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的背景下,构建集聚模式多样化的产业联动发展格局,对于降低城市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以2003—2019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产业集聚类型异质性视角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制造业集聚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异质性影响,并进一步基于集聚外部性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从集聚类型异质性来看,制造业集聚和产业协同集聚均与城市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但产业协同集聚的影响更显著也更强烈,特别是在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过程中;从集聚外部性异质性效应来看,相较于MAR外部性效应,制造业集聚的Porter外部性效应更能促进城市碳排放强度降低;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全行业协同集聚的Jacobs外部性与城市碳排放强度之间存在明显的U型曲线关系,且这种影响在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过程中更显著;从区域异质性来看,产业集聚类型异质性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各城市应培育差异化的主导产业,优化调整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结构,培育制造与服务一体的多功能产业群,为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文章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理论分析基础上,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固定效应、随机效应与中介效应实证分析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服务化影响的直接效应与具体路径,研究发现:(1)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发展;(2)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主要通过集聚的 MAR、JACOBS 与PORTER 外部性促进制造业服务化升级。因此,文章提出提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重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外部性路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细化研究了产业集聚的MAR外部性、Jacobs外部性、Porter外部性对企业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MAR外部性与企业出口贸易决策和出口贸易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Jacobs外部性、Porter外部性与企业出口贸易决策和出口贸易量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文章将绿色创新划分为绿色创新研发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在对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绿色创新效率测算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区域绿色创新各阶段及整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绿色创新效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区域间绿色创新效率差异显著,整体呈东高西低的态势,多数省份重研发、轻转化;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有助于绿色创新成果转化效率与整体效率的提升,但对绿色创新研发效率的作用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的协同集聚不利于东部地区绿色创新研发,但对中西部地区绿色创新成果转化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跨境电子商务是推动中国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本文利用2003-2019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跨境电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跨境电商能显著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水平,推动地区产业优化升级,但抑制了多样化集聚。政策效应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对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影响更明显;中西部城市、欠发达地区和中小城市政策效应更显著。此外,跨境电商能加快地区信息化水平建设,扩大进出口贸易增长,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从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和产业优化升级。本文为跨境电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创新,促进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正成为当前一个学术热点,在研究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动因、集聚度测量方法以及集聚影响因素等进行文献研究后发现,现有研究多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自身角度进行较为单一的分析,而对其所产生的作用与产业升级整体联系的分析却存在明显不足,未来应关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创新的关联性、匹配性,加强以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为导向的产业价值链布局、创新资源分配及政策精准扶持。  相似文献   

7.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作为产业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选取中国28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门槛模型重点研究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及行业和区域异质性。研究表明,当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城市规模、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单一门槛,呈倒U形关系。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一般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呈倒U形关系,且制造业与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更大。因此,要因地制宜地推动产业协同集聚,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优势,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及监管强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在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构建计量方程,以湖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FGLS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未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具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参数估计却显著为负。因而,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未明显改善其城市环境质量。文章最后从湖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集聚经济理论基础上构建计量方程,以湖南省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面板FGLS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未对城市环境质量产生明显的技术外溢效应。具体而言,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而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参数估计却显著为负。因而,湖南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并未明显改善其城市环境质量。文章最后从湖南省产业结构升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技术创新是推进产业协同集聚发展的中坚力量,而技术创新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科技投入的有力支撑.基于2005—2019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科技投入、技术创新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政府科技投入直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并通过影响技术创新水平间接促进了两产业协同集聚,即技术创新在政府科技投入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因此,政府应高效分配科技投入资金,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华东经济管理》2012,26(1):1-3
生产性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成为上海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文章在分析上海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地图研究了上海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特征和集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两轴三带多圈层”空间集聚模式和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尽管创新与服务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主要内涵,但创新对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仍较少被关注。综合已有的文献研究表明,我国现阶段"服务业发展之谜"特征显著,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文章以江苏省服务业发展为例,分析了江苏省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现状,并对江苏省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江苏省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与服务业比重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等指标对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有着正向的影响,但服务业集聚的作用仍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缺乏有效的联动发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服务业创新发展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13-2021 年我国30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 模型测算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分别在经济地理嵌套矩阵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来检验文化产业集聚及空间溢出效应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产业集聚能够明显提升本区域绿色经济效率,对邻近地区存在正空间溢出但效果并不显著;在文化产业不同集聚模式下,专业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均具有积极影响,而多样化集聚对本地和邻地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均显著为负;异质性检验表明,文化产业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和零售业的表现更明显。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强产业集群的建设、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制度环境和竞争机制以及加强区域间的产业联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黄子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8):212-218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边界不断延伸,充分发挥二者协同集聚效应成为推动产业融合的关键。通过区位熵法构建湖南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指数,探讨湖南省产业协同集聚的时空分异特征,得出以下结论: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同集聚水平存在区域差异性,且呈现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中心向外扩散的协同集聚形式。  相似文献   

16.
产业集聚通过促进工业低碳转型,有效推动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结合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布在H-H型与H-L型聚集区;劳动力集聚抑制了本地及邻地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而产业密度等指标则具有促进作用,相关结果已通过稳健性检验;产业集聚对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如东、中部地区劳动力集聚具有抑制作用,而西部则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2009—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制造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可通过提高企业竞争这一路径实现。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金融产业和制造业产融协同集聚显著提高区域创新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集聚加剧产业内部企业创新竞争,带动区域创新发展,且金融业在创新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指出应鼓励区域企业创新竞争,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白积洋 《科学决策》2011,(11):34-64
文章基于Melitz理论模型,通过引入产业集聚变量,分析了贸易开放与贸易封闭条件下产业集聚对均衡生产率的影响,并使用非线性的门槛回归方法对不同贸易开放条件下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具体渠道(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对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与一国所处的外部经济环境有关。在我国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中,有贸易开放的门槛效应的存在,只有在贸易开放水平达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集聚才会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在不同省际间,不但产业集聚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效应大小有所差异,其具体作用渠道也有所不同。在贸易开放水平较高的省份,虽然产业集聚在推动技术进步上的作用十分明显,但其却限制了技术效率的提高,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推动技术进步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