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得到测速雷达系统与卫星固定业务地球站在Ku频段共存的条件,以监测中发现的测速雷达实例为依据开展兼容性分析与研究。通过构建干扰模型,讨论了系统间潜在的干扰链路,确定了干扰门限,从多个角度仿真了测速雷达对卫星固定业务地球站的干扰,得到测速雷达等效全向辐射功率为18 dBm时与卫星固定业务地球站之间共存的最大保护距离为1 450 m,最小保护距离为200 m,同时得到了不同发射功率和不同受扰频率下的保护距离。研究成果可为Ku频段静止轨道卫星监测站选址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还可以为卫星固定业务用户设置地球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在40.5~42.3 GHz和48.4~50.2 GHz频段引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可行性,对该频带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与频率划分表中各主要业务系统间的共存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计算机静态建模方法,分析了此频段内固定无线接入系统对固定、卫星固定、广播、射电天文等业务系统的干扰功率密度随距离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关业务的干扰保护准则获得对不同业务的隔离距离,从而证明在一定隔离距离条件下,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不易对同频段的主要业务造成有害干扰,可以在该频段引入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研究成果可支撑我国无线电频谱管理部门对该频段业务的再次划分。  相似文献   

3.
随着非静止轨道(NGSO)卫星系统的增加,使用相同频率、轨道邻近的卫星网络越来越多,这使得NGSO网络之间以及NGSO网络与传统的静止轨道(GSO)网络之间的同频干扰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深入研究了NGSO网络的同频干扰问题,针对NGSO网络具有时变性的特点,给出了计算NGSO网络同频干扰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为今后此类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在1668~1675 MHz频段引入卫星移动系统的可行性,对该频段卫星移动系统与无线电探空系统间的兼容共存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两个无线系统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参数,讨论了两系统间潜在的干扰链路。针对卫星移动业务终端对二次测风雷达的干扰以及二次测风雷达对卫星空间电台的干扰两条主要干扰链路,采用计算机静态建模和蒙特卡洛仿真方法,对干扰情况进行了计算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卫星终端密度在50个/km2时,二次测风雷达所需的保护距离为60~80 km,而单个二次测风雷达主瓣方向发射二次测风雷达的功率高于空间卫星国际保护标准达60 dB。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无线电管理部门对该频段的重新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光平方事件是首次出现合法的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大规模大范围干扰全球卫星导航系 统(GPS)的事例。美国光平方公司的地面移动通信网在得到联邦通信管理委员会(FCC)批 准后,经评估认为对GPS系统会产生有害干扰,得到了美国PNT委员会、联邦航空管理局(FA A)以及国会的高度重视,进行了大量的测试评估,量化分析了光平方系统对GPS的有害干扰 。分析探讨了光平方事件深层次的原因是频率资源的争夺,结合我国对“北斗”系统发展, 提出需要深入分析研究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对“北斗”系统S频段下行信号潜在有害干扰。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5G系统毫米波焦点频段(26 GHz频段)全球频谱划分与现有应用概况,对全球研究动态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初步观点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结合本频段现有无线电业务应用情况,重点剖析了开展频谱兼容性研究的关键场景、研究方法与主要挑战。最后,对5G系统有助于兼容共存的特征进行了归纳,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相关内容可为该频段5G频率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降低5G系统中超密度小区网络的小区间干扰(ICI),提出了一种基于小区分群的干扰管理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将宏小区覆盖下的小小区分群,对群内干扰和群间干扰分别采用基于多小区协作和频域或时域的干扰避免。针对小区分群的关键即干扰权值的计算,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的信干噪比(SINR)和干扰泄露(SOIR)计算连续干扰权值的方案,该权值不仅反映用户间的干扰关系,而且自适应地调整干扰用户之间对资源的争夺策略;同时,把距离调和平均数作为小区分群的附加准则。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小区分群方案相比,新方案的吞吐量增加20%~30%,小区性能和系统整体性能都有提升。  相似文献   

