益,而财政资金更看中环保效益;环保财政的扶持力度未能达到西方经验统计中的合理水平,仍有待提高.为此建议,增加政府环保财政的适度集权建设,由中央财政按照各地税费征收量及构成比例,分地区不同程度地给予地方政府以转移支付;建立以民间投资为主,财政环保资金为辅的相互监督合作的高效的环保投融资体制.  相似文献   

18.
分税制改革因导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而增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从而深刻地改变着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当农业税费全归地方财政收入,农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下降而经济增长又成为地方官员政治晋升的主要指标时,面临财政压力的理性地方政府会强化其城市偏向程度,从而损害农业增长。本文运用1978至200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分税制下的地方财政压力对农业增长特别是粮食增长产生消极影响;非本级财政收入因缓解地方财政压力而有助于农业增长;地方政府对预算外资金的依赖则不利于农业增长。历史和经验证据支持了分税制改革强化地方政府城市偏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报告背景 近20年来,随着中国房地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城市建设、地方政府资金、市民生活质量、城市周边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获得了快速发展和极大改善。这其中的直接贡献便是土地财政。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新的和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出于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双重考量和追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地冲动”,其财政支出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甚至是将土地出让收入作为地方债务偿还的主要渠道,即当前被外界所诟病的“土地财政依赖症”。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进程中,财政分权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提供了激励,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不足等问题。采用各省市1994-2006年的资料,本文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行为。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科技支出决策呈现出策略性行为特征。总体而言,财政分权促进了地方财政中科技的投入,地区间竞争的压力削弱了财政分权对科技投入的正向作用,而市场化的发展进一步强化了分权下地方政府提高科技投入的倾向。根据上述结果,本文认为应完善对于官员的考核制度,提高科技政策的权威性,加大对地方政府预算监督的力度,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