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志愿服务已然成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的生动体现”。但是良好的志愿服务需要活动方、组织方和志愿者三方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实现。通过对志愿服务参与者满意度进行调研获取信息,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对志愿者满意度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构建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志愿者激励机制,以期更好地提高全社会的志愿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
双因素理论与企业激励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涛  顾凡 《经济与管理》2003,(10):22-23
本从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出发,分析了不同员工的不同需求,并进一步指出只有基于激励因素的激励才会对员工产业激励作用。在此基础上,章探讨了中国企业目前激励机制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双因素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企业高层次人才管理,在高层次人才的配置引进、培养、激励与约束等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设计时充分融入双因素理论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以期最大程度上发挥高层次人才的效用,从而实现企业高层次人才价值最大程度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对于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章以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为视角从考核激励、工资制度等多个维度,分析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寻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完善的路径,以期对我国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公务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梦阳  庄雯培  曹颖 《经济师》2011,(11):114-114,116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文章介绍了双因素理论的研究内容,从双因素理论视角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中应用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双因素理论下税务部门公务员激励机制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凯 《铜陵学院学报》2004,3(1):47-48,50
双因素理论作为一种非常流行的激励理论,对指导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借鉴双因素理论对税务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从税务部门作为公共部门的政治属性、税务系统垂直管理的特点,以及双因素理论在操作实践中存在着界限重叠的角度来看,税务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综合考虑“保健和激励因素”的整体效果,统筹兼顾,坚持精神和物质激励并重、组织和个人激励并重的原则,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7.
任国元  黄晓玲 《经济师》2008,(2):166-168
针对目前我国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运用强化理论分析了我国目前技能人才的激励机制。发现该机制对技能人才总体是负强化的,得出机制的负强化作用是造成我国技能人才缺乏的原因的结论。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技能人才强化的激励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而中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状况更是不容乐观。在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中学班主任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灵活运用保健和激励两个因素构建班主任有效的激励方式,充分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9.
从人才竞争看国有企业如何利用双因素理论激励员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祥翠 《经济师》2003,(2):127-127,129
文章针对国有企业面临的困境以及企业竞争力不强的情况 ,提出借助双因素理论的原理 ,寻找留住并激励员工的途径 :激励不能靠钱买 ;激励始于移情 ;给员工成长机会也是激励。为国有企业留住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双因素理论,利用Eviews软件对影响中国东、中、西部游客满意度的关键性因素进行选取与分类,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关联系数进行衡量比较,发现东部地区的游客满意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针这种现状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企业往往注重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却忽视了企业的第一顾客——员工的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的高低与企业的效益好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密切关系,提高员工满意度是企业管理工作重要的一环。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提出的"双因素理论"给予我们很多启示,文章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启示,从员工满意度对企业的绩效影响入手分析,从而构建员工满意度模型。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20,(2)
激励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科学有效的机理机制不仅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节约医院的人力资源成本。科学有效的机理机制会影响医院的长远发展。文章运用双因素理论分析现代公立医院激励体制存在的问题,并对医院激励体系的设计和优化进行了探讨,给出了优化激励机制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行业细分的我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陆浩然 《经济前沿》2013,4(5):46-54
技术进步对就业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技能偏态型技术进步对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尤为突出。本文选取2001—2010年间我国制造业29个细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数据,分别考察了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出口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企业研发等因素对我国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主导型FDI技术溢出仅对中低技术行业的就业技能结构具有负的影响,而出口主导型FDI带来的技术溢出对高技术行业和中低技术行业就业技能结构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本深化程度的增加将降低制造业高技术劳动力的占比,而企业自身研发投入的加强将明显提升制造业的就业技能结构。  相似文献   

14.
双因素理论,是心理学激励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者在实际的管理中,要深入研究双因素理论,科学利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潜能,为人才的最大程度利用以及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期权激励是公司对经营者进行激励的重要手段,这种激励手段将经营者的长期行为和利益与企业的长期目标结合起来,以保证经营者长期努力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本文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股票期权,并对信息对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股票期权激励合同的有关特征进行了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发现,当经理人是风险厌恶时,所要承担的风险愈大;并且承担的风险会随着股票回购、做庄等行为的发生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员工近年成了研究者关注的群体,他们有着鲜明的个人特征和勇于尝试、参与意识强、等级观念弱、看重职业发展、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和谐等职场特点,对企业管理实践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案例研究表明,双因素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能够有效地激励新生代员工积极工作,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管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制造2025"实施的背景下,针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才支撑问题,文章以制造业大市广东佛山为例,分析其制造业技能人才状况;并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建立多类别Logi t模型,实证分析技能人才与制造业需求的匹配关系。研究发现相对于第三产业,广东省及其佛山市的制造业发展面临劳动者的技能型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以及经验型人力资本的三重"欠缺"问题;亟需培育和引进制造业技能人才,才能更大程度地发挥技能人才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9,(3)
在了解夜间护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双因素理论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以期提高护士夜间护理意愿和满意度。文章以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某科室在岗护士为样本,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于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调查护士夜间护理意愿、满意度和夜班护理工作认知情况。第一次问卷调查后,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两方面,制定改善夜间护理的相关政策。第二次问卷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比较前后两次护士夜间护理意愿和满意度变化。结果表明:夜间护理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风险高,需要更多护理技能是夜间护理工作的主要问题。改善夜间护理政策后,夜间护理意愿和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刘伟  郭捷  杨绍斌 《技术经济》2009,28(11):17-21
基于声誉理论,本文建立了企业研发外包的动态激励机制模型,研究了承包方在同一个契约里长期激励与短期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模式,得出了实现声誉有效激励的条件和提高声誉激励效应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声誉机制时,承包方在第1期、第2期的努力水平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承包方从第1期、第2期产出里分享的剩余份额比不考虑声誉机制时提高了。因此,与没有引入声誉机制的契约模型相比,声誉激励机制和显性激励机制相结合的最优动态契约模型可以实现帕累托改进、提高激励强度,并能起到很好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双因素理论的“80后”知识型员工激励薪酬制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张望军与彭剑锋等学者的研究,工资报酬与奖励在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知识型员工,尤其是成为职场新生力量的"80后"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薪酬制度是十分值得关注及研究的领域。文章将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推广到薪酬制度的构建中,在分析"80后"知识型员工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团队项目薪酬、部门绩效薪酬和培训准备金等结合使用作为主要薪酬激励手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