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基于2011-2018年的数据,探讨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发布的政策对长三角旅游业收敛的影响机制.β收敛结果显示,长三角旅游业趋于均衡发展,且呈现出"自我强化效应",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差距的缩小是长三角旅游业收敛的主要动因.非线性时变因子logt检验揭示了长三角旅游业俱乐部收敛的特征,沪苏浙旅游强市位于较高层级的收敛俱乐部,而安徽省大部分城市位于收敛俱乐部底层.空间计量检验结果说明,长三角旅游业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一体化政策对长三角旅游业差距的缩小产生了持续的推动作用.基于中介效应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一体化政策能够通过提升政府行政效率、优化公共资源再配置、提高市场潜力等途径促进长三角旅游业收敛,且政策效果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强.而现阶段安徽省旅游业发展落入了"政策陷阱",旅游业发展的省际差距阻碍了长三角旅游业收敛进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治理是以区域环境公共目标为导向,协调多元治理主体,化解区域整体性治理与分散化治理之间的矛盾。区域环境政策针对区域内地区差异和区域问题而制定的政策,旨在促进区域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区域问题,协调区际关系,实现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本文从政策目标体系、政策实施过程、政策实施效果三个维度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政策绩效提升的因素,对区域环境政策绩效提升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构建较为完善的区域环境政策目标体系;推进区域环境政策实施过程的全面管理;加强区域环境政策绩效评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进行研究,证实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外投资对象为发达国家、并购动机为技术寻求型的直接投资活动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而对象为发展中国家、并购动机为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仅在并购后初期较为明显,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圈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演进也凸显出城市圈中心城市的主导作用。文章从区域经济总体增长的效率和区域内的单独经济体之间相对经济效益这两个方面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学中的极化理论以及实证分析法来研究城市圈发展对区域经济一体化演进的影响。得出城市圈发展对区域经济所起到的两大作用:一是能够很好地促进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二是对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即人均GDP的差距具有明显的缓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并购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倍差法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全要素生产率效应进行研究,证实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对外投资对象为发达国家、并购动机为技术寻求型的直接投资活动的提升效应更为明显且持续时间更长,而对象为发展中国家、并购动机为资源寻求型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对企业生产率提升的作用仅在并购后初期较为明显,长期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为时间界限,以美国与墨西哥的双边贸易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81-2009年美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政策在工业制造品方面的贸易效应。研究发现:NAFTA在为美国带来贸易创造的同时,并没有显示较强的贸易转移效应。  相似文献   

7.
8.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数据,从贫困状态、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角度测度农户贫困状况,运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分析金融包容对农户贫困减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包容能够显著减缓农户贫困;分区域来看,金融包容减缓西部地区农户贫困的效应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进一步作用机制分析发现:金融包容可通过促进农户家庭创业和教育人力资本提升来减缓贫困。  相似文献   

9.
10.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诸多协议的交错效应是当前国际经贸治理新格局中值得关注的主要议题。文章运用GTAP模型,分别模拟RCEP生效、TPP生效及RCEP和TPP同时生效对区域内外主要国家的GDP、进出口、各产业产量及其他重要指标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RCEP中,更大程度的关税减让能为每一个成员国经济增长创造效应;此外,同时加入RCEP与TPP将最大程度地给中国经济带来增益;在行业层面,中国的基建行业、运输及通讯行业和其他服务业在面对关税减让时出口下降。因此,中国应积极推进RCEP进程,并对TPP条款进行深入研究,对当前区域一体化协议中的高标准条款持未雨绸缪的态度,在先行先试的策略体系指引下,在不断试点中积累应对经验。最后,加快提升基建行业、运输通讯行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出口竞争力,将是提升中国在未来国际经贸治理中影响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经济要素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和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强烈的正相关性,随着新经济地理学的兴起,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重新成为热点.本文结合不同学派对聚集经济效应的产生原因和发展机理的认识,从聚集经济效应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角度,构建了聚集经济效应指数,并以长三角为研究对象,对地区内部三大区域的城市聚集经济效应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现状,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因素与区域物流需求进行了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殷燕 《全国商情》2012,(24):8-10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是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相互促进发展。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现状,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因素与区域物流需求进行了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进一步促进长三角地区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创新经济中,创新要素和创新活动因其流动受资源和环境约束较小而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创新中心的区域布局和创新网络结构也具有较高的可规划性;不同与传统经济中因产业集聚和扩散而形成“核心—边缘”格局下的区域一体化,创新经济中因创新的共享化扩散而形成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因此,应积极发展创新经济,由区域内所有政府、创新主体、生产主体等共建区域创新产业共同体,通过各地区协商共治、各行为主体协作共治和政府与市场协同共治优化创新生态,有效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进而充分发挥创新扩散促进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作用,实现高质量区域一体化发展。长三角应优化创新网络系统,打造高水平区域创新共同体;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共建开放性区域创新产业共同体;促进集成式制度创新,共治区域创新生态;进而实现共享型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为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15.
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长三角16个城市2000~2011年的Moran’sI指数进行计算和分析,发现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在时间维度上表现出逐渐增强的变化趋势。用市场潜能作为反映空间溢出效应的指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潜能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影响与空间距离呈现反相关的关系,空间溢出效应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在此基础上得出的启示是:长三角地区未来的经济增长可以把空间溢出效应作为一个重要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央环保督察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影响.以2014—2017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对比分析督察前后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水平差异,探讨中央环保督察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净效应.研究表明:中央环保督察能改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履行水平,且在督察后仍保持显著的正效应;此外,中央环保督察可以通过内部控制驱动来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8—2018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绩效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整体来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了本地创新绩效的提升,对周边城市创新绩效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空间异质性.基于此,从协同创新、因地制宜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化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区域创新绩效水平的提升,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8.
通过选取2006-2013年中国食品、中粮控股、中粮生化和中粮屯河四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主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粮集团旗下4家上市子公司的纵向一体化程度同其所能实现的企业绩效之间大体上是反向关系。另外,农产品加工型企业的经营绩效受企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率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对于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未来在实施纵向分拆(即进行专业化生产)或是纵向一体化策略上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显著。通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贵州为例,分析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和对区域经济的拉动效应,揭示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20.
以广西为例,对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探析,通过对二者各指标的协整关系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和检验,得出广西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的结论,并在实证检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金融发展促进广西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