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晏华  黄克勤 《时代经贸》2007,5(11X):173-173,175
本文主要分为金融工具定义,分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四个部分。重点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是否符合会计确认的标准,FASB为满足衍生工具进入表内确认和报告而对会计概念的一些更改和拓宽,衍生工具会计确认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分类计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翁壮伟  张阳亮 《经济师》2007,(2):248-248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对传统的财务会计理论提出了严峻挑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成了财务会计的一大难题。文章从衍生金融工具对财务会计的挑战入手,介绍了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分为金融工具定义,分类以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四个部分.重点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包括衍生金融工具是否符合会计确认的标准,FASB为满足衍生工具进入表内确认和报告而对会计概念的一些更改和拓宽,衍生工具会计确认的过程和意义,以及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分类计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李勇 《经济论坛》2009,(4):85-86
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如何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客观、有效的会计核算。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本文即从确认和计量两个方面对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衍生金融工具是在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具体划分为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应在其合约签订并符合一定条件时进行确认;以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相结合作为计量基础;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确定表内列报和表外披露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与计量给传统会计理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此,SFAS133和IAS39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处理做了相关规定,将衍生金融工具从表外披露转为表内确认,并采用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就我国而言,对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应从实际出发,分为目前、近期和远期三个阶段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7.
关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冬梅  王菲  徐珊珊 《经济师》2009,(3):189-189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不断增加。然而衍生金融工具由于自身的特点对企业的财务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文章就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党金栋  谢好民 《经济师》2001,(3):142-143
衍生金融工具在过去 2 0年左右的时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它的应用早已不仅仅局限于以货币和资本为经营客体的金融业和证券业 ,而且日益成为一般的工业组织和商业组织资产保值和增值或是规避结算风险的手段。然而 ,衍生金融工具的操作既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 ,也能给企业造成灭顶之灾。衍生工具的计量不但是会计主体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迫切关心的问题。本文指出 ,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宜使用公允价值法 ,并从几个方面证明了其必要性。一、衍生金融工具既无历史成本又无稳定价值历史成本法不适于计量衍生金融工具的价值。所…  相似文献   

9.
康花泽 《生产力研究》2005,(12):244-245
经济环境中,规避风险,寻求安全是人类共同的需要,衍生金融工具应运而生。衍生金融工具本身的发展相当迅速而且变化万千,在给市场参与者带来巨大获利机会,规避风险的同时,也给许多参与者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事实上,问题不是出在金融创新本身,而主要是出在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相关制度体系及监督和防范机制没有创新。会计处理的不完备不仅使企业之间的报表难以比较,而且会计信息还会因无法准确表达经济业务的实质而误导投资决策。尽快研究和建立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已是当务之急。目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是当前国际会计界,特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和西方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委员会全力以赴研究的课题;我国已加入WTO,金融创新产品将不断涌现,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在理论与实务中都与所要求的水平相距甚远,规范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传统财务会计的计量长期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即以取得资产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资产的入账价值,在资产处置前保持其入账价值不变。历史成本反映了资产或负债交易时的历史记录,所以在企业永续经营的前提条件下,历史信息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相关性,是传统财务报表体系的基石。但是,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与发展对这一基石提出了挑战。我们可以将衍生金融工具合约签订时的合约价值理解为历史成本,因此,衍生金融工具的初始计量并不违背历史成本原则。真正对历史成本造成冲击的是衍生金融工具确认时的计量问题。衍生金融工具的合约标的物,如外…  相似文献   

11.
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会计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始确认与终止确认研究的非对称性,导致了IASB与FASB在金融危机之前发布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会计准则质量低下,不能有效地约束资产转移方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诱使发起人弱化证券化基础资产的风险管理意识。IASB与FASB现阶段正在改进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准则,虽然立足于资产定义,却错误地解释了获取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可能导致不合理的会计处理。改进现行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会计准则,建议基于正确解读资产定义,从完善概念框架与公允价值计量等层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13.
金融不良资产的本质是配置不当的经济资源,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是其天然属性。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过程是一个价值发现与价值实现的过程,而金融不良资产的定价行为就是价值发现的过程,能否对金融不良资产给出一个合理的定价,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金融不良资产能否成功处置。中国的金融不良资产市场是一个市场条件不完全的市场,卖方对金融不良资产定价起着主导作用。该文针对债权类、股权类、实物类资产的特点建立不同的定价模型,并通过金融不良资产处置的案例分析来说明定价的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背景下,传统的对无形资产会计确认计量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现状入手,分析了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缺陷从而找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住房的家庭跨期资产决策模型并进行参数赋值,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住房资产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且在此基础上使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全国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住房资产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存在挤出效应,而当家庭财富水平或分布区域不同时,挤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微观上说明了完善家庭资产结构、分散家庭投资风险的必要性,从宏观上解释了住房市场过度繁荣对金融市场的资源挤占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合理配置住房资产、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压力、合理引导发达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实现房价平稳回归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走出理性误区:行为金融理论对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挑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当前在金融学术界是被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与传统意义上的经典现代金融理论(Standard or Modern Finance)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更现实的指导。文章首先指出了行为金融理论对经典现代金融理论的质颖。其次考察了行为金融学对金融决策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   总被引:168,自引:1,他引:168  
( 1 )货币政策对金融资产价格 (特别是股票价格 )有影响 ,当投资的上升引起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上涨时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长期结果是同时引起商品物价水平和股票价格的上升 ;当投资具有规模经济效应或可以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时 ,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长期结果是股价的上升和物价水平的下降。因此 ,货币数量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不仅取决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而且在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股市。 ( 2 )无论股市财富效应大小 ,通过货币政策刺激股票市场拉动需求的做法在长期都是不可靠的。当股市价格偏离稳态已经越来越远时 ,经济运行将是不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发展,使国际金融和经济环境不断恶化,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国金融稳定所面临的种种挑战,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有效维持金融稳定,保证金融功能的良好运转,尽快消除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9.
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总结了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了目前管理中的问题,在借鉴国外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目前我国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关键是要明确工作目标,强化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制度,实现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可以探索管理体制的完善与改革,并初步分析了几种管理体制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激励约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经营者选择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两个关键问题。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是解决一个组织及其内部成员的动力和约束问题。没有约束的激励一般都会扭曲被激励者的行为,激励不当和没有有效的约束更会使激励者的行为偏离正确的方向。本文试图通过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AMC)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揭示AMC激励约束机制改革的重要性及其改革思路,并强调以此为契机和突破口,全面推进AMC的市场化体制改革和业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