8.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已成为全球信息通信技术的重点发展方向,受到政府和行业的广泛关注。首先,对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建议书中发布的5G愿景进行了概述和分析,指出5G系统将使用高中低全频段;然后,总结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关于5G频率政策的最新动向,分析了其高中低频段候选频率的当前使用情况和未来可用性,并指出了我国对相关频段的策略和考虑;最后,基于我国无线电管理政策及面临的形势,结合5G系统特性,提出了对于5G频率研究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高发射功率的宏基站与低发射功率的小基站之间的资源分配策略直接影响着异构蜂窝网络的性能。这是一个联合资源优化问题,即用户的基站接入选择、宏基站预留给小基站的资源数量和基站的调度策略。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块并列下降方法,提出了一组新颖的资源优化算法。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分布式实现,并兼容先进长期演进技术(LTE-A)协议中的先进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eICIC)。大量的动态系统级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性能和用户间公平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干扰直接扩频通信系统,通过分析扫频信号及多音信号在干扰直扩通信系统时 存在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针对直扩通信系统的多音扫频干扰技术。该方法将直扩通信系统 的频谱划分为若干个子频谱,针对每个子频谱采用扫频信号进行干扰。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 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改善扫频干扰直扩通信系统时扫频时间过长以及多音干扰依赖音调位 置的缺点,具有良好的干扰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抑制小区间干扰提高系统性能,基于异构网络提出了一种分步基站分簇方法。该方法首先依据期望用户受到的除主服务基站之外的其余基站的信号干扰强度,确定待分簇基站集合;然后根据期望用户接收到待选集合中各个基站的信号强度,确定最终参与协作的基站集合。分步基站分簇方法通过缩小用户选择范围,同时综合考虑用户所在小区的信号强度和周围基站的干扰信号强度进行协作基站分簇。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现有功率最大法和阈值法,基于分步的基站分簇方法具有更高的用户端传输速率,更好地提升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2.
无线电用户移动性的增加对低干扰的电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陆基链式超短波监测网可以为高速移动的无线电用户提供这种保障。该网络在用户移动路线周边布站,及时发现判定路径周边的干扰隐患,可以提升保障覆盖范围。通过设计仿真测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在设定的仿真条件下计算出直线线路条件下陆基链式监测站的理论布站距离为10~25 km,为今后该网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于短波多载波跳频通信系统,跟踪式干扰是一种有效的干扰模式。分析了正交频分复用(OFDM)部分子信道干扰与符号误码率的关系,通过仿真获得了最佳跟踪干扰的部分时间参数,结合OFDM频谱结构与干扰频谱关系,推导了高斯信道条件下部分频带干扰和多音干扰时系统误码率,分析了短波FH/OFDM通信系统抗跟踪式干扰的误码率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跟踪干扰时间窗口对误码率的影响与部分频带干扰因子和信干比有关;在部分频带干扰与部分时间干扰之间,存在等效的干扰效果区域;多音干扰因子越大,系统所受影响越大,跟踪干扰时间窗口对误码率的影响与多音干扰因子和信干比有关,针对OFDM符号的多音干扰影响要远大于部分频带干扰的影响;跳频与OFDM技术的结合、提高载波跳速、减小跟踪式干扰对OFDM符号的影响,也是消除多音干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通用滤波多载波(UFMC)是5G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能够降低带外泄露。但是在多径衰落信道下UFMC系统会受到符号间干扰(ISI)和多普勒效应产生的载波频率偏差的影响,从而使系统的性能下降。为了消除系统中的干扰,提出了一种迭代最大似然算法。该方法主要通过迭代最大似然算法(ML)计算出载波频率偏差,把估计出的结果作为初始值并运用迭代的方法得到最终的载波频率偏差,当达到收敛区间时,迭代结束;最后利用相位旋转的概念补偿载波频率偏差并运用最小二乘算法更新信道响应信息,减少该系统干扰。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大于10 dB时,随着信噪比的增大,算法能够有效地抑制系统中的干扰,提高UFMC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指挥控制系统的无线通信设备数量多、工作频率范围窄,相互之间存在严重的邻道干扰。针对近距离电台间邻道干扰问题,提出了基于功率谱解析的分析方法。首先理论推导了信号原功率谱密度函数与展宽延拓后功率谱密度的严格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邻道干扰产生机制,进而分析不同邻道的干扰强度,得到了邻道功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式,推导了进入接收机的信干噪比(SINR);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分析方法的可行性。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果相差在0.5 dB以内,为进一步有效规划指控系统频谱和提高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已知台站布置的跳频系统中,针对邻频干扰对系统中断概率的影响,分析了接收端信干噪比(SINR)的分布函数,得到了以信道参数、干扰台站数和可用频点数为变量的中断概率公式。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表明,信道参数、干扰台站数是影响中断概率的主要因素,可用频点数与中断概率有类反比的关系。该结果为跳频系统的性能分析和台站布置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述卫星通信地球站对来自雷达干扰信号载干比(C/I)的确定问题。由于雷达信号干扰对话路和电视信号干扰呈现出情况的差异,所以应根据卫星地球站用途不同分别确定所需的C/I比。  相似文献   

18.
本文闸明了地球站天线产生极化夹角的原理;导出了计算极化夹角的公式;给出了全国各地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地球站极化夹角值,供有关研制人员和操作人员调整地球站天线消除极化夹角影响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减少外置设备的使用和网管平台的统一,基站需要设计内置的AISG控制器。给出 了基站内置多通道AISG控制单元的应用模式,分析了AISG接口电路的参数选择方法。计算表 明,通过软件控制可以降低对基站电源的容量和过流门限的需求。软件中包括了设备的快速 扫描方法,能够有效处理双向和单向会话,并实现了协议